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3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全周期胶园落叶期间作矮生四季豆,分析其生长和产量相关因子表现,为胶园落叶期蔬菜间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矮生四季豆的平均产量为5 593.24 kg·hm~(-2),间作位置距离橡胶树愈近,产量愈低,产量高低顺序为M10CKW7E7E4W4.间作区M10的产量为8 247.56 kg·hm~(-2),与裸地对照(8 046.64 kg·hm~(-2))无显著差异.间作区矮生四季豆植株生物量表现为W4最低,CK最高,M10、W7、E7和E4之间无显著差异.矮生四季豆植株叶面积和叶片SPAD的表现与产量表现一致,M10植株测定值均高于间作区其它位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矮生四季豆的新鲜豆荚产量与抽蔓期SPAD值,苗期和结荚期的叶面积,植株生物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全周期胶园落叶期间作矮生四季豆可通过提高叶片SPAD值,叶面积和植株生物量的途径来提高其豆荚产量.  相似文献   
22.
黄萎病菌毒素联合法鉴定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黄萎病菌是危害棉花最严重的病菌,又属于被检疫的病菌,田间接菌鉴定棉花抗病性受到检疫的限制,通过比较多种鉴定棉花抗黄萎病的方法,提出一种使用黄萎病菌毒素进行联合鉴定的方法,以替代传统病圃鉴定法。【方法】将待测棉花品系种植于人工气候室内,以常规管理模式培养棉苗,在21 d后将所种植棉苗的根部放入黄萎病菌毒素中浸泡,浸泡72 h时统计病情指数;在待测棉花品系的盛花期取棉株倒数第三片叶片,用打孔器在叶片上取10-20个直径约1.5 cm的叶圆盘,将所取叶圆盘浸泡于黄萎病菌的毒素当中,经过24 h后观察所浸泡的叶圆盘黄化程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综合上述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对待测棉花品系的黄萎病抗性作出评价。【结果】通过对多种鉴定方法的比较,毒素蘸根法、无底塑钵菌液浇根法和菌液蘸根法所需的鉴定时间较长,而毒素浸根法和毒素浸泡叶圆盘法所需鉴定时间较短;在应用毒素浸根法进行鉴定时,最适毒素浓度为15 μg·mL-1,在此浓度下,毒素浸根法的鉴定结果与田间病圃法鉴定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4(P<0.01);在使用毒素浸泡叶圆盘法进行鉴定时,浸泡叶圆盘的最适毒素浓度为18 μg·mL-1;在应用毒素浸泡叶圆盘法鉴定时,应于盛花期选取待测棉花的倒三叶的叶圆盘进行鉴定,其鉴定结果与常规病圃法鉴定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2(P<0.01);2013年和2014年两年的试验结果证明联用毒素浸根法和毒素浸泡叶圆盘法的鉴定结果与常规病圃法的鉴定结果相关系数较高。2013年其与常规病圃法的鉴定结果相关系数为0.94(P<0.01),2014年为0.95(P<0.01)。【结论】通过联用毒素浸根法和毒素浸泡叶圆盘法可以准确、环保、便捷地鉴定棉花抗黄萎病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传统的病圃鉴定法,其结果比用单一鉴定方法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3.
补骨脂素是五指毛桃中的有效成分之一,是很有价值的质量评价指标。本文以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法提取五指毛桃中的补骨脂素,采用HPLC法对提取液中补骨脂素的含量进行测定,主要研究溶剂类型、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样品颗粒度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及五指毛桃中补骨脂素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溶剂浓度、温度、时间、颗粒度是影响补骨脂素提取的主要因素。五指毛桃中补骨脂素的提取可采用60%乙醇为溶剂,物料颗粒为70~100目,料液比为1∶10,60℃超声30 min。  相似文献   
24.
试验比较了2个棕色棉种间杂种Z08B×H08B、H08B×Z08B,1个棕色棉种内杂种Z08B×L08B及其棕色棉亲本Z08B(CK)在苗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花后期和吐絮期6个时期植株叶片叶绿素a和b质量分数、叶绿体希尔反应活力、净光合速率等光合生理指标和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及其产量、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棕色棉杂种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平均分别提高46.71%和38.57%;3个杂种的品质性状也显著优于对照,尤其是棕色棉种间杂种,其纤维长度平均比对照增长7.59 mm,增幅达35.53%,纤维强度比对照增加5.96 cN·tex-1,提高23.51%;与棕色棉亲本相比,棕色棉杂种植株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较高,叶绿体希尔反应活力增强,淀粉质量分数较大,使得其净光合速率升高,营养物质供应充足,是棕色棉杂种高产和优质的重要光合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25.
