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9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林业   456篇
农学   230篇
基础科学   253篇
  381篇
综合类   2153篇
农作物   250篇
水产渔业   200篇
畜牧兽医   962篇
园艺   326篇
植物保护   13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延边黄牛卵巢中采集未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体外受精及受精卵体外培养。结果表明 :1将卵子用 2种不同的培养液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和受精卵体外培养 ,TCM199组的卵裂率 (5 6 .3% )极显著高于 D- PBS组(33.6 % ) (P<0 .0 1) ;TCM199组的囊胚发育率和孵化率 (15 .1%、13.7% )虽高于 D- PBS组 (10 .5 %、8.7% ) ,但 2个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2以 TCM199作为基础培养液 ,分别用含激素培养液和不含激素培养液进行成熟培养和受精卵体外培养 ,添加激素组的卵裂率、囊胚发育率及囊胚孵化率 (81.2 %、17.5 %、15 .3% )高于没有添加激素的对照组 (75 .8%、12 .1%、10 .5 % ) ,但 2个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 3体外受精卵与单层颗粒细胞共培养组的卵裂率、囊胚发育率及囊胚孵化率 (78.0 %、11.5 %、9.9% )显著高于非共培养组 (6 8.1%、5 .4 %、3.6 % ) (P<0 .0 5 )。  相似文献   
42.
为了确定内蒙古地区奶牛中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表型及其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采用生化鉴定法结合PCR方法对奶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菌浓度(MICs)。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1%和75.5%;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也较高,均在60%~70%之间;对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40%~50%之间。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对3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均小于30%;对庆大霉素也比较敏感,耐药率13.2%。以上分离菌株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联合用药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高度敏感,耐药率仅9.5%。多重耐药表型结果显示,75.5%的菌株耐2~7种药,24.5%的菌株耐8~13种药。通过PCR方法对奶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携带的耐药表型及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中有3种四环素耐药基因组合在流行。分别是tet M+tet L1株(4.76%)和18株分离菌携带bla Z耐药基因,检出率为85.7%。由此可见,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5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分离菌株中有tet M、tet K、tet L和bla Z耐药基因在流行,分别编码了对四环素类和β-内酰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3.
文以江苏省奶牛DHI中心对沿海地区数家规模化牛场连续7个月测定的DHI数据,对奶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存在数据记录缺失、经产牛繁殖效率低、肢蹄病导致的淘汰率较高和牛群乳房炎发病率高等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江苏省奶牛现代化高效养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4.
盐胁迫对菘蓝幼苗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定蓝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30,60,90,120和150 mmol·L-1)对菘蓝幼苗进行处理,胁迫14 d后测定了其生长指标、生物量积累、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根质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分析不同程度盐胁迫对菘蓝幼苗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菘蓝幼苗株高和根长都有抑制作用,对根和叶的物质积累也有显著影响,并随浓度的递增呈降低的趋势;菘蓝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根系活力均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而根质膜透性、叶片脯氨酸含量则呈升高趋势;丙二醛(MDA)含量、组织自动氧化速率(RA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当NaCl浓度低于90 mmol·L-1时,菘蓝幼苗的生长没有受到盐胁迫的明显抑制,根系活力降低不明显,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保护酶活性也未显著升高,说明菘蓝幼苗对低浓度盐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收集甘肃不同生态区域蒙古黄芪种苗,制定种苗质量分级标准分析种苗等级与药材产量的相互关系,为黄芪规范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甘肃省不同生态育苗区共收集35份蒙古黄芪种苗,测定各产区种苗单株鲜重、根长、根粗、芽体长、芽体个数、病斑度等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法将种苗分级。后将不同等级种苗移栽,分析种苗等级与药材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甘肃省不同生态育苗区蒙古黄芪种苗分为3个等级:一级种苗单株鲜重≥6.17 g,根长≥39.09 cm,根粗≥6.07 mm;二级种苗的单株鲜重为5.73~6.16 g,根长为31.32~39.08 cm,根粗为5.64~6.07 cm;三级种苗单株鲜重为3.27~5.72 g,根长为25.11~31.31 cm,根粗为5.02~5.63 mm。结论:黄芪产量随着种苗等级降低而减少,生产中采用一、二级种苗进行种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46.
