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4篇
农学   32篇
  9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36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株高、穗位高是影响玉米耐密性的重要株型性状,明确玉米株高、穗位高的遗传基础有利于株型改良。基于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陕A群和陕B群选育的85个自交系组配的246份F1群体为材料,进行株型表型评价,同时结合55 951个高质量SNPs标记,对株高、穗位高以及穗位系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穗位系数的遗传力分别为77.68%、77.04%、73.78%,且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同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到7、5、4个SNP与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显著相关,解释1.47%~ 25.27%表型变异。通过候选基因功能注释,共筛选到10个候选基因,涉及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合成、响应非生物胁迫等过程,针对3个共定位区间和热点区间锚定 plt1atp2ZC3H46emp21等为候选基因。可见,通过株型表型鉴定及相关基因的挖掘,可为陕A群和陕B群两个玉米群体的株型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2.
有机肥与种植密度对旱作玉米根系生长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基施有机肥及3种种植密度(60,75,90千株/hm2)对旱作玉米根系生长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喇叭口期,基施有机肥显著降低了30—100cm土层内的根长与根表面积,但对根干重影响不显著;由于基施有机肥处理地上部生物量更大,因而显著降低了根冠比;种植密度对该时期根系生长的影响较小。在蜡熟期,基施有机肥限制了30—100cm土层及1/4行间、行间与膜下位置的根系分布,但对根冠比的作用不显著。该时期根长、根表面积及根干重均有随密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该趋势在0—30cm土层和株上位置表现显著;种植密度的增加也降低了根冠比。有机肥延缓根系衰老作用不明显,其根系导水率与不基施有机肥处理无显著差异;而在种植密度增加情况下,单位根系表面积吸水功能的提高弥补了根量减少带来的损失,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3.
不同生态条件下陕单972的品种比较试验、密度定额试验和示范推广等表明,陕单972具有早熟高产的特点,植株叶片上挺,叶向值大,株型紧凑,产量表现突出,较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通过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保证一定总粒数,增加吐丝后干物质生产能力,维持一定库源比值和成粒率是陕单972高产的关键,根据试验研究总结出陕单972产量达到9 000 kg/hm2以上的生理指标和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4.
陕单21(原名陕单9704)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玉米所1997年用两个自选优良自交系杂交育成的优质、多抗、适应性好的玉米良种。2003年3月通过陕西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陕单21。1.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叶片窄,叶色深绿,生长势强,茎干粗壮,株型紧凑。株高230~250cm,穗位高95cm,雄穗分枝多,花粉量大,果穗筒型,穗长18~20cm,穗粗5.5-6.0,穗行数20~22,行粒数35左右,千粒重280~310g,马齿  相似文献   
105.
不同生态条件下陕单972的品种比较试验、密度定额试验和示范推广等表明,陕单972具有早熟高产的特点,植株叶片上挺、叶向值大,株型紧凑,产量表现突出,较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通过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保证一定总粒数,增加吐丝后干物质生产能力,维持一定库源比值和成粒率是陕单972高产的关键,根据试验研究总结出陕单972产量达到9000kg/hm^2以上的生理指标和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6.
氮肥运筹对粮饲兼用玉米群体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粮饲兼用玉Zea mays米陕单310在施氮总量为225.0 kg/hm2的条件下,采用3个施氮时期(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的不同施氮比例的7种氮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0∶10∶0和0∶5∶5的注重中、后期施氮的后重式施氮运筹方式对玉米构建较大的合理叶面积指数和良好的叶系结构效果显著,其花后干物质生产速率高,成熟期干物质尤其是籽粒部分的干物质积累量大,饲用可消化养分产量高,可显著改善群体质量、提高饲用产量和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7.
基于SSR技术分析玉米PX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SR标记方法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玉米课题组组建的PX群体在5个世代、5个地点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PX群体不同世代多态性位点数和多态性位点比例为Ⅳ>Ⅱ>Ⅴ>Ⅲ>Ⅰ;多态性条带数、多态性条带百分率、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表现为Ⅱ>Ⅳ>Ⅴ>Ⅲ>Ⅰ。PX群体5个世代聚类分析可分为2大类,第1类包括Ⅰ和Ⅲ世代,第2类包括Ⅱ、Ⅳ和Ⅴ世代。5个地点选择的材料可划分为杨凌和宝鸡、安康和汉中、延安3类。说明选择材料生态条件的相似性决定了群体遗传特征一致性,多元化的生态环境选择是扩大群体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8.
干旱胁迫下氮肥对玉米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下氮肥水平对玉米光合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与正常灌水处理相比,干旱胁迫降低玉米叶片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量子产量(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增加胞间CO2浓度(Ci)、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和丙二醛(MDA)含量;保护酶活性(SOD、POD和CAT)升高。干旱胁迫下适量施氮(225 kg/hm2)提高玉米叶片的Gs、Tr、Fv/Fm、φPSⅡ和qP;降低Ci和qN;同时显著提高保护酶活性(SOD、POD和CAT),降低膜质过氧化程度,全面改善叶片光合功能和内在的生理特性。不施氮肥和过量施氮(450 kg/hm2)均表现出与适量施氮处理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9.
不同生长带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组合品质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对2013年海南三亚种植收获的99份温带自交系(13份高油材料和86份普通材料)、64份热带/亚热带自交系和由这163份自交系随机组配的186份杂交组合的杂交当代F0材料进行无破损子粒品质成分鉴定,分析不同生长带玉米自交系及其不同组合的杂交种后代品质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当不考虑高油材料影响时,温带材料与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之间粗蛋白、粗脂肪和粗淀粉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去除高油材料后,温带材料与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之间粗蛋白差异不显著,粗脂肪和粗淀粉含量差异极显著。对于不同生长带玉米杂交当代F0而言,考虑与不考虑高油材料影响时,粗脂肪差异都极显著,粗淀粉和粗蛋白都无明显差异;相对于粗蛋白和粗淀粉,粗脂肪表现出更高的超高亲和超中亲优势。  相似文献   
110.
覆黑地膜对旱作玉米根区土壤温湿度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明确雨养旱地地膜覆盖春玉米高产与水分高效利用的土壤环境条件,及其对玉米光合特性的作用,对延缓玉米衰老、提高玉米光合能力和促进玉米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单609为材料,2012和2013年开展黑色地膜覆盖、白色地膜覆盖和裸地栽培试验,研究黑色地膜对玉米根区土壤水温环境、玉米叶片光合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较普通白色地膜和裸地栽培,能显著改善玉米根区土壤温湿条件,提高玉米叶片光合能力。黑色地膜覆盖下,玉米叶片衰老时间明显推迟,衰老速度显著下降,成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较普通白色地膜提高11.7%(P0.05),较裸地提高45.5%(P0.05)。与普通白色地膜和裸地栽培相比,黑色地膜覆盖提高了吐丝后玉米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PSII电子传递速率、量子产量(灌浆期除外)和光化学猝灭系数。黑色地膜覆盖下玉米千粒质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千粒质量较普通白色地膜和裸地栽培分别增加5.0%和14.9%(P0.05);产量分别提高10.4%和22.1%(P0.0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4%和25.3%(P0.05)。在雨养旱作地区,玉米采用黑色地膜覆盖具有延缓后期叶片衰老和促进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