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4篇
  15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11.
16S rRNA和COI基因条形码在12种观赏鱼种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通用引物测定观赏鱼市场上价值较高的红尾金龙鱼、黄尾龙鱼、青龙鱼、珍珠龙鱼、银龙鱼、神仙鱼、非洲珠宝鱼、接吻鱼、珍珠毛足鲈、蓝钻石孔雀、孔雀鱼、锦鲤等12种观赏鱼的16SrRNA基因和COI基因部分序列。应用DNA序列分析软件,对这些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通过GenBank中的核酸BLAST和BOLD SYSTEMS数据库对这些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16SrRNA基因和COI基因可以在物种水平作为基因条码对亚洲龙鱼、珍珠龙鱼、银龙鱼和神仙鱼等观赏鱼进行准确的鉴别,而且应用COI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比16SrRNA基因更加接近现有的鱼类分类体系。但对形态十分相似的慈鲷等观赏鱼,以及红尾金龙鱼、黄尾龙鱼、青龙鱼等同一个物种不同品系的观赏鱼依靠16SrRNA基因或COI基因都无法准确鉴定,需要研究进化速度更快的DNA基因条码。  相似文献   
112.
袁芳 《当代畜牧》2012,(11):61-62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相应的食品安全也成了政府和广大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民众的安全、健康,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食品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体系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其引发的原因,并提出构建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3.
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建设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背景的基础上,指出了江西水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建设实践将水生态文明村建设归纳为自然生态型、产业开发型和安全保障型三种模式,可为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4.
[目的]分析不同温度、pH及培养基对长毛拟青霉[Paecilomyces penicillatus(H?hn)]菌株SP053生长特性的影响,为SP053菌株的大规模发酵及微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SP053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的固体培养方法,分别测试该菌株在6个温度梯度(17、20、23、26、29和32℃)、5个pH(5、6、7、8和9)和3种不同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萨氏培养基(SDAY)和察氏琼脂培养基(Czapek)]等培养条件下的孢子萌发率、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结果]温度、pH和培养基类型对SP053菌株的生长特性具有明显影响.高温(32℃)和低温(17℃)均不利于SP053菌株生长,23~29℃为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区,在26℃下的孢子萌发率(94.50%)、菌落直径(47.5 mm)和产孢量(4.450×109个孢子/皿)均最高.在26℃下,SP053菌株在PDA和Czapek培养基上生长较快、产孢量较多,培养15 d的菌落直径分别为47.7和46.3 mm,产孢量分别为5.357×109和2.570×109个孢子/皿.pH在7~8时SP053菌株的生长、萌发和产孢效果最佳.[结论]SP053菌株在26℃下、pH为7~8的PDA培养基上的生长和产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5.
不同施氮水平对‘湘烟5号’农艺性状和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和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品种‘湘烟5号’农艺性状和产质量的影响,为其大面积生产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纯氮135~142.5 kg/hm2能促进烟株正常生长,形成"中棵烟"株型,适时落黄成熟,烤后烟叶呈现叶片结构疏松、身份中等、色泽浓、油分多、颜色多橘黄的外观特征;不同施氮水平均对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上中等烟比例等经济性状因素产生影响,其中以T2处理(135 kg/hm2)影响效果最佳,产量较常规增加370.35 kg/hm2,提高了15.12个百分点;产值较常规增加12374.4元/hm2,提高了21.82个百分点;均价较常规增加1.34元/kg,提高了5.78个百分点;上等烟率较常规提高了6.01百分点,且烤后的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均较适宜,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因此,建议以纯氮135 kg/hm2为‘湘烟5号’在湘南烟区推广种植的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116.
藏药薄叶鸡蛋参的特征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薄叶鸡蛋参是一种藏医传统习用药材,自然生长生物产量低,仅依靠其野生资源难以满足需求。受薄叶鸡蛋参特殊生境和栽培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薄叶鸡蛋参人工栽培较少。本文介绍了薄叶鸡蛋参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并从选地整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以及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薄叶鸡蛋参的人工栽培技术,以期为薄叶鸡蛋参野生资源保护及种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基于Matlab的神经网络猪肉新鲜度测定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阐述了肉类新鲜度的智能检测方法.采用多数据融合技术,在Matlab平台下,仿真模型对肉的新鲜度达到了很好的预测效果.从实际角度出发,借助模糊聚类手段,将现有的肉类新鲜度3个等级划分出具有适用性的5个参考标准中心点,对肉类新鲜度模糊分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8.
日平均气温是统计月、年和多年平均气温的基础,也是分析气温长期变化特征的重要指标。了解不同观测时次或计算方法获得的日平均气温值之间的差异,对于气候学和气候变化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在分析哈尔滨站分钟气温观测资料基础上,指出24次定时气温平均值可以代表每日平均气温真值。然后利用黑龙江省8个国家基准气候站多年24h观测数据,分析评价不同观测时次和日平均气温统计方法对长时间尺度平均气温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次加权计算值(T3)和最高最低平均值(Tmn)获得的年平均气温都明显偏高, 每日四次平均(T4)与每日24次平均(T24)获得的年平均气温值接近;(2)从季节平均看,T3春、夏季平均偏高,冬季偏低,Tmn夏、秋、冬季偏高。相对T24,全省平均T3在3—10月普遍偏高;Tmn除5月外,其余11个月均偏高;T4在4—7月偏高。T3和T4,各站上半年的后期偏高,年初和年尾偏低;(3)Tmn平均结果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西南部台站全年偏高,北部台站年初和下半年偏高;(4)在偏暖年份,T3、Tmn平均值一般偏高更多。  相似文献   
119.
通过研究不同磷肥种类和施用方式对新疆棉田棉花磷吸收、产量和土壤磷平衡的影响,明确适合新疆棉田的磷肥种类和施用方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6个处理:不施磷肥(CK)、重过磷酸钙基施(TSP-B)、磷酸一铵基施(MAP-B)、磷酸脲基施(UP-B)、磷酸一铵滴施(MAP-D)、磷酸脲滴施(UP-D),在棉花花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分别采集土壤及植物样品,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棉花各器官吸磷量和籽棉产量,并计算磷肥利用效率和棉田磷平衡。结果表明:磷酸一铵和磷酸脲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植物吸磷量高于重过磷酸钙处理,并且吐絮期时,滴施处理(MAP-D、UP-D)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基施处理(MAP-B、UP-B)增加了46.34%和105.12%。与不施磷肥和重过磷酸钙处理相比,磷酸一铵和磷酸脲处理的籽棉产量显著提高,且滴施处理略高于基施处理,磷酸一铵滴施处理的籽棉产量相较于不施磷肥和重过磷酸钙处理增加了41.38%和37.82%。磷酸一铵滴施的磷肥当季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最高,分别为25.44%和19.59 kg·kg~(-1),且棉田磷素盈余最少,为-39.99 kg·hm~(-2)。综上,在新疆棉花种植体系中,磷酸一铵和磷酸脲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籽棉产量、磷肥利用率和植物利用土壤磷素的效果优于重过磷酸钙,且滴施略优于基施。  相似文献   
120.
对大岩桐叶片进行扦插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用生根粉1号 IBA组成的促根剂(含IBA或IAA 250×10-6~300×10-6)速蘸大岩桐植株叶片后,扦插于河砂基质或河砂与泥炭混合基质(体积比为1∶1)中,浇透水,插上竹弓,覆盖塑料薄膜(膜内保持温度25~29℃,湿度控制在85%~95%),15~20 d即可生根,生根率可达9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