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0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41.
[目的]揭示香蕉(桂蕉6号)花柱脱落机制,为采用诱导因子调控香蕉花柱脱落酶系统活性及基因表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蕉品种牛角蕉和香蕉品种桂蕉6号为研究对象,根据果指上花柱的枯萎程度分5个阶段(Stage 1~Stage 5)进行取样,探讨分析蕉类花柱近端、离区及远端的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萘乙酸(NAA)和细胞分裂素(KT)]及脱落相关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乳糖醛酸酶)的变化趋势.[结果]在花柱脱落的过程中,牛角蕉花柱不同部位的IAA和NAA含量变化明显,花柱近端IAA含量随花柱脱落整体上呈逐渐增加趋势,至花柱完全脱落时(Stage 5)其含量达24.69μg/gFW;离区IAA含量在脱落过程中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至Stage 5其含量最低(4.73μg/gFW).桂蕉6号花柱离区IAA含量整体上随花柱的枯萎不断升高;NAA和ABA的含量变化趋势则呈M形,在Stage 2和Stage 4均有一个增长高峰;KT在不同部位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从近端IAA/远端IAA的比值分析来看,牛角蕉近端IAA/远端IAA比值均大于1.00,当花柱枯萎进入Stage 3后,其比值急剧上升,在Stage 4即70%花瓣脱落时达2.84,至Stage 5达6.34;而在桂蕉6号花柱枯萎脱落过程中,近端IAA/远端IAA的比值均小于0.70.此外,在花柱脱落过程中,牛角蕉花柱离区的平均总蛋白含量(66.08 mg/gFW)明显高于桂蕉6号(40.95 mg/gFW);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牛角蕉和桂蕉6号的花柱脱落与总蛋白含量、果胶酶活性、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均呈正相关.[结论]蕉类花柱离区IAA含量对花柱脱落具有重要影响,离区IAA含量降低,可加速花柱脱落,反之则抑制其脱落;蕉类离区近端IAA/离区远端IAA比值变化符合植物器官脱落的生长素梯度理论.此外,花柱总蛋白含量、果胶酶活性、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蕉类对花柱脱落可能呈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2.
从根系分泌物角度阐释不同香蕉品种对香蕉枯萎病的抗(耐)性机理,通过离位溶液培养法收集对香蕉枯萎病抗(耐)性不同的3个香蕉品种‘GCTCV-119’、‘桂蕉9号’和‘桂蕉1号’的根系分泌物,测定其根系分泌物对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分析其根系分泌物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有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抗(耐)病品种根系分泌物抑制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而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则促进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抗(耐)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总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感病品种,有机酸含量则比感病品种高。3个香蕉品种中,共检测到13种氨基酸。其中,甘氨酸、谷氨酸、胱氨酸、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仅在感病品种‘桂蕉1号’中检测到;苯丙氨酸和脯氨酸只在抗(耐)病品种‘GCTCV-119’和‘桂蕉9号’中检测到。  相似文献   
43.
从发病蕉园发病植株周围健康香蕉植株根部分离到一株对香蕉枯萎病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GKT08,通过形态特征、基本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同源比较,初步认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该菌株能够明显抑制FOC4菌丝的生长,抑制率为67.1%,盆栽试验表明,接种香蕉枯萎病致病菌44天后,病情指数降低了15.54%。同时该菌株能够明显促进香蕉植株的生长,经菌株GKT08处理60d后,香蕉幼苗植株高度、假茎围和完全展开叶面积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3.80%、23.36%和19.79%。  相似文献   
44.
以野酿2号两性花毛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解剖观察野酿2号不同枝条粗度下第6、8、10节位冬芽的发育进程,结合大田冬芽逼发试验,明确冬芽二次果逼发的时期和结果枝粗度、冬芽节位等修剪技术。结果表明:野酿2号毛葡萄冬芽二次果的花芽分化进程可分为五个时期:未分化期(Ⅰ)、分化前期(Ⅱ)、第一花序原始体分化期(Ⅲ)、第二花序原始体分化期(Ⅳ)和萌动期(Ⅴ)。野酿2号毛葡萄的冬芽萌发能力很强,可选择6月底至7月初,枝条粗度大于0.8cm 以上,第7~10节位进行修剪可获得质优的二次果。  相似文献   
45.
针对广西玉林地区特色经济作物粉蕉、果蔗存在的严重连作障碍问题,探索水田合理轮作模式。采用3年2造粉蕉+2年2造果蔗或2年2造果蔗+3年2造粉蕉轮作模式,可有效降低香蕉枯萎病、果蔗宿根矮化病、花叶病的危害。轮作区粉蕉枯萎病发病率仅为0.33%,而连作区枯萎病发病率高达48.67%;果蔗轮作区宿根矮化病和花叶病均无发病,连作区宿根矮化病发病率为27.34%,花叶病发病率为27.33%,轮作区商品蔗的产量是连作区商品蔗产量的1.94倍。在发展特色区域经济作物时,采用3年2造粉蕉+2年2造果蔗模式或2年2造果+3年2造粉蕉轮作模式值得借鉴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6.
