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57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对虾对维生素B1,B6和氯化胆碱的需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虾对维生素B_1、B_6和氯化胆碱的需求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吴善,蔡清海,洪国裕关于日本对虾对维生素的需求,日本研究人员曾经报道在饵料中补充维生素C和补充葡萄糖合剂对对虾的生长效果显著,同时,还论证了饵料中维生素C、环已六醇和氯化胆碱是对虾的正常生长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94年8月至11月间的东山西埔湾养虾水域环境监测资料,着重对海堤南北两条主要虾池进水沟和垦区内重要养殖区海水中的营养盐、浮游生物、细菌总数、弧菌总数及底质硫化物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采用营养动态模式和沿岸海域生态系能流分析模式,估算同安湾贝类生态容量,并通过对潮间带非养殖区和浅海底栖动物及吊养区滤食性附着动物的现存量调查,估着养殖容量,同时采用统计分析法估算贝类及其主要品种的适养面积。估算结果:贝贝类养殖容量为45546t(带壳鲜重),适养面积3027hm^2,其中石蛎2280hm^2,缢蛏95hm^2,菲律宾蛤仔120hm^2,翡翠贻贝25hm^2。分析1994年以来实际养殖贝类病害不断,单产连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超容量养殖所至。建议参照估算的适养面积进行养殖规划,并合理安排布局,适当间养藻类,防止因海域富营养化而发生赤潮。  相似文献   
14.
闽南地区鲍溃烂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导致鲍发生溃烂的原因有多种。本研究通过对闽南地区鲍溃烂病的研究结果发现:除了已报道的荧光假单胞杆菌和亮弧菌一Ⅱ外哈维氏弧菌也是鲍溃烂病的主要病原。哈维氏弧菌导致发病养鲍池的COD值升高、pH值降低,异养菌数剧增并以弧菌为主;使用已报道的防治方法疗效不显著,却对妥布霉素、利复平、头孢三嗪、环丙沙星、呋喃妥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5.
16.
蛙形蟹人工育苗的技术要点蛙形蟹Raninaranina隶属于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蛙形蟹科(Raninidae),是一种分布于印度一西太平洋的重要食用蟹(图1),澳大利亚、夏威夷、日本、菲律宾和我国台湾省均有商业性...  相似文献   
17.
泥螺Bullacta exarata(Philippi),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潮间带滩涂,尤以江湖沿海产量最高,品质最好,是我国沿海的经济贝类,肉昧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泥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 目,阿地螺科。泥螺属仅有泥螺1种,为太平洋西部、中国、日本和朝鲜的特有种。 泥螺生活在沿岸潮间带的滩涂上,在半咸水的海区也常见到。春至秋季布满高、中潮带的泥沙滩,冬季深埋泥沙中,是典型的泥滩代表种。它们以挖掘泥沙被覆体表,目的在于逃脱敌害和防止体表水分的蒸发。泥螺摄食底栖硅藻…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现场对湄洲湾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养殖贝类滤水率和有机碳含量及其含壳重与鲜组织重比值、潮间带、潮下带底栖滤食性动物和吊养区附着滤食性动物的现存量等生态参数的调查和检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沿岸海域能流分析模型估算该海域贝类生态容量,进而扣除野生滤食性动物现存量,估算贝类养殖容量;同时应用方建光模型估算贝类的养殖容量;还采用统计分析法估算贝类及其各养殖品种的适养殖面积,目的在于控制该海域贝类的养殖量和对各种贝类养殖量进行优化配置。三种模型估算的贝类养殖容量为235487~263676 t,平均247116 t,906104×104个~1014567×104个,平均950850×104个;贝类适养面积为6867hm2,其中牡蛎(O streidae)5420hm2,缢蛏(Sinoncvacula constricta)880hm2,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20hm2,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olippinarum)460hm2,泥蚶(Tegillarca granosa)7hm2。1999年贝类养殖面积已超过了估算的适宜养殖面积815hm2,应予以削减。  相似文献   
19.
斑节对虾双季养成期间虾池水质和底泥细菌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斑节对虾双季人工淡化养殖,虾池水与底泥异养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及其与主要理化环境因子的关系。表明上半年的第一茬养殖虾池无论是水或底泥的异养菌数和弧菌总数均容易调控在低数量水平,第二茬养殖由于高水温持续整个养殖周期,诸多环境因子波动较大,在人工管理调节下,虾池主要环境因子(细菌数、化学耗氧量、氨氮、溶解氧、pH值)仍处在正常的范围内,但是却显示不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在两茬的养殖中底泥异养菌数和弧菌数都分别比水中高两个数量级和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2月上旬,福建安海湾南岸滩涂养殖的贝类发生大面积死亡.12月10日,受水头镇人民政府的委托,福建省渔业环境监测站组织技术人员前往安海湾贝类养殖现场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采集了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Lamarck))两种养殖贝类样品及养殖埕地的表层底泥样品和埕地上的海水(潮水已退)样品,同时还采集了南安市鸿兴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和南安市庆昌皮业有限公司的混合排污沟的污水样品及污泥样品,并对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另外还对活体泥蚶、缢蛏体内的寄生虫和病毒进行镜检.现将养殖的泥蚶、缢蛏死亡原因的调查结果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