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对常熟市碧溪新区豇豆病害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将6个引进的品种与常熟市碧溪新区当地主栽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当地环境条件的优良高产抗病豇豆品种。结果表明,苏豇46、苏豇6号、苏豇7号和苏紫41 4个品种在总产量上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且有一定的抗病性,适合在常熟市碧溪地区露天栽培种植。同时,为保证市场供应,可适当选择采收期较早的苏豇7号和苏紫41,或者采收期较晚的苏豇46和苏豇6号。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同源克隆方法从强耐旱栽培大豆(Glycine max)品种齐黄22中克隆得到2个编码大豆△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的基因,分别命名为Gm P5CS1和Gm P5CS2。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Gm P5CS1包含1个长度为2 163 bp的ORF,编码720个氨基酸,等电点p I为6.70,分子量大小为78.38 k Da;Gm P5CS2包含1个长度为2 271 bp的ORF,编码756个氨基酸,等电点p I为6.10,分子量大小为82.18 k Da。与NCBI公布的部分物种蛋白质序列比对发现,Gm P5CS1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亲缘关系最高,Gm P5CS2与豇豆(Vigna unguiculata)的亲缘关系最高。组织表达分析表明,Gm P5CS1与Gm P5CS2基因在大豆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叶和根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茎中表达量次之,花和籽粒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利用Gateway技术得到植物过表达载体p Earley Gate103-Gm P5CS,再转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为Gm P5CS基因的转化及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茄子新品种西子红茄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子红茄是以E604-8-4-2-8-3-2-1-5为母本,以E631-9-1-3-6-1-2-5-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茄子新品种。生长势旺,结果性良好。果实长且粗细均匀,纵径32~35cm,横径2.5cm左右,单果质量100g左右,果皮紫红色,商品性好,每667m~2产量可达3800kg以上。中抗黄萎病和青枯病,适合长江中下游喜好紫红长茄的地区冬春季和早春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芽用特性优良的绿豆品种,为绿豆芽菜生产及芽用绿豆品种的培育提供资源材料,以来自亚洲不同地区的67份绿豆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测定了不同绿豆芽菜的外观及生长指标和营养功能品质指标等13项芽用特性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等方法对各材料的芽用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绿豆芽菜的13项芽用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将13个芽用特性指标转换为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其累计贡献率达到68.42%。结合隶属函数分析结果,筛选出产量、功能性成分、基本营养成分与外观品质特性较好的品种各10份,为芽用绿豆的品种改良提供了材料基础。依据芽用特性综合指标值筛选出南阳大绿豆、苏绿1号、保定1028、苏绿7号和化西2019等芽用特性优异的绿豆品种10份,为绿豆芽菜的生产提供了优异种质材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绿豆芽用特性评价的数学模型,筛选出可食鲜质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下胚轴长等5个鉴定指标,可作为绿豆芽用特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绿豆为自花授粉作物,蜜蜂授粉可以大大减轻人工杂交授粉的劳动强度.为高效生产绿豆杂交种,研究意大利蜜蜂对于雄性不育绿豆材料的访花行为以及设施对蜜蜂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蜜蜂采集花粉时将喙自绿豆花朵龙骨瓣前端探入,同时携带花粉进行辅助授粉.蜜蜂进行采集活动时,更喜欢沿着一列植株飞行采集花粉,异列飞行率仅为9.07%.蜜蜂对于可育花的单花访花时间平均值为14.93 s,对于不育花的单花访花时间平均值为20.38 s;1 min内,棚1可育花和不育花上进行采集活动的蜜蜂数量平均值分别为4.7、13.65只,棚2可育花和不育花上蜜蜂数量平均值分别为3.9、11.2只.可以看出意蜂更喜欢绿豆不育植株的花朵且访不育花单花时间更长.设施对蜜蜂活动的影响表现为,不覆盖遮阳网棚下活动蜜蜂总量为覆盖遮阳网时活动蜜蜂总量的5.7倍左右,两者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6.
绿豆黄花叶病是最具威胁的病毒性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可导致绿豆绝收,在南亚及东南亚地区发病最为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豆黄花叶病症状、致病病毒及其传播媒介,总结了目前针对绿豆黄花叶病抗性基因开发的分子标记及相关QTLs研究进展,以期对我国防控绿豆抗黄花叶病、筛选及培育绿豆抗性品系相关分子育种工作和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来自江苏省各个地区地方种质资源在南京地区种植的农艺性状进行研究表明,来自江苏省不同地区小豆品种在南京地区种植的农艺性状平均表现有较大差异。各地区品种有明显的特色,能适应地区栽培习惯和消费喜好。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江苏省小豆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豆类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有较高的地位.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提高产量.雄性不育是花粉或花药发育异常的现象.雄性不育系的利用为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重要材料和思路.生物技术手段的发展和模式植物拟南芥的花粉和花药发育分子遗传传机制的深入研究,为近几年对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遗传机制研...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绿豆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试验,为构建绿豆EMS诱变突变体群体提供参考,在拓宽绿豆的遗传基础、创造和利用新种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选用苏绿1号绿豆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0、0.4%、0.8%、1.2%、1.6%不同浓度的EMS对绿豆种子进行12 h的诱变,研究不同浓度处理条件下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EMS浓度为0.4%处理12 h绿豆种子基本都具有萌发力,而EMS浓度为0.8%处理12 h已经使绝大多数绿豆种子丧失了萌发力;当浓度为0.6%的EMS溶液处理10 h,其萌发率为47.32%,符合半致死剂量,此时绿豆幼苗的株高、根长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42.3%、44.8%。诱变处理后移栽20 d,出现叶片缺失、增加、卷曲皱缩、掌状、叶缘不规则状等表型。由此可见,绿豆的最佳诱变条件为:EMS浓度0.6%,处理时间1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