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3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研究旨在阐明中国豆状带绦虫囊尾蚴河南分离株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基因(rrnL)部分序列(prrnL)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5基因(nad5)部分序列(pnad5)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rrnL和pnad5序列重构豆状带绦虫与其他带科绦虫的种系发育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豆状带绦虫囊尾蚴分离株的线粒体prrnL和pnad5,将所测的序列用PAUP 4.0 Beta 10程序MP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利用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所获得的豆状带绦虫线粒体prrnL长度约为847 bp,pnad5为602 bp。所获rrnL序列与GenBank中豆状带绦虫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为99.1%~100%,nad5为99.2%~100%;河南分离株之间rrnL序列的相似性为99.65%,nad5为99.5%;与GenBank中其他带科绦虫序列的相似度rrnL低于83.4%,nad5低于85.7%。种系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豆状带绦虫分离株和已知豆状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支。由于豆状带绦虫分离株的线粒体rrnL和nad5基因序列种内很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带科绦虫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相似文献   
32.
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鸭肝、脾和关节液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学观察、鉴别培养、生化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该分离株能引起家兔局部皮肤溃疡、坏死,动物回归试验中,能使雏鸭发病并死亡。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先锋霉素V、丁胺卡那、氨苄青霉素高敏。  相似文献   
33.
PCR技术在畜禽病毒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CR技术以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原体的检测,对较难培养的病毒来说尤为适用。虽然污染问题,引物的设计等对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影响很大,但随着PCR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以及它具有比传统病原学和血清学更敏感、特异、全面等优点,此技术将会在畜禽疫病诊断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
35.
对鸭场暴发罕见的粪链球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996年7~8月,四川某鸭场饲养的4OOO多只3~4周龄的肉鸭暴发传染病,发病率80%以上,死亡率很高。病鸭趾、跗关节明显肿大着地,死前仰卧头部弯曲,最后败血而死。用青-链霉素混合注射或10%磺胺二甲嘧啶钠注射疗效显著,治愈率95%以上。病原鉴定:根据触片镜检、分离培养、生长试验、生化试验、水解试验和动物感染试验,确诊该鸭群感染的是罕见的粪链球菌病。  相似文献   
36.
2000年以来,四川广汉、华阳等养鸭密集地区流行鸭肿头败血症(Duck Swollen Head Septice-mia,DSHS)。本研究对临床诊治的10余万鸭肿头败血症病鸭进行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分析,用4种防治方案对病鸭进行防治效果观察。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品种的鸭均可发病,无性别及季节性差异,发病急,发病率达90%~100%,死亡率达40%~80%。从典型病例分离的2株病毒(DSHS-XD株和DSHS-NF株),与鸭瘟病毒无抗原相关性。用鸭瘟弱毒疫苗紧急预防,鸭瘟卵黄抗体紧急治疗,无明显效果。用鸭肿头败血症XD株蜂胶灭活苗紧急预防,或同时配伍搏抗素、干扰素、黄芪多糖等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37.
鸡弧菌性肝炎(Chickens Vibrionic Hepatitis,简称CVH)是小鸡或成年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发病率、低死亡率及慢性经过.本病最早于1955年由美国的Delaplane等发现,分离出病原菌,并复制了本病.1958年Peckham将本病正式命名为禽弧菌性肝炎.随后,加拿大、荷兰、德国、意大利及瑞典相继报道了本病.我国发生此病是近几年的事,武汉市的付公谱(1994)报道了青年罗曼蛋鸡发生弧菌性肝炎、同年,山东的战荣善、上海的还庶也相继报道在青年蛋鸡中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38.
两种消毒剂对规模化鸭场种蛋消毒效果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两种不同消毒剂消毒种蛋,检测消毒前后种蛋表面活菌数、大肠菌群及沙门氏菌的变化情况,消毒后记录种蛋孵化成绩。结果表明:甲醛熏蒸消毒及百毒杀喷雾消毒均能使种蛋表面活菌数有效减少(P>0.05),但对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检出率甲醛组均高于百毒杀组,各消毒组与对照组相比均能使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显著降低(P<0.01),消毒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百毒杀组消毒后受精蛋孵化率高于甲醛组(P<0.05)。百毒杀喷雾消毒优于甲醛熏蒸消毒。  相似文献   
39.
为了快速诊断和检测鸭肿头败血症病毒抗原,用分离自典型鸭肿头败血症的XD株病毒,制备鸭抗XD IgG、兔抗XD IgG,建立了检测鸭肿头败血症病毒(DSHSV)抗原的间接夹心ELISA法。试验的最佳条件为:抗体包被量为8μg/mL,封闭液为0.5%明胶,抗原孵育条件为37℃1.5 h,兔抗XD病毒IgG浓度5μg/mL,酶标羊抗兔抗抗体浓度为1∶2000,洗涤液为0.02 mol/LpH7.2 PBS。阴阳性结果判定的临界OD值为0.412。重复性试验显示变异系数小于10%。建立的间接夹心ELISA法不与鸭肿头败血症阴性抗原、鸭大肠杆菌抗原、鸭瘟抗原、鸭肝炎病毒抗原呈现交叉反应。敏感性比琼脂扩散实验高1280倍。包被的酶标板在4℃至少可以保存3周。用此方法对人工感染鸭组织脏器中鸭肿头败血症病毒检测结果显示,心、肝、肺、肾检出率最高,脑、脾、胰次之。  相似文献   
40.
雏鸭肝炎病毒的提纯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六种方法提纯Ⅰ型鸭肝炎病毒SC毒株,以电镜观察法比较了提纯效果。以“氯仿去脂—硫酸铵沉淀-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的病毒材料纯度最高,电镜下观察到的病毒颗粒,细微结构清晰,大小约20~40nm,背景中杂质极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