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回顾了近20 a来浙江省茭白育种工作的经验,介绍了育种规划制订、育种技术研究进展、茭白新品种成果及产业发展概况等,有助于了解浙江省茭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22.
在兰溪市梅江镇果园中进行了果花套种试验,对3种套种模式的生态效益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果园套种花卉和套种绿肥的生态效益相近,均能调节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增加土壤孔隙度,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既可培肥地力,促进果、花增产增收,又可实现复合体系内生态资源的多层次利用,改善果园的景观效果,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3.
通过水生蔬菜设施栽培中覆膜时间、温棚调节、水位控制和需肥特性等技术细节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双季茭、双季藕和菱角长季节生产的设施栽培模式,对其特色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4.
综述了嫁接对薄皮甜瓜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讨了存在的问题,为薄皮甜瓜嫁接栽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5.
佳蜜是以R701和R703为父母本配制的早熟西瓜1代杂种。全生育期113 d,果实发育期34 d;果实高圆形,果皮绿色覆浓绿色条带,果皮厚1.1 cm,硬度大,耐贮运;瓤红色,瓤质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4%;单果重4 kg左右,商品果率好,每667 m2产量2 200 kg左右,适宜浙江省及气候相似地区大棚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26.
西瓜畸形是西瓜栽培中出现的异常生理现象。对畸形西瓜中的偏头瓜、扁平瓜、尖嘴瓜和葫芦瓜的产生原因和防除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为西瓜栽培中减少畸形西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金蜜1号"西瓜21007年10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势中等.易坐瓜,早熟,春播瓜发育期31~32天.第1雌花节位为第10节,雌花节位间隔6节:瓜近圆形,瓜形指数0.9~1.07,瓜皮绿色覆深绿色宽齿带,条带数15~16条,瓜面光滑、无浅沟、覆蜡粉,瓜皮厚1.2厘米.瓜皮硬度40公斤/平方厘米,耐储运:瓤红色,瓤质脆紧,汁液中等偏多,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左右,边部8%.  相似文献   
2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比的磷、钾肥对紫云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产量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随着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株高变化不明显,分枝数下降,但差异不显著,花期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延迟。  相似文献   
29.
2010年以来,金华市水生蔬菜育种技术手段不断丰富,在杂交选育、系统选育基础上,研究掌握了诱变育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先后育成特色水生蔬菜东河早藕、金华红芽芋、浙茭3号、浙茭6号、浙茭7号等新品种,有力地促进了浙江省茭白、莲藕、芋新品种的更新换代,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在生产上,通过改常规栽培为设施栽培,改大田去除杂株的粗放式留种为精细式单株留种,改老茭墩分株直接种植为两段育苗或带茭分株种植,根据茭白需肥特性,丰富和完善了双季茭白设施栽培技术,双季茭白夏茭提早30 d上市。通过“五改”(改中、晚熟品种为入泥浅、易采挖的早熟、优质、抗病莲藕品种,改露地栽培为大棚设施栽培,改迟栽深栽为早栽浅栽,改整藕作种为主藕、子藕分株作种,改重施追肥为重施基肥)栽培技术,双季莲藕初夏即可采收青荷藕,莲藕产值达225万元·hm-2。采用适当密植、采摘嫩果、流水降温、摘叶促花等鲜食籽莲“早鲜多”栽培技术,较生产干籽籽莲人工成本降低,效益增加。通过大棚育苗、带果移栽、合理疏盘、采摘嫩菱、活水留种、及时覆膜等菱长季节栽培技术,解决了菱传统栽培多以深水池塘种植为主,采收时间短、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夏季采摘时间提早2个多月,秋季采摘期延迟1个多月,产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0.
玉米低植酸突变体的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比研究了8个玉米低植酸(Low phytic acid,lpa)突变体及其相应野生型(Wild Type,WT)的主要营养品质及其营养组分,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各突变体总磷含量基本不变,无机磷含量均成倍增加,总淀粉含量显著下降,直链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变化不显著,粗蛋白含量在部分突变体中显著上升;多数氨基酸含量在突变体中有所提高,赖氨酸含量除Q319-lpa和X178-lpa下降外均不同程度上升;铁、锰、铜、锌、硒等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不显著。研究表明lpa突变对玉米营养品质的改良和生物学效价的提高具有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