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自育的CMS 7103A作母本,用FOX×中双4号后代材料中得到1个突变株B101R-2作轮回亲本,通过定向选择,转育成新的双低、高油分、高配合力、早熟的温度稳定型油菜CMS B104A及其保持系B104B。CMS B104A具有低芥酸0.00%、低硫甙16.82 umol/g、高含油量44.44%、配合力高、早熟等优良特性。温度稳定型油菜CMS B104A整个花期和不同年份基本都无花粉,制种安全,且较易配制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
试验表明,在稻茬免耕油菜上施周促生长专用肥浸种液能明显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形成较为理想的壮苗越冬,进一步增强油菜抗寒、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大多数的经济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增产30%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解决稻茬免耕油菜的产量不稳定这一难题,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33.
浙丰 2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利用皖鉴 7909与浙 908杂交选育而成的弱春性弱筋专用小麦新品种, 2003年 12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4.
豫南稻区稻作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南稻区包括淮河沿岸、淮南山地、丘陵和南阳盆地,是河南水稻的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近700万亩左右,占全省85%以上。本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主要实行稻麦、稻油、稻肥一年两熟或稻—肥—稻—麦两年三熟轮作制,部分水田则为一年一季稻作。豫南稻区既属于“华南、华中中籼型”,又属于“华北、华中中粳型”,是典型的籼粳交叉地带,稻作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1稻作生产源流的考述据光山、潢川等地发现的稻谷遗存表明,远在5000年前的新时器时代,豫南境内就已作有稻作栽培。我国古籍和地方志的…  相似文献   
35.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328AB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引进四川隐性核不育品系101-007AB中分离的不育株作母本,用自选的黄籽、双低、高油分、高蛋白、高配合力的自交系自2328C作轮回亲本,采用杂交、连续3代回交-自交、自交育性分离、株系内成对测交、株系内兄妹交转育成新的黄籽、双低、高油分、高蛋白、高配合力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328AB。2328AB具有低芥酸(1.58%)、低硫苷(28.80μmol/g)、高含油量(43.42%)、高配合力等优良性状,恢复源广,较易配制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
 板栗是河南省传统出口创汇产品,其中信阳板栗最为出名。近年来,信阳板栗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名优品种得到突出发展,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市场营销框架初步形成,目前已发展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农民增收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同时也存在着品种良莠混杂,结构不改善合理;经营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采青现象普遍,产量品质下降;立地条件偏差,低产田面积大;加工能力落后,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突出区域特色、建设板栗强市的战略目标,探讨了区域化、集约化、优质化、产业化和外向型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制定和实施优  相似文献   
37.
 板栗是河南省传统出口创汇产品,其中信阳板栗最为出名。近年来,信阳板栗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名优品种得到突出发展,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市场营销框架初步形成,目前已发展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农民增收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同时也存在着品种良莠混杂,结构不改善合理;经营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采青现象普遍,产量品质下降;立地条件偏差,低产田面积大;加工能力落后,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突出区域特色、建设板栗强市的战略目标,探讨了区域化、集约化、优质化、产业化和外向型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制定和实施优  相似文献   
38.
本文分析了信阳农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39.
为豫南稻麦轮作区品种选用和小麦高产栽培的施氮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小麦品种信麦9号(多穗型弱春性品种)和扬麦15(大穗型春性品种)为材料,设置120 kg/hm2(N1)、225 kg/hm2(N2)和330 kg/hm2(N3)3个施氮水平,分析施氮量对2种基因型小麦群体动态、灌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小麦越冬期至成熟期的群体总茎数随之增加,具体表现为N3>N2>N1,但品种间差异明显,信麦9号越冬期后的群体总茎数均显著高于扬麦15,显示了信麦9号良好的分蘖成穗能力.不同施氮处理下,2种基因型小麦灌浆过程中穗粒干质量变化均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随着施氮量增加,成熟期的穗粒质量呈降低趋势,具体表现为N1>N2>N3,其中,扬麦15穗粒质量较信麦9号下降更为明显.各施氮处理中以N3处理的产量最高,具体表现为N3>N2>N1,且N3处理与N2、N1处理差异显著,品种间差异表现为信麦9号各施氮处理穗数均高于扬麦15,但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低于扬麦15.  相似文献   
40.
对2009—2010年度黄淮区油菜区试11个新品种的小区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灰关联熵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熵关联度为:株高0.9846,一次有效分枝数0.9848,主花序长度0.9732,主花序有效角数0.9868,主花序结角密度0.9888,单株总角数0.9837,角粒数0.9871,千粒重0.9912,单株产量0.9892;熵关联序为:千粒重〉单株产量〉主花序结角密度〉角粒数〉主花序有效角数〉一次有效分枝数〉株高〉单株总角数〉主花序有效长度,可据此确定黄淮区杂交油菜品种的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