红茴砂是姜科茴香砂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仅在海南地区有自然分布,是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濒危植物。为了解红茴砂在未来气候变化下的潜在适生区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以期对红茴砂的保育提供科学指导,将45条红茴砂分布位点数据与20个环境因子相结合,运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模拟了当前气候和未来2050年RCP2.6和RCP8.5两种不同气候条件下红茴砂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并分析影响红茴砂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红茴砂适生区总范围在18°~32° N、27°~122° E,面积约为1.24×106 km2,主要集中分布在海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影响红茴砂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最湿月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年均温度变化范围、最冷月份最低温、海拔和最热季度均温,累计贡献率达87%;在未来2050年RCP2.6和RCP8.5两种不同气候情景下,红茴砂适生区域丧失面积均达到95%以上,潜在分布区缩小到云南、四川、西藏、贵州和台湾这5个省区,新增区域主要在西藏东南部和四川中南部,同时潜在总适生区和高适生区的质心有向西北方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6.
棕色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色素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以深棕色棉、棕色棉、浅棕色棉和白色棉(对照)为材料,研究了纤维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色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开花当天至开花后10 d,白色棉纤维中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最高;其次为浅棕色棉,棕色棉和深棕色棉含量较低且接近;从开花后15 d至纤维成熟期棕色棉和白色棉纤维中总糖和蔗糖含量差异不大。整个纤维发育期内果糖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且棕色棉和白色棉差异不明显。从开花当天至纤维成熟时,纤维中的色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深棕色棉>棕色棉>浅棕色棉>白色棉,说明棕色棉纤维因色素的大量积累将消耗部分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27.
外源纤维素合酶基因对棉纤维品质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改良棉花纤维品质,将由35S启动子驱动的木醋杆菌纤维素合酶基因acsA和acsB,用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粒媒介法转化棕色棉G007和白色棉X003,并检测后代棉纤维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子房注射法的基因转化效率高于花粉粒媒介法。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最终获得转基因植株共11株。根据农艺性状表现,选出4个优良单株。对转基因当代及后代的检测结果表明,棕色棉纤维长度、比强度、纤维素含量和衣分都显著增加,而白色棉只有纤维比强度和纤维素含量显著增加。纤维长度和衣分没有变化。导入由35S启动子驱动的木醋杆菌纤维素合酶基因acsA和acsB,提高了转基因后代的棉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28.
为初步了解不同遮光强度对地胆草根系品质的影响,对采收自5种不同遮光栽培处理下地胆草根系的浸出物、黄酮及灰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地胆草根系浸出物得率为: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乙醚浸出物,其中,水热浸法得率、水冷浸法得率与遮光率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醇热浸法得率、醇冷浸法得率与遮光率间均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乙醚浸出物得率与遮光率间也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根系黄酮、粗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与遮光率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初步认为,生长环境的遮光强度会对地胆草根系的品质产生影响,高遮光率可能有利于地胆草根系水溶性浸出物的获得,而不利于醇溶性浸出物及乙醚浸出物的累积,但遮光率对地胆草根系黄酮含量及粗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9.
棕色、绿色和白色棉品系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比较了白色棉、棕色棉和绿色棉3个品系苗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花后期和吐絮期6个时期植株叶片叶绿素a和b的含量、叶绿体希尔反应活力、Ca2+ -APTase、Mg2+ -ATPase活性和净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白色棉子棉产量显著高于棕色棉,绿色棉最低。3个材料的光合指标在植株盛花期差异最大,说明盛花期是影响棉花光合代谢的重要时期。与白色棉相比,棕色棉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低、叶绿体希尔反应活力弱、ATPase活性弱,导致其净光合速率低,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是造成其产量低的生理原因之一。就绿色棉而言,叶片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其ATPase活性与白色棉相当;在盛花期,植株的净光合速率超过了白色棉,但仍未能获得高产,表明了影响绿色棉品系产量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30.
以超短纤维突变体(Ligon lintless)及其野生型这一对遗传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棉纤维伸长与内源激素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野生型纤维快速伸长阶段,突变体却表现为:纤维中GA3初期的低含量、IAA的峰值出现时间推迟(迟6d)且明显低于野生型、ABA含量的快速降低时期出现迟(迟3d)且短(短6d)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