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5篇
农学   19篇
  5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0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给大麦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依据,2002-2003年以5个开颖品种(黄长芒大麦、沪1154、1430R、99-7122、扬0187)和1个闭颖品种(91单2)为亲本,采用62完全双列设计配制杂种F1,同时将5个开颖品种与另一闭颖品种84161配制正反交F1,研究了大麦开颖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1)6个亲本完全双列杂交的F1与双亲比较,大部分组合的开颖角度在中亲和低亲值之间,46.7%的杂种F1的开颖角度具有负向显著离中亲优势,说明大麦开颖角度的杂种优势不明显。(2)亲本的开颖角度越大,其一般配合力效应越高。5个开颖亲本中,黄长芒大麦的一般配合力最大,特殊配合力方差也大,是一个较好的开颖亲本。(3)亲子回归及相关分析表明,F1与中亲的回归和相关系数均较大,开颖角度中亲值提高1°,F1将提高1.4°,开颖亲本的开颖效应越大,后代越偏向于开颖特性;闭颖亲本的闭颖效应越大,后代的开颖角度越易减小。(4)根据2个闭颖亲本分别与5个开颖亲本相互杂交F1的比较,发现杂种F1的开颖角度与开颖亲本的开颖特性有关,也与闭颖亲本的遗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92.
本试验通过分析氮肥运筹对“二旱一水”大麦产量及品质的作用表明,“二旱一水”大麦以亩施10kg氮肥处理产量最高.品质亦最好.在施肥技术上应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蘖肥施用比例,控制倒二叶肥施用数量.从而增加穗数.提高分蘖成穗率,提高大麦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减少对后茬作物玉米的影响.使麦玉协调增产。  相似文献   
93.
大麦标记基因系籽粒营养品质性状及胚大小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适合不同用途大麦营养品质基因定位的成套标记基因系,对23个大麦标记基因系的籽粒蛋白质舍量、赖氨酸舍量、胚比、千粒胚重的差异性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被研究的23个标记基因系籽粒蛋白质、赖氨酸舍量、胚比及千粒胚重问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可从中选择成套的标记基因系对大麦营养品质基因进行定位;除胚比与千粒胚重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外,蛋白质与赖氨酸、胚比之问的正相关、蛋白质与千粒胚重、赖氨酸与胚比、千粒胚重之间的负相关均不显著,笼统地讲有关大麦籽粒赖氨酸舍量与蛋白质舍量之间呈负相关的结论是不确切的,大胚能否作为高赖氨酸的间接选择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
利用新选育出的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和筛选出的恢复系配制杂种.研究了各组合的杂种F1的中亲优势、高亲优势和对照优势。结果表明.杂种F1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产量构成性状的杂种优势在不同类型组合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杂优利用在多棱大麦组合和多棱×二棱大麦组合中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95.
大麦顶端发育和物候期的模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能直观反映大麦生长发育进程,利用生理发育时问恒定的原理,建立了系统预测大麦顶端发育阶段和物候期的模拟模型。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大麦大多数发育阶段的绝对模拟误差都在0~6d,平均差平方和的根值(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不超过4d。模型对出苗期、成熟期的模拟误差较小,RMSE分别为1.0和1.6d;对雌雄蕊分化期的模拟误差较大,RMSE为3.7d;对于比较重要的单棱期和药隔形成期,RMSE分别为1.8和3.2d,均没有超过4d。模型表现出较强的机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6.
97.
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研究了不同底物(α-萘醋酸酯和β-萘醋酸脂)、不同偶联剂(固蓝RR盐和固蓝B盐)、pH及温度条件对大麦酯酶同工酶电泳显色的影响。结果为:(1)绝大多数酶带可用α-萘醋酸酯或β-萘醋酸酯显色,极少数酶带只能用α-萘醋酸酯显示,混合底物显色时,酶带数目与α-萘醋酸酯底物显色相同,只是酶带颜色有差异;(2)用固蓝RR盐作偶联剂染色与用固蓝B盐相比,多数酶带的相对染色强度提高;(3)pH6.4比较适合酯酶同工酶染色,且以37℃10min为最佳。表明各电泳酶带染色强度的相对差异并不一定反映各同工酶本身含量、酶活性的相对高低。  相似文献   
98.
大麦DH群体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麦品种Y erong与F rank lin进行杂交,对其F1代通过花药培养构建DH群体,利用该群体估测株高(PH)、穗长(SL)、穗下节间长(TF IL)、单株穗数(SPP)、主穗粒数(GPS)、单株秆重(SW PP)、单株粒重(GW PP)、单株粒数(GPP)和千粒重(W TG)9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和基因数目,并通过估算各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系数分析影响各性状的基因间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①上述各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79、0.67、0.54、0.31、0.90、0.30、0.20、0.41和0.77;控制各性状的基因数目分别为8.76、9.30、5.30、24.67、3.63、14.59、14.90、12.36和6.81对。遗传力(Y)依基因对数(X)线性回归方程为Y=-0.029 6X 0.878 5(r=-0.780 0*),回归系数-0.029 6与0的差异显著(t=-3.30*,d f=7),表明多基因性状易受环境影响,同时也佐证了多基因遗传学说。②控制SL、TF IL、GW PP和W TG的多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控制PH、SW PP和SPP各性状的多基因间存在重叠作用,而控制GPS和GPP的多基因间无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99.
大麦株高构成指数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啤酒大麦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选用7个株高构成指数存在一定差异的啤酒大麦品种(系),连续两年按照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II配制21个杂交组合,对大麦株高构成指数的遗传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构成指数IL、I1、I2、I3、I4在基因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年份间和年份×基因型互作间只有I4存在显著的差异;7个大麦亲本和21个杂种F1的株高构成指数的平均值均接近黄金分割值0.618;株高构成指数IL、I1、I4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IL和I1为部分显性,I4为完全显性至部分显性,具有较高的狭义遗传力;I2和I3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控制IL和I4的减效等位基因为显性,控制I1的增效等位基因为显性;株高构成指数可能受1对或2对主基因控制。相关分析表明株高构成指数与株高和千粒重均无显著相关,I2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IL、I1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I1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解大麦开颖角度的配合力及其稳定性,以5个开颖角度差异较大的大麦品种及以其作亲本按照完全双列杂交组配得到的20个杂交种为材料,对2年6点次的不同环境下大麦开颖角度的配合力及其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颖角度受材料、环境及二者互作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亲本一般配合力在环境间差异较小,表现为沪1154扬0187黄长芒1430R扬农啤7号;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在环境间差异较大。5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在不同环境间表现稳定,单点测定的结果对其他环境的参考利用价值高;特殊配合力的稳定性较差。开颖角度配合力的稳定性主要受加性效应的支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