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7篇
农学   15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4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已知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的来源、染色体定位和分子标记研究现状,回顾了抗性品种与生理小种的演变,评价了小麦抗条锈基因,并浅谈了小麦抗条锈基因的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2.
小麦遗传转化中优良受体基因型及L-PPT适宜浓度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筛选小麦遗传转化中的优良受体基因型和L-PPT(L-phosphinothricin,草丁膦)适宜浓度,以16份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小麦品种(系)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基因型间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分化成苗的差异,并对获得的转基因受体基因型进行L-PPT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6份材料组织培养特性差异较大,其中周19和2000H1012-2-1-5组织培养特性较好,其诱导率、增殖率和绿苗分化率均较高,可作为组织培养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良好基因型;筛选剂L-PPT为6 mg/L时大部分愈伤组织分化受到抑制,L-PPT为6 mg/L是周19和2000H1012-2-1-5幼胚愈伤组织比较理想的分化筛选浓度.  相似文献   
63.
强光高温同时作用下不同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齐学礼  胡琳  董海滨  张磊  王根松  高崇  许为钢 《作物学报》2008,34(12):2196-2201
以小麦品种藁城8901、豫麦49、郑麦9405、周18为试材,用强光(1 900 μmol m-2 s-1)、高温(35℃)同时处理材料3 h,研究了高光强和高温共同合胁迫对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郑麦9405和周18的光饱和速率、饱和光强均高于藁城8901和豫麦49,郑麦9405的表观量子效率也最高。强光高温处理使藁城8901、豫麦49和周18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较对照大幅下降;郑麦9405的Pn、Gs也出现了下降,但降幅最小,Pn仍保持11.6 μmol CO2 m-2 s-1,Tr较对照略有上升;4种基因型小麦的Ci未较对照明显变化;与对照相比,4个材料的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开放的光系统II反应中心的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作用光下光系统II的实际量子效率(Ф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下降,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大幅上升;其中郑麦9405的各项荧光参数均较高。研究表明,小麦旗叶对强光高温的适应性存在品种间差异,郑麦9405的耐强光高温特性优于其他3品种;强光高温下较高的蒸腾速率和较大的NPQ可能是郑麦9405维持光合机构功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4.
为深入了解黄淮冬麦区不同时期大面积推广品种的HMW—GS组成情况,为该区品质育种提供依据,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253份黄淮冬麦区不同时期大面积推广品种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主栽品种在Glu-Al位点具有3种亚基类型(Null,1,2^*),Glu—B1位点具有6种亚基类型(6+8,7+8,7+9,13+16,14+15,17+18).Glu—Dl位点具有2种亚基类型(2+12,5+10)。对加工品质具有正效应的优质亚基14+15出现频率为11.3%.5+10亚基频率为15.1%;而具有较高品质得分的亚基组合“0,14+15,5+10”、“1,14+15,5+10”及“1.13+16,5+10”的品种较少。济麦20各位点均聚合了优质亚基,可以作为亲本加以利用。意大利引进品种阿夫(Funo)也是优质亚基“14+15”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65.
施氮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氮素高效利用优质小麦品种,采用盆栽试验,以氮高效品种漯麦18和济麦22、氮低效品种小偃6号为对照,研究了施氮对3种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郑麦0856、郑麦0943、郑麦7698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氮可显著提高3种优质小麦功能叶片SPAD值,其中拔节期郑麦0943增幅最大,扬花期郑麦7698增幅最大,且二者均高于同时期氮高效品种漯麦18和济麦22;净光合速率以郑麦0856增幅最大,郑麦0943增幅最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以郑麦0943增幅最大,水分利用效率除郑麦0856增加外,其余2个品种显著下降;同化物积累量以郑麦0943增幅最大,且明显高于氮高效品种漯麦18和济麦22;花后同化物积累率郑麦0943和郑麦0856增加(其增幅低于氮高效品种漯麦18,稍高于氮高效品种济麦22),郑麦7698无显著变化;产量和收获指数以郑麦0856和郑麦7698增幅较大,明显高于氮高效品种漯麦18和济麦22。不施氮条件下,郑麦0943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这主要归因于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较高,缺氮对郑麦7698和郑麦0856有效穗数降低的影响程度远大于郑麦0943。整体而言,3个优质小麦品种相比,郑麦0943不施氮减产幅度较小,郑麦0856和郑麦7698对氮素反应则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66.
论作物高产的遗传基础及实现产量突破的技术与途径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论述了作物高产的遗传基础及其技术途径,认为作物理想型有利于提高群体光合产量,是实现作物高产的形态基础;利用不同基因型之间的互作关系将是获得作物理想型的一个可能的途径。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已将C4作物的高光效基因和转化高效基因导入C3作物,该方向的研究将可能获得作物产量的跨越式提高。另外,筛选具有高光效或耐光抑制特性的种质资源材料,也是进行作物高产育种的重要基础。就小麦而言,穗分化特性的改良也是提高其产量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7.
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品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在小麦品质遗传改良中更好地利用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的品质效应,以3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17种LMW-GS的品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 Glu-A3位点,对面筋数量的正向效应为A3c、A3b、A3d、A3e>A3a,对面筋强度的正向效应为A3c>A3b、A3d>A3a、A3e.在Glu-B3位点,对面筋数量的正向效应为B3i、B3d>B3f>B3e、B3h>B3g>B3j,对面筋强度的正向效应为B3d>B3h>B3j、B3e>B3i、B3f>B3g.在Glu-D3位点,对面筋数量的正向效应为D3e>D3c>D3d>D3b、D3a,对面筋强度的正向效应为D3a>D3c、D3e>D3b、D3d.综合各个亚基的品质效应,本研究提出了包含17种小麦LMW-GS的评分体系,品种品质类型与LMW-GS的对应分析结果验证了LMW-GS品质效应的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位点优异LMW-GS的品质效应具有累加作用.  相似文献   
68.
概述了近年来已命名和暂命名的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的来源、染色体定位、分子标记研究及基因克隆状况,回顾了我国抗性品种与生理小种对抗的演变,并从抗条锈病基因抗性表达的发育期、遗传方式、抗性状况、在生产中出现的频率及遗传研究方法几个方面对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加以评价,为小麦抗条锈基因的利用和研究提供参考.同时浅析了分子标记在小麦抗条锈基因聚合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9.
意大利小麦种质资源材料的引进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引进意大利小麦种质资源 2 8份 ,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分析、综合评价 ,筛选出 3份优质强筋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介绍了西北农业大学抗赤霉病育种的有关情况,并就抗源亲本、接病方法和选择指标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