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综合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enarum)新品种的最新研究进展,在育种目标、遗传育种、新品种、病虫害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目前菲律宾蛤仔新品种面临的问题,展望新品种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2.
许云 《福建茶叶》2017,(11):283-284
随着当前产品生产设计体系不断丰富,如今无论是产品自身的造型特点,还是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所融入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内涵,进一步提升。本文拟从当前产品造型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茶元素体系的具体内涵,通过诠释产品造型设计活动开展的客观要求,从而探究茶元素在产品造型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43.
大红鳃鱼病是当地群众俗称.从2010年以来,该病从海南、广东、江苏、浙江等局部精养鱼区暴发扩散,其来势凶猛,流行甚速.加之并发水污染,特别是有机物污染,带来病菌、霉菌、病毒及有机毒害物质的严重侵袭,遭至鱼类死亡率达60%左右,有的几乎全军覆灭,对淡水养鱼业带来严重的威胁,如2011年海南和广东罗非鱼病死事故以及2012年以来江苏省大丰、射阳、兴化等集约化养鲫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44.
水下固形物表面微生物的黏附生长是生物污损层形成和生物腐蚀的初级阶段。从长江水体分离得到三株淡水黏附菌,在前期对其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黏附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壳聚糖和鱼精蛋白两种物质对它们生长、黏附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3种菌株在玻璃片上能迅速黏附,壳聚糖与鱼精蛋白处理菌体后能明显改变菌株生长或黏附情况;处理材料表面后能显著改变材料表面能,引起不同的微生物黏附现象。  相似文献   
45.
天然植物长青果(Euergeen Fruit)提取物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体质;增加体内消化力及新陈代谢,加强体内血液循环,清除有害自由基,促生长及抑灭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抑制肿瘤细胞等功效,且无任何副作用,已成为当今国际饲料工业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6.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型免疫剂一氧化氮(NO)的理化性质,及其在我国传统的综合养鱼中的应用,它能改善养殖动物体质,提高免疫力,增强体内消化功能和新陈代谢,提高血液循环,消除氧自由基,起到抗病促长作用。它对养殖动物的有效率99.99%,成活率可达95%,增产率9%~31%。因而认为选择以长江、珠江流域中心应用NO法建立无病区典型,以点带面推广,为近一步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7.
大薯微型块茎的离体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IBA、BA、蔗糖、光照以及昼夜温差对大薯(Dioscorea alata L.)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影响,确定影响大薯微型块茎形成的重要因素,筛选最佳培养方案。以大薯组织培养不定芽为材料,研究不同植物激素浓度、蔗糖含量、光照时间和昼夜温差对大薯微型块茎形成时间、形成率、平均微块茎数和直径的影响。添加植物激素能促进大薯微型块茎提早成形,IBA和BA对大薯微型块茎的形成表现为增效作用;蔗糖浓度对大薯微型块茎的成形具有显著作用,在不添加蔗糖的培养基中,没有成形的大薯微型块茎,适当增加蔗糖浓度能提高大薯微型块茎的形成率,而高浓度的蔗糖则会抑制大薯微型块茎的形成和生长。以IBA 2.0 mg/L+BA 0.5 mg/L,蔗糖浓度为60 g/L时,所诱导的微型块茎较多且大,为诱导大薯微型块茎的最佳培养基组合。短光照和昼夜温差处理也能显著提高微型块茎的诱导率,数量和大小。植物激素、蔗糖浓度、光照和昼夜温差均为影响大薯微型块茎形成的重要因素。IBA和BA配合作用时表现互作效应,而其互作作用也受蔗糖浓度和光温条件的影响。是否添加蔗糖直接决定有无大薯微型块茎的形成。  相似文献   
48.
为了研究大薯Da PR1基因的表达模式及调控机理,本研究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高抗炭疽病大薯材料Da94中获得1个病程相关蛋白1(pathogensis-related protein 1,PR1)基因,命名为Da PR1。测序显示该基因包含长度为50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预测编码166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典型SCP-PR1-like保守结构域,Blast比对表明Da PR1蛋白与多种植物的PR1蛋白高度同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Da PR1基因在高抗种质中受炭疽菌显著诱导,在侵染48 h时其相对表达量达到最大。通过巢式PCR扩增Da PR1上游转录调控序列的5'端,获得1 203 bp的Da PR1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该区域除了含有基础的启动子元件CAAT-box和TATA-box外,还存在茉莉酸(JA)、赤霉素(GB)等激素响应元件及真菌诱导响应元件(W-box)。本研究通过克隆和分析Da PR1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查尔酮合成酶及其异构酶是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2个关键酶,为研究其在紫参薯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利用RT-PCR技术从紫参薯Da56块茎中克隆到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和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基因,分别命名为DaCHS和DaCHI。结果表明:DaCHS基因包含82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预测编码274个氨基酸;DaCHI基因包含66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预测编码22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紫参薯DaCHS与油棕Eg CHS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相似性达到90%;紫参薯DaCHI与野茶树CaCHI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相似性达到67%。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DaCHS和DaCHI基因均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其中DaCHS在花中相对表达量最高,而DaCHI在块茎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在紫参薯块茎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分析表明,DaCHS、DaCHI均在薯块膨大期相对表达量最高。本研究通过对DaCHS和DaCHI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为紫参薯花青素合成途径的遗传调控及花青素形成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0.
对中国南方大薯实生苗和组培苗植物学性状的多样性进行研究,可为大薯的遗传育种和分类提供重要依据。分别对50份大薯种质的田间实生苗的20个植物学性状和组培苗的18个植物学性状进行观察,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薯种质实生苗茎蔓颜色、叶形、叶基部、叶质地、叶缺裂、叶颜色、叶柄色泽、叶柄两端颜色、叶长宽比、薯块内外表皮颜色、薯肉颜色等12个植物学性状存在种内差异;实生苗和组培苗的聚类分析结果分别将50份种质聚为5个类群和6个类群组,二者的聚类结果有部分差异。大薯种质植物学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实生苗和组培苗在叶序、叶形、叶颜色等性状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