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2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西瓜抗枯萎病突变体离体筛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MS培养基中加入毒素的试验结果表明:毒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芽块生长有较大的影响,毒素浓度为30%的处理和用100%浓度的毒素处理2天再转到正常MS培养基上的处理,均能保留一定比例受影响较少的芽块,因而MS培养基中加入毒素在西瓜抗枯萎病突变体离体筛选中是较适宜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2.
抗枯萎病节瓜新品种绿丰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菌量对七星节瓜进行多代人工接种和定向筛选 ,选育出高抗枯萎病节瓜新品种绿丰。该品种生长势旺盛 ,早中熟 ,第 1雌花着生于主蔓第 13节 ,果实圆筒形、深绿色、味较甜、品质优良 ,每公顷产量 5 0 0 0 0~60 0 0 0kg。  相似文献   
33.
广东茄科雷尔氏菌16S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PCR方法,获得了分离自广东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空心菜、沙姜、姜、马铃薯、花生、菊花、桑树和藿香共12种作物21个茄科雷尔氏菌菌株的16S rDNA.序列测定及比较结果表明,21个广东茄科雷尔氏菌菌株16S rDNA近全长序列均为1 528 bp,序列间同源率99.2%~100%;各菌株的16S rDNA序列间只有1~12个不等的碱基差异,其中20个菌株的458~460位及474位的碱基是ACT和T,而菌株HZ-1则是TTC和A,说明广东茄科雷尔氏菌的16S rDNA序列十分保守.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仅菌株HZ-1聚类于茄科雷尔氏菌2a亚组中,其余20个菌株均聚类于茄科雷尔氏菌区组1中.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阳春市沙姜瘟的发生情况的调查,明确其田间病株典型症状;室内病原鉴定和致病性测定证实,该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侵染引起的;田间遮阴试验结果显示,畦面覆盖稻草后,再用竹篱笆或单层防晒网合理遮阴处理,能有效地控制沙姜瘟的发生,并获得较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35.
36.
广东茄科青枯菌致病力分化及其DN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分别采自广州、增城、东莞、花都、三水、清远、电白、高要8个菜区的番茄、茄子和辣椒上的31个青枯病菌株,经人工接种于10个鉴别寄主植物上,结果表明,它们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差异。聚类分析这31个菌株,可以聚为3个组:第I组菌株主要来自种植番茄和茄子历史较长的广州、东莞、增城老菜区,其致病力较强;第Ⅱ组菌株主要分离自茄子和辣椒上,其致病力中等;第Ⅲ组菌株主要来自近年来新发展的三水市各番茄产区,它们的致病力较弱。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个引物用于上述31个菌株DNA的RAPD分析,共扩增出523条带,其中468条为多态性带,占89.5%。聚类分析这31个菌株,又可聚为4个簇群:第I簇群主要分离自已推广种植多年的丰顺、金丰等抗病番茄品种上;第Ⅱ簇群分离自抗病的番茄新品种新星、年丰和石碣紫红茄上;第IV簇群主要分离自辣椒和茄子;而第Ⅲ簇群来源包括番茄、茄子和辣椒这3种寄主植物。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广东茄科青枯菌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其DNA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7.
60%百泰水分散粒剂防治大白菜炭疽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百泰水分散粒剂防治大白菜炭疽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07年秋季用药,第3次施药后7d,该药剂每667 m2使用40、60、100g的防效分别为84.12%、88.69%和95.4%;2008年夏季用药,其防效分别为91.42%、94.84%和97.04%,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25%凯润乳油(每667 m2使用25 g)和70%品润干悬浮剂(每667 m2使用170 g)的防效.因此,60%百泰水分散粒剂对大白菜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建议田间防治制剂每667 m2使用40g(有效成分24g).  相似文献   
38.
12种寄主来源的茄科雷尔氏菌16S-23SrDNA间隔区序列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CR方法,获得了分离自广东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空心菜、沙姜、姜、马铃薯、花生、菊花、桑树和藿香等12种作物21个茄科雷尔氏菌菌株的16S 23S rDNA 间隔区序列(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除HZ 1菌株外,其余20个茄科雷尔氏菌菌株ITS序列长均为503 bp,序列间相似性99.2%~100%,序列间差异仅1~4 bp;而HZ 1菌株的ITS序列长为498 bp,与其他菌株的ITS序列相似性为95.4%~95.6%。这些结果说明,这21株来源于12种不同寄主的茄科雷尔氏菌菌株的16S 23S rDNA ITS序列比较保守。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仅菌株HZ 1聚类于茄科雷尔氏菌区组2中,其余20个菌株均聚类于茄科雷尔氏菌区组1中。  相似文献   
39.
空心菜青枯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空心菜青枯病是近年来在广东空心菜产区新发生的病害,病株率一般为5%~20%,严重达50%以上。症状初始表现为植株上部1~2片叶萎蔫、下垂,病叶失去光泽呈灰绿色;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叶不断增多,最终整株萎蔫,甚至倒伏。经细菌学鉴定、室内致病性测定、16S rDNA序列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该病害的病原是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致病性和碳水化合物利用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属茄科雷尔氏菌1号生理小种,生化变种4。  相似文献   
40.
警惕广东番茄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病的发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PCR技术,在广东部分菜区的番茄上首次检测到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番茄上烟粉虱传双生病毒PCR扩增的特异片段与目前世界上已报道的烟粉虱传双生病毒DNA序列同源率仅为73.0%~81.5%,说明广东番茄上烟粉虱传双生病毒与其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