蒙古黄芪育苗肥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试验设计,并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氮磷钾配施对蒙古黄芪种苗质量、数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黄芪种苗的质量和产量对氮水平的响应强于磷、钾水平;氮素可促进蒙古黄芪种苗根部的生物量积累,磷素对其无影响,而钾素却有抑制作用;氮素可提高蒙古黄芪种苗的产量,磷素和钾素对其影响不显著;黑垆土蒙古黄芪育苗的最佳施肥量为N 147.29 kg/hm~2,P_2O_5108.64 kg/hm~2,K2O 84.04 kg/hm~2。  相似文献   
47.
为了研究玉屏风散多糖对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和抗氧化力的影响,试验选用初始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仔猪12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饲养期21 d。试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Ⅲ、Ⅳ、Ⅴ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100,200,400,600 mg/kg的玉屏风散多糖。试验结束的第2天对仔猪称重、采血,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腹泻率,检测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个试验组均可明显提高仔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各试验组之间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玉屏风散多糖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添加玉屏风散多糖能显著降低仔猪腹泻率(P0.05),添加量为100 mg/kg时即可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玉屏风散多糖添加量的增加,仔猪的抗氧化力逐渐增强。试验Ⅱ、Ⅲ、Ⅳ、Ⅴ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与试验Ⅰ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Ⅲ、Ⅳ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CA)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有正向效应的趋势。说明在日粮中添加玉屏风散多糖可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同时可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添加量以400 mg/kg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8.
为了探究桑叶成熟度对桂蚕N2中系原种质量的影响,利用不同成熟度的桑叶饲喂NC9C和NC99R,调查蚕种的不受精卵率、死卵率、有效卵圈、产卵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桑叶成熟度显著影响NC9C×NC99R的有效卵圈和产卵量,影响NC99R×NC9C的不受精卵率和死卵率。繁育NC9C×NC99R原种,可选择适熟叶和老叶,繁育NC99R×NC9C原种,可选择适熟偏老叶,降低不受精卵率,选择适熟叶,降低死卵率。  相似文献   
49.
正2018年以来,国内生猪行情低迷,养猪形势更加严峻,"抓环保,促产能,防疫病,降成本,增效益"已是养猪人当下最关注的问题。猪场如何防控冬春仔猪腹泻,如何降本增效,正是养猪人当前迫切关心的问题。8月14日,由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湖南首届规模猪场变异株腹泻成果研讨会暨"2018科前冬季腹泻防控总动员"大会在长沙举行。大会邀请主管部门、行业  相似文献   
50.
植物促生菌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从而对农业生产起到促进作用。藜麦是一种全蛋白谷物,具有很高的食用与药用价值,发展前景广阔。通过藜麦接种促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11B91后,测定藜麦在正常及盐胁迫下的生物量变化,探究促生菌对藜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11B91处理后,藜麦根、茎长及干、鲜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0.05),其中11B91处理的藜麦根长与LB 对照相比提高31.19%,茎长与LB 对照相比提高6.26%;11B91 处理的藜麦干质量与LB 对照相比提高300.00%,鲜质量与LB 对照相比提高50.96%。在0、150、300 mmol/L 盐胁迫下,解淀粉芽孢杆菌11B91处理的藜麦幼苗茎长较未经11B91处理的分别显著提高21.54%、49.36%、39.12%( 0.05);11B91 处理的藜麦根鲜质量显著高于未经11B91处理的( 0.05),分别提高182.00%、200.00%、533.00%;11B91 处理的藜麦地上部鲜质量较未经11B91处理的分别显著提高45.46%、26.58%、39.58%( 0.05)。在300 mmol/L 盐胁迫下,解淀粉芽孢杆菌11B91处理的藜麦幼苗根长较未经11B91处理的显著提高172%( 0.05),地上部干质量较未经11B91处理的显著提高144%( 0.05),根干质量较未经11B91处理的显著提高266%( 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