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2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林业   462篇
农学   291篇
基础科学   349篇
  204篇
综合类   2363篇
农作物   286篇
水产渔业   296篇
畜牧兽医   1371篇
园艺   434篇
植物保护   22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物理性质变化特征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种生产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弃土弃渣场,由于其失去了原生土壤的结构且具有较陡的松散堆积面,是人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地貌单元。以重庆典型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弃土弃渣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特征基础上,划分了弃渣场类型并分析其生态修复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弃渣物质组成特征差异明显,矿产资源开发建设工程物质组成复杂,砂粒(2 mm)含量为39.24%;线性建设工程以石砂质渣体居多,而城镇建设工程弃渣以土质弃渣为主。2)与原状土壤相比,弃土弃渣受人为机械扰动而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征显著;紫色土弃渣平均紧实度(1.86 g/cm3)远大于原状土壤(1.27 g/cm3),渗透性(0.28~26.03 mm/min)高于原状土壤(0.73~6.22 mm/min),抗剪强度和液塑限指数相比土壤也明显降低,直接影响其自身稳定性和抗侵蚀性能。3)在生产中可根据弃渣场物质组成、原地貌类型、上游有无汇水面积进行类型划分,并以堆放方式作为主要依据评价弃土弃渣堆积体的土壤侵蚀特征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2.
[目的]研究区域土壤侵蚀,揭示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异规律,为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应用GIS和RUSLE模型对云南省泸水县的土壤侵蚀进行研究。RUSLE模型中的因子包括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坡长因子、植被覆盖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运用GIS空间分析模块,获取泸水县土壤侵蚀模数空间分布图,根据SL 190-2007的分级标准进行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并分析该区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从各强度侵蚀面积上看,泸水县2014年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占总面积的86.86%,但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看,土壤侵蚀量为4.24×10~6 t,平均侵蚀模数为1 373.1t/(km~2·a),土壤侵蚀强度属于轻度侵蚀;(2)土壤侵蚀较严重区与未利用地、耕地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在坡度25°~50°的范围内,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75%,并且在该坡度段上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的63%,剧烈侵蚀集中分布在未利用地上,中度以上剧烈以下强度侵蚀集中分布在该坡度段上的耕地上,说明该坡耕地、未利用地对土壤侵蚀的贡献最大,要加强对未利用地的生态治理。[结论]坡度大,陡坡垦殖和未利用地的不合理利用是该区土壤侵蚀加重的主要原因,坡度在25°以上的地区不适宜耕种,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如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才能有效的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123.
以河西走廊东部1998—2007年麦红吸浆虫和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关键期、动态和气象成因,运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了气象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影响河西走廊东部麦红吸浆虫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温度和水分,特别是后冬(2月)温度越低麦红吸浆虫破茧、化蛹、成虫始见越迟;2—5月水分因子促进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发展;10cm地温与麦红吸浆虫的活动相关性显著,10cm地温指标高于平原地区渡河两岸6~8℃。(2)麦红吸浆虫越冬基数受9月平均最低温度制约显著。(3)1月极端最低地温和6月中旬-7月上句平均气温是影响当年麦红吸浆虫发生面积的前期和后期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4.
为比较土壤理化性质与根系特征对土壤分离速率的影响强度,采用模拟冲刷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在3种处理下(含根系、含冠层、含结皮)土壤分离速率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不同植被类型间,狼牙刺群落下土壤分离速率最小,显著低于达乌里胡枝子;不同处理下,含结皮土壤分离速率最大,含根系土壤次之,含冠层土壤最小。(2)土壤分离速率与容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有机质、团聚体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只考虑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分离速率的影响时,影响狼牙刺、白羊草群落下土壤分离速率的主导因素是容重;影响铁杆蒿、达乌里胡枝子群落下土壤分离速率的主导因素为有机质。(3)根系特征也是影响土壤分离速率的因素,土壤分离速率与根系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呈负相关关系。只考虑根系特征对土壤分离速率的影响时,影响狼牙刺、铁杆蒿、白羊草群落下土壤分离速率的主导因素是根长密度;影响达乌里胡枝子群落下土壤分离速率的主导因素是根系表面积密度。(4)本研究中,土壤分离速率回归方程Dr=0.086-0.035X1+1.367X2,(R2=0.767,N=36,p=0.000;X1为土壤有机质,X2为土壤容重),土壤理化性质对于分离速率的作用强于根系的作用;不考虑植被类型时,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是影响土壤分离速率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5.
不同培养方式对大花蕙兰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花蕙兰(Cym bidium)试管苗为试验植物材料,以树脂膜容器(CP)和玻璃培养瓶作为培养容器,比较不同培养方式对大花蕙兰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玻璃培养容器相比,以岩棉块作为培养基支持体,并配合CP使用的培养方式(CP.RW)对促进大花蕙兰试管苗生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6.
针对食品类专业发酵食品课程群综合实践环节与基础实验课程实验设计中的相关问题,本着"厚基础、宽口径求创新"的原则,对旧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教学改革。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按二级学科各自开设实验的教学模式,在学科平台上构建完整的、贯通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实现课程群之间一体化、多层次、兼容开放式的基础与专业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克服传统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和低水平的重复实验)的弊端,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为地方高校发酵食品类课程群教学进行实验课程改革探索一种新模式,这种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学生培养和能力提高创造条件,学生评价效果好,能力和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7.
水稻不同粒位籽粒米质对花后不同时段温度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花后高温胁迫对水稻籽粒米质的影响,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研究了灌浆前期(花后0~10 d)和灌浆中期(花后10~20 d)的高温(35℃)对米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粒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常温CK (25~27℃)相比,灌浆结实期高温处理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大,总体上前期(0~10 d)大于中期(10~20 d),且因供试品种和粒间位置而异。灌浆前、中期高温处理,降低了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粗蛋白含量;其中,温度对二次枝梗与同枝梗上较迟开花籽粒的碾米品质的影响大于一次枝梗与较早开花的籽粒;前期高温显著增加了一次枝梗和各枝梗上开花较早籽粒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前期高温显著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对一次枝梗籽粒的影响大于二次枝梗。不同供试品种对花后不同温度处理的敏感性不同,影响程度亦受花后温度胁迫时段的不同而异。生产上通过合理安排播期、平衡施肥和合理灌溉可以减轻结实期高温胁迫对籽粒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8.
新型籽瓜捡拾脱籽联合作业机研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正>前言新疆是我国主要的籽瓜生产基地之一,因其气候和土壤等条件,极适宜种植籽瓜。且籽瓜具有抗旱、投入成本低,经济效益较高优点,已成为新疆农民主要增收的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9.
犁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铧式犁的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为此,阐述了1LB-240水平摆式双铧犁的主要结构、工作过程、主要技术参数和试验结果,并对换向机构及核心部件换向销进行设计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有生产率高、结构新颖、操作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0.
介绍了一种新型双罐式"砂石+网式"过滤器的整体结构、控制原理和试验设计方法,该机具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卸运输、维修方便、过滤能力强、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