[目的]对香蕉枯萎病拮抗菌GKT04发酵上清液中的脂肽类抗生素进行分离,分析其抑菌活性相关成分,为揭示菌株GKT04的抑菌机理及应用该菌株防控香蕉枯萎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KT04、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和桂蕉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特异性引物对菌株GKT04中ituA、ituB、ituC、ituD、fenA、fenB、sfp、srfA、bmyA、bmyB和bmyC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利用盐酸沉淀、甲醇抽提等步骤得到菌株GKT04发酵上清液中的脂肽类抗生素,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脂肽类抗生素进行分离,对收集的洗脱峰组分进行体外抑制致病菌FOC4效果试验,对抑菌活性较强的组分进行基质协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结果]菌株GKT04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致病菌FOC4的抑菌圈直径为24 mm,盆栽防控效果与对照相比病情指数降低了78.31%;PCR扩增显示菌株GKT04含有ituA、ituC、ituD、fenA、fenB、srfA、bmyA和bmyB基因,而ituB、sfp和bmyC未扩增出;菌株GKT04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经HPLC分离后共收集到4个组分P1、P2、P3和P4,其中组分P1和组分P3对致病菌FOC4的抑菌效果较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和15 mm;经MALDI-TOF-MS质谱分析,组分P1和组分P3分别为脂肽类抗生素fengycins和bacillomycin D.[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GKT04产生fengycins和bacillomycin D两类脂肽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明确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宝岛蕉和南天黄在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侵染前后其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趋势,为揭示香蕉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荧光标记的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菌株(Foc37-GFP)对不同抗性香蕉品种(桂蕉6号、桂蕉9号、宝岛蕉和南天黄)进行接种处理(孢子悬液浓度1.0×106 CFU/mL),分别于侵染第0~6 d取样检测不同香蕉品种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等生理指标。【结果】经Foc37-GFP侵染后,桂蕉6号根系SOD、POD、CAT和PAL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至侵染第6 d,POD、CAT和PAL活性均极显著低于抗枯萎病香蕉品种(P<0.01,下同),SOD活性则极显著高于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根系O2-·清除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至侵染第6 d达最高值;总抗氧化能力前期变化不显著(P>0.05),至侵染第6 d则极显著低于3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经Foc37-GFP侵染后,宝岛蕉根系SOD和CAT活性及抗氧化能力呈先下降后上升再急速下降的变化趋势,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PAL活性和O2-·清除率则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南天黄根系SOD活性变化趋势与宝岛蕉的一致,POD、CAT和PAL活性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O2-·清除率呈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总抗氧化能力先下降后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桂蕉9号根系SOD、POD和PAL活性及O2-·清除率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CAT活性先急速下降后急速上升,至第6 d达最高值并接近宝岛蕉的活性水平,但极显著高于南天黄和桂蕉6号,总抗氧化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与SOD、POD和PAL活性及O2-·清除率的变化规律相反,且与宝岛蕉的相反。【结论】感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6号根系抗氧化酶主要通过协同方式发挥抗氧化作用,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南天黄和桂蕉9号抗氧化酶主要通过互补方式发挥抗氧化作用;在枯萎病菌侵染期间,不同抗性香蕉品种根系中不同抗氧化酶发挥的主导作用各不相同,从而保持抗氧化酶系统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毛葡萄施用氮、磷、钾肥增产优质效应和筛选最佳配方,为毛葡萄生产施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N、P2O5、K2O三者2水平的施用量分别为:100.20、114.30和108.90 kg/ha),测定毛葡萄野酿2号的产量及品质,并对肥料及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土壤速效N含量为196 mg/kg、速效K含量为414 mg/kg的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毛葡萄产量促进作用较高的施肥处理组合依次为:N2P2K0(28122.62 kg/ha)>N0P2K2(27819.57 kg/ha)>N1P1K2(25940.69 kg/ha)>N2P0K2(24849.73 kg/ha);P肥对产量影响不显著;N、K肥对毛葡萄有交互作用,N0P2K2的产量显著高于N3P2K2的产量(21970.80 kg/ha);随着K肥量的增加,其产量呈逐渐下降。不同施肥处理间对毛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应结合土壤类型及其有效成分含量,根据毛葡萄不同生育期合理调配N、P、K肥的比例。  相似文献   
50.
2006年12月26日上午,由广西区监理总站赖永裕站长,带领的安全检查团一行8人,到柳江县农机监理站进行安全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