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27篇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1.
设计一款基于卫星测速并随速控制播种量的电驱式精量播种施肥机,以卫星接收模块单机接收地表速度数据,并调控排种排肥电机转速,驱动采用步进电机,从而实现精确的前进速度测量及随速度变化进行精确的排种控制;设计4种前进速度,以实测排种排肥量与计算值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卫星测速控制和闭环步进电机驱动排种排肥时,排种实测值与计算值比较误差未超5%,可以保证不同前进速度时播种均匀,并且在前进速度提高时有着更高的播种精度,可以适用于高速播种。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穴盘苗的机械自动移栽,设计了一种由取苗器及其驱动机构组成的单动力取苗机构,运用三维软件Pro/E对所设计的取苗机构进行了装配及运动仿真分析,测得取苗器在驱动力作用下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取苗器在取苗滑道约束下能满足作业要求;但在滑道各阶段的衔接处有硬性冲击产生,所测量即有突变。样机试验表明:取苗器作业流程顺畅,而在取苗滑道连接处确有较大振动,但各项功能均能准确完成,实现了穴盘苗移栽过程中的取苗及投苗两个动作。  相似文献   
13.
穴盘苗自动取苗机构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考国内外现有的穴盘苗自动移栽机相关文献基础上,分析整理出各种类型的自动取苗机构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将所有穴盘苗移栽机自动取苗机构按穴格形状分为锥形的上拔式与倒锥形的下抽式两大类进行阐述.依据上述对自动取苗机构的大分类,将上拔式取苗机构又进一步细分为顶杆式、机械手式、推苗杆与机械手组合式和传送带式4小类,而下抽式取苗机构细分为顶杆式和落苗式两类.同时,对各种形式的典型机构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分析,并提出了构建取—送-栽苗一体化移植机构以提高作业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豆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大豆机械化生产水平关乎我国大豆业未来发展趋势。在分析我国大豆种植情况、大豆机械化生产情况及技术装备应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我国北方、黄淮海及南方大豆产区在大豆耕整地、播种、收获等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发展动态、技术特点及机具装备,分析我国大豆主产区在大豆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针对北方大豆产区依赖进口机具、黄淮海大豆产区机收效果不理想、南方产区机械化生产水平低等现状和问题,提出加大国产大型农机具研发、完善黄淮海地区技术规程和优化种收机具性能、农机农艺结合缓解南方大豆机收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现有水稻育秧方式存在的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悬挂式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参考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要求等相关行业标准开展试验测试,分析育秧播种机的铺土均匀性、播种均匀性和机具的整体作业质量。结果表明,该机在播种作业过程中只需驾驶员和辅助人员两人即可完成,每小时可播种4 000盘以上,具有用工少、生产效率高、播种质量高等特点。该机采用直径为160 mm的大直径外槽轮式排土辊和直径为110 mm的大直径、大窝眼式排种辊,满足了水稻育秧底土量和播种量较大的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育秧盘内不同点的底土铺土厚度变异系数均小于6%,每盘播种均匀度和总播种均匀度均在90%以上,按插秧时对应切块位置测得的每格播量合格率均≥85%,作业流畅、性能稳定,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和实际生产要求。研究表明,悬挂式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挂接在插秧机底盘后,可一次完成在水稻育秧盘内均匀铺底土和播种作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保护环境、缓解能源危机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中国秸秆资源总量和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秸秆资源短缺、过剩问题的根源,论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途径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中国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谷物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含杂率高光谱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机械化收获小麦含杂率的快速检测,以金大丰4LS-7型自走式稻麦联合收割机收获的小麦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ASDFieldSpec4Wide-Res型地物光谱仪获取小麦样本的原始光谱,经数学变换获得光谱原始反射率(raw spectral reflectance, REF)和光谱反射率倒数的对数(inverse-log reflectance, LR)2种光谱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PCA),利用贡献率高的成分的权值系数,优选出不同指标的小麦样本光谱的特征波长,并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构建了基于不同指标的小麦样本含杂率的反演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反演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含杂率反演模型的建模决定系数均大于0.9,验证决定系数均大于0.85,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29,相对分析误差均大于2,模型具有较强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利用REF光谱数据指标建立的反演模型的反演效果优于LR光谱数据指标。该文建立的机械化收获小麦样本含杂率光谱反演模型能够实现含杂率的精准识别,可为后续构建便携式含杂率光谱检测仪提供参考,有助于客观、定量地表征机械化收获的小麦含杂率,为机械化收获的小麦的快速检测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针对鲜食大豆采收劳动强度大,人工采摘效率低,缺少相应收获机械装备等问题,结合鲜食大豆种植模式和采摘期植株物理特性,设计了一种弹齿滚筒式鲜食大豆采摘装置。阐述了弹齿滚筒采摘装置的工作原理,对采摘过程中的豆荚进行运动学分析,并对装置关键部件进行了参数设计和结构优化,确定了影响作业效果的因素。通过单因素预试验确定了关键参数的范围,以前进速度、滚筒转速、割台高度为试验因素,以掉落率、挂枝率、破损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建立了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间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各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对模型进行粒子群算法优化,预测最优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0.43m/s、滚筒转速245r/min、割台高度4cm,对应的掉落率、挂枝率和破损率的预测值分别为10.6%、4.4%、5.6%。对最优参数组合进行田间验证试验,结果为掉落率11.8%,挂枝率4.0%,破损率6.1%,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不高于10.1%。方差分析表明各评价指标的实际值和预测值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鲜食大豆采摘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1概述 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多的油料作物,国产食用植物油中.约一半来自于油菜籽。油菜也是蛋白质作物、饲料作物、能源作物和蜜源作物,综合利用效益好。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已递增到6667khm^2左右。年总产量12000kt上下,均超过世界的30%,已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之后的第五大优势作物。生产区域划分为长江流域冬油菜区、西北春油菜区、东北春油菜区和华南冬油菜区。  相似文献   
20.
旱地穴盘苗自动取苗机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地穴盘苗自动移栽机在国内仍是空白。我国对旱地移栽机械的研发主要以半自动移栽机为目标,由人工完成喂苗后再由机械完成栽植,由于受人工喂苗的速度限制移栽效率不能满足要求。为此,以穴盘苗在旱地移栽作业为背景,重点针对取苗这一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自动取苗的原理、技术与装备,为实现穴盘苗移栽自动化、开发出旱地自动移栽机做好技术准备。所设计的自动取苗机构适应性好,取苗效率达80株/min,结构简单、紧凑且仅需一个原动力即可实现整套机构的配套连续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