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生态旅游角度对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计筹其环境容量,提出了一些开发生态旅游的思路。  相似文献   
32.
2008年夏季对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啮齿动物进行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啮齿动物空间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捕获的5种啮齿动物中,小家鼠和黑线姬鼠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最高,分别为0.97和0.78;褐家鼠(Bi=0.58)和黑线仓鼠(Bi=0.51)次之;大仓鼠(Bi=0.36)最低。除了黑线姬鼠与其他4种啮齿动物两两之间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均较小(C_P<0.50)外,其他4种啮齿动物两两之间均较高(C_P>0.50)。黑线仓鼠与褐家鼠空间生态位几乎完全重叠(C_P=0.99),在10对啮齿动物中,共有7对之间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大于0.70。由此可见,生态城啮齿动物之间存在资源竞争,主要原因是生态城是典型的盐碱湿地,可利用资源不丰富,使得动物分布相对集中,增加种间竞争。  相似文献   
33.
分别于2007年7月、10月和2008年5月对黑龙江流域的兴凯湖(我国境内部分)12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并利用多维尺度分析(MDS)对各季节、各采样点之间浮游植物的丰度、生物量和群落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兴凯湖12个采样点共采到浮游植物6门62种,绿藻门种数最多23种,占37.1%;硅藻门次之,为...  相似文献   
34.
为了更有效地治理内陆碱性蓝藻暴发水体,于2015年夏季(7月末)对呼伦湖7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动物的采样调查,分析了呼伦湖地区浮游动物功能群组成,以及水化学环境因子。结果表明:蓝藻暴发期,呼伦湖夏季浮游动物共24种,可划分为7个功能群,以功能群RF和RC为主,大型滤食性浮游动物功能几乎缺失。影响呼伦湖夏季蓝藻暴发期浮游动物功能群的主要因素为COD Cr、TP、ALK和BOD 5,优势功能群RF同TN、TP、WT呈显著正相关,同BOD 5呈显著负相关;而功能群RC同SD显著负相关,同COD Cr、ALK呈显著正相关。蓝藻暴发区域和非暴发区域浮游动物功能群差异不显著,说明鱼类摄食对浮游动物的下行效应或其他的潜在因素对浮游动物的压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5.
应用双向指示种(TWINSPAN)分析技术,以9个采样点的数据分析为基础,对牡丹江干流春季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和水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牡丹江干流水域可以划分为4个类型,境泊湖入水口1#点和海浪河口7#点水质最好,其次为干流的5#、6#、8#、9#采样点,镜泊湖区域敞水区2#、3#点水质较差,镜泊湖出水口4#采样点水质最差,但根据污生指数评价标准来看,水质都属于中污染。  相似文献   
36.
天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仙山自然保护区共有26种兽类,隶属6目13科。与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结果相比,发现4个新记录种,均为啮齿类;没有发现过去记录有的兽类5种,均为食肉动物,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37.
2013年7月和9月对虎林市珍宝岛湿地保护区月牙湖爆发的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水华进行调查研究。7月水华爆发时,惠氏微囊藻丰度为75×106~198×106ind·L-1之间,生物量在107.70~284.3mg·L-1之间,微囊藻毒素含量在0~1.84g·L-1之间,严重影响湿地保护区动植物,尤其是野生荷花的生长。而秋季9月微囊藻毒素含量在0.242~0.407g·L-1之间,对人的健康有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38.
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兽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冬季(2007年12月-2008年2月)对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调查。共发现兽类10种,隶属于4目7科,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种,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5种,天津市重点保护动物3种,CITES附录1种;区系以古北界为主,有少量的广布种和东洋种。与春、夏、秋季调查结果相比,种数和数量均有所降低,与动物习性、食物、隐蔽条件等相关。  相似文献   
39.
2009年的枯水期(5月)和丰水期(7月),在桃山水库对浮游植物结构群落和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生物监测和理化监测手段,基于浮游植物优势度、丰度、优势度以及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研究水库进行了生态评价。结果显示:(1)桃山水库浮游植物共有7门46属73种及变种,其中以绿藻为主,分别占44 %;(2)生物量在2.29-10.96 mg﹒L-1之间,丰度变幅在(38.76-124.44)×105 ind.﹒L-1之间;(3)枯水期优势种以硅藻为主,丰水期优势种以以蓝藻、绿藻为主;(4)综合营养指数为42.0-60.1。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桃山水库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营养状态为轻富营养化,化学需氧量是影响桃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40.
2018年春季(5月),在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不同类型水体中设置28个采样点(呼伦湖湖域17个,周围河流流域11个)调查了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监测了水环境因子,探讨了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春季浮游植物功能群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在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中共鉴定出7门80种浮游植物,其中呼伦湖中以绿藻门为主,而周围河流流域则以硅藻门为主。调查区域浮游植物共分为20个功能群,其中C、X2、J和D为重要功能群。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和RDA分析均表明: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是影响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最主要的水环境因子,功能群C和D同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显著负相关,功能群J同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显著正相关,而功能群X2受水温和溶解氧影响较大,同水温和溶解氧显著正相关。用GB3838-2002评价标准评估各采样点的总氮、总磷及化学需氧量结果表明,呼伦湖内(M9、M16)水质极差,总氮、总磷和化学耗氧量均超过国家V类水标准(2mg/L、0.2mg/L、40mg/L);呼伦湖内西岸(M10~M13)、湖中心(M22~M24)以及周围水域的呼和诺尔(M3)、乌兰诺尔(M27)水中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污染极为严重。结果发现,周围河流水质明显优于呼伦湖内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