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7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选取白花蛇舌草、广金钱草、金钱草、败酱草、蒲公英、薏苡仁等6种中草药进行家蚕血液型脓病防控试验,通过煎煮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添食于家蚕,测定药物对家蚕血液型脓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试验结果显示,6种中草药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均具有显著的预防效果,白花蛇舌草、广金钱草、金钱草的效果较好,保护率分别为47.26%、35.62%、33.56%,蒲公英、败酱草、薏苡仁的保护率分别为21.92%、14.38%、4.11%;6种中草药对家蚕血液型脓病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白花蛇舌草、广金钱草、金钱草、蒲公英、败酱草、薏苡仁的保护率分别为4.00%、9.33%、2.67%、22.67%、1.33%、4.67%。可对白花蛇舌草、广金钱草、金钱草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出预防血液型脓病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82.
蒋满贵 《广西蚕业》2004,41(2):50-50
微粒子病的病原是一类原生动物中的家蚕微粒子原虫。它的生活周期包含孢子、芽体、裂殖体、孢子芽母细胞等不同发育阶段。其中孢子阶段能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清楚观察到其基本形态,而其它发育阶段则是在寄主的细胞内,需经特殊染色处理或在电镜下才能观察到。  相似文献   
83.
5人工孵化法的确立及蚕卵的长期保护法 (1)人工孵化法的确立 以蚕为代表的昆虫,一年孵化一次的为一化性种,年中只发生一个世代(如完全变态昆虫从卵→幼虫→蛹→蛾);一年孵化两次的为二化性种,如春天发生一个世代,到秋天再发生一个世代。在东南亚还有一年发生多个世代的多化性种.  相似文献   
84.
本文对广西蚕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可为蚕业信息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蒋满贵  汤庆坤 《广西蚕业》2007,44(A02):34-34
2007年1月16~17日自治区农业厅经作处、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西蚕种业协会的领导和专家共14名组成了蚕种质量评比专家组分赴全区三个蚕种冷库,对全区23家蚕种场生产的2006年秋制2007年春用冷藏一代杂交种进行了质量评比活动。  相似文献   
86.
广西蚕种业的现状剖析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广西蚕桑业的大发展给蚕种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广西蚕种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产量大幅上升的同时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销售和管理体系。同时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加强种业体系和法制化建设力度,建立蚕种质量管理体系,加快蚕种科技进步,走产业化、法制化、标准化和科技创新之路,大力培养蚕桑专业人才,增强广西蚕种业的竞争力,为广西蚕桑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87.
以在桑园收集的越冬桑椹菌核为材料,调查其在湿度充足的自然气候条件下萌发形成子囊盘的发育历期。探索了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菌核萌发和子囊盘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椹菌核病菌核在湿度充足的自然气候条件下从萌芽到子囊盘消亡历时38~52 d,平均历时45.0 d;其中萌芽抽生期16~23 d,平均18.7 d;杯盘膨大期6~12 d,平均8.4 d;平盘期8~20 d,平均14.1 d;消亡期1~6 d,平均3.3 d。菌核在10~20℃范围均可萌发形成子囊盘,最佳温度是15℃。土壤湿度对于菌核萌发有显著影响。土壤湿度25%时,菌核不能萌发;土壤湿度50%时,菌核萌发率为23.5%;土壤湿度75%时,菌核萌发率达78.0%;土壤湿度90%时,菌核萌发率达到100%。光照能刺激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并能促进子囊盘的生长发育。菌核在全光照不遮光和黑膜遮光透光率5%的情况下均能萌发,全光照不遮光培养,单粒菌核萌发子囊柄的平均数量为4.1个,并且子囊柄顶端均能形成子囊盘;黑膜遮光透光率5%培养,单粒菌核萌发子囊柄的平均数量为1.2个,只有51.3%的子囊柄顶端能形成子囊盘。研究结果为桑椹菌核病...  相似文献   
88.
家蚕细菌病是一种可以应用药物治疗的蚕病,在养蚕生产中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繁多。为了合理使用药物,有效防治家蚕细菌病,采用琼脂平板滤纸片法调查盐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硫氰酸红霉素、氯霉素、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等7种抗菌药物对家蚕灵菌败血病病原、苏云金杆菌和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调查抗菌药物间协同抗家蚕细菌病原的效果。结果表明,盐酸环丙沙星对家蚕病原细菌抗菌效果最佳,对灵菌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的抑菌活性是抗菌较差药物的19倍以上;其次是恩诺沙星;其他药物的抑菌效果较差。试验验证出盐酸环丙沙星与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硫氰酸红霉素、氯霉素、阿莫西林以及恩诺沙星与硫氰酸红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两两混合对家蚕灵菌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盐酸环丙沙星与氯霉素、恩诺沙星与氟苯尼考混合对家蚕葡萄球菌也具有增强抗菌的效果。试验结果为蚕用药物生产以及养蚕生产中合理利用药物有效防治蚕病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9.
桑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属药、食同源植物。桑树白粉病对桑树有较大的危害,种类有两种,其中桑里白粉病危害最大。对桑里白粉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桑里白粉病病原菌的鉴定和危害特征,提出了桑里白粉病抗性种质资源的识别、筛选依据,阐述了近年来桑里白粉病防控技术,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控策略。对桑里白粉病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桑树病害的研究、防治与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