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培育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恢复系,以HC086为供体亲本(其Wx基因来自美国水稻品种Francis),以优良的水稻恢复系R898、R476、R838、R6547为受体亲本,利用PCR-Accl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在回交世代进行辅助选择,将供体材料控制直链淀粉的Wx基因导入到不同恢复系中.对后代株系的基因型及其直链淀粉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普遍有了显著提高,受体亲本的直链淀粉含量由10.6%~14.4%提高到了18.0%~21.4%.改良株系与广占63S和Y58S的配组实验表明,F1代杂交种的直链淀粉含量较原组合有显著提高,并达到适中直链淀粉含量水平,且主要农艺性状没有发生显著改变.说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改良水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以7个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和3个栽培稻(Oryza sativa L.)为材料,研究普通野生稻的花器性状和异交结实率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的花药长度和宽度、柱头长度和宽度及花粉量均比栽培稻大,但其花粉粒大小、花粉活力、花粉可育度和套袋自交结实率均比栽培稻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的花药长度与花药宽度、花粉量与花药宽度、柱头长度与柱头宽度、柱头宽度与花柱夹角分别呈显著正相关,花粉可育度与花粉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异交结实率与其花器性状和套袋自交结实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抗草甘膦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玉米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pCambia3301载体为基础,以玉米Ubiquitin(Ubi)启动子、拟南芥叶绿素转运肽(Chloroplast transit peptide,Ctp)基因、抗草甘膦Epsps基因为元件,构建了玉米高效双元表达载体,通过冻融法将重组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玉米幼胚,获得了抗草甘膦无抗生素标记的转基因玉米植株.经田间初步检测转化玉米植株具有一定的草甘膦抗性.  相似文献   
24.
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准S、P88S和Y58S进行分期播种,连续观察其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研究这些不育系在海口地区的生育特性和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培矮64S不育性在5月下旬至10月下旬表现稳定,育性温度敏感期在抽穗前的10~ 25 d;准S在5月15日至10月16日不育性表现稳定,育性温度敏感期在抽穗前的5...  相似文献   
25.
海南普通野生稻居群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摸清海南岛现存普通野生稻原生境植被物种的数量和种类,探究其植被群落物种特征,分析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伴生物种的特征特性,对海南岛境内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原生境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记录样地生境信息、野生稻居群大小,统计不同样点普通野生稻伴生物种种数。结果表明:海南岛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共记录植物119种,属28科。普通野生稻原生境的植被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进行分类,乔木共计5种,分属5科;灌木层共计13种,分属9科;草本层共计101种,分属14科。原生境中物种数总体表现为:乔木层极少、灌木层较少,草本层为主的特征,其中草本层又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生境中外来入侵种成功入侵和人类的经济活动,共同构成了影响海南岛普通野生稻原位保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6.
水稻新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特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以13个新不育系为材料,采用在海南省三亚市、湖北省武汉市和贵州省贵阳市等3个地理生态区,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所获得的套袋自交结实率和温度、日照长度资料,用光温因素分级和育性量化模型等两种分析方法进行育性转换的生态条件鉴定。结果证明,有5个温敏类型不育系的转育温度在24℃以下,有2个光敏类型不育系在12.4h以上,具有较彻底的不育性;有1个光温互作型不育系无论在高温或低温下,转育日照长度均较短。它们均具有较高的生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以10份山栏稻(Oryza sativa L.)的种子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山栏稻种子代谢数据库的建立,并对不同类型的山栏稻种子及种子不同萌发时期的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旨在为山栏稻营养品质的改良提供优良亲本和丰富水稻育种的种质资源。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包含1 058个代谢信号的山栏稻种子代谢数据库,其中,氨基酸、脂质、维生素和类黄酮等已知物质645个。与普通水稻种子代谢谱的比较分析表明,山栏稻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物质的相对含量高于普通水稻;甘油磷脂和黄酮类物质低于普通水稻。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山栏稻与普通水稻种子中代谢物的积累模式存在差异,其中,脯氨酸、亚麻酸乙酯、泛酸和吡哆醇的积累模式在山栏稻和普通水稻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8.
油用亚麻(俗称胡麻)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油用亚麻的需求逐渐提升。建立一种快速高效便捷的油用亚麻遗传转化体系对油用亚麻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油用亚麻子叶节作为遗传转化的外植体,以草铵膦作为转基因植株筛选剂,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油用亚麻,通过对各生长时期生长调节剂的配比筛选,优化出一套转化体系。该体系与传统的以下胚轴为外植体的转化方法相比,成苗时间能缩短至两个月,且阳性植株鉴定方法简便高效。该体系的开发为加快油用亚麻的分子育种与基因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9.
1997年从江苏省引进优质高产抗病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两优培九,2000年被评为国标二级优质稻米;2001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2002、2003年在湖北省年种植面积达20万hm2熏已成为湖北省中稻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