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2~5育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为对象,研究了三角帆蚌血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壁微球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抗菌活力和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结果表明:4种育龄的育珠蚌血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力最强,其次为溶壁微球菌、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其中3龄育珠蚌对4种细菌的抗菌活力最强;4龄育珠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最高,达到36.6%,吞噬指数达到3.75,其次为5龄育珠蚌,2龄育珠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最低,仅为25.2%,吞噬指数为2.95。本研究结果证实:在2~5育龄内,3~4育龄的三角帆蚌育珠蚌的吞噬率和抗菌活力最强,抵抗外来病原菌的能力最高;但随着育珠年龄的增长,三角帆蚌免疫能力不断下降,因而养蚌育珠过程中要加强对高龄蚌抗病防病能力的管理。  相似文献   
22.
不同固定剂及固定时间对三角帆蚌DNA提取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为对象,研究了无水乙醇,95%乙醇,4%多聚甲醛,福尔马林溶液,TE缓冲液5种固定剂不同固定时间对三角帆蚌斧足DNA提取质量及PCR扩增的影响。结果显示95%乙醇固定后提取的三角帆蚌基因组DNA降解少,DNA浓度高,OD260/OD2 8 0在1.8~2.0之间,OD260/OD230在1.5左右,表明95%乙醇固定后三角帆蚌基因组DNA的提取质量最好,再依次为无水乙醇、福尔马林溶液、4%多聚甲醛,DNA提取质量最差的是用TE固定的三角帆蚌。  相似文献   
23.
三角帆蚌不同组织基因组DNA提取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平衡酚-氯仿法分别提取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斧足、鳃、闭壳肌、性腺、肝脏、心脏中的基因组DNA,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PCR扩增法分析三角帆蚌不同组织基因组DNA的提取质量.结果表明,三角帆蚌6个组织均能成功地提取基因组DNA,但提取的DNA质量存在差异;斧足中提取的DNA纯度、浓度最高,PCR扩增的条带最亮,因而是三角帆蚌提取DNA的最佳组织;其次是肝脏和闭壳肌,心脏和性腺提取的DNA较差.  相似文献   
24.
为探究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投饲策略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两种粒径饲料(2 mm和3 mm),进行4种不同组合,分别为FS1组(3 mm粒径饲料投喂60 d)、FS2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1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50 d)、FS3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2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40 d)和FS4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3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30 d),对克氏原螯虾幼虾(7.73±0.05) g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各组间存活率、肝体比、肥满度和腹部含肉率均无显著差异。克氏原螯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且在FS2组达到最大值。FS2组和FS3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各组间肝胰腺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胰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且在FS2组达到最高水平。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投饲策略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以及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与单一粒径组(FS1组)相比,FS3组克氏原螯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  相似文献   
25.
26.
为比较干扰素调节因子(IRF)4、IRF8、IRF9和IRF10在硬骨鱼类中的进化和分化情况,构建系统进化树,并采用非同义替代(Ka)与同义替代(Ks)的比值计算这几种基因在硬骨鱼类中进化率。结果表明:IRF4、IRF8、IRF9和IRF10在进化树上各成一支,硬骨鱼类IRF4进一步分化为IRF4a和IRF4b。4个基因的Ka/Ks值均小于1,说明这些基因在硬骨鱼类进化过程中是负选择,提示在不同物种中这些基因保持原有的功能并趋于稳定。尽管如此,不同基因进化速率存在明显差异。IRF9、IRF10、IRF4a、IRF4b和IRF8进化率分别为0.50、0.30、0.20、0.25和0.15。充分表明在硬骨鱼类进化过程中IRF8、IRF4a和IRF10分化程度低,而IRF4b和IRF9分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27.
食用河蚌新品种—橄榄蛏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消费者开始关注河蚌,因为河蚌是摄食水体中的细菌、藻类、有机碎屑等生物,不需要投喂任何饲料,养殖水体水质好,属于健康型养殖。下面介绍一种新型食用河蚌———橄榄蛏蚌。一、橄榄蛏蚌的分类地位橄榄蛏蚌(Solenaiaoleivora)隶属于瓣鳃纲、蚌目、蚌科。二、橄榄蛏蚌的外形描述橄榄蛏蚌示意图橄榄蛏蚌壳窄长形,壳薄。壳顶低,不显著,位于距前端约1/4壳长处。前缘圆,背缘直,后缘斜切,腹缘近平直,但中部略凹入。壳面无色到黑色,生长线较粗(见图1)。三、橄榄蛏蚌的生长与繁殖橄榄蛏蚌为我国特有种,主要栖息于水质清澈,有一定水流的河口…  相似文献   
28.
温度对橄榄蛏蚌滤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下橄榄蛏蚌(Solenaiaoleivora)的滤水率。结果表明,在15℃、20℃、25℃、30℃4个温度梯度下,橄榄蛏蚌的滤水率呈一个峰值变化,滤水率最大值出现在20℃,最小值出现在30℃;对于大规格和小规格橄榄蛏蚌,最大值分别为0 2388L/(ind·h)和0 1353L/(ind·h),最小值分别为0 0607L/(ind·h)和0 0358L/(ind·h)。方差分析(ANOVA)表明,温度和个体大小对橄榄蛏蚌的滤水率有极显著影响(F>F0 01),并且不同规格的橄榄蛏蚌,小规格组滤水率大于大规格组滤水率。此结论与多数双壳贝类的生理现象一致,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生理活动越旺盛;温度过高或过低均能使生物生理活动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9.
养殖三角帆蚌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角帆蚌是淡水育珠的优良品种,所产珍珠具有光泽好、珠粒圆等特点。然而随着珍珠养殖业的发展,近几年来部分地区三角帆蚌相继死亡。今年荆州市公安县南平镇珍珠养殖中心约70亩水域自2004年春节开始就出现三角  相似文献   
30.
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法,通过比较分析妊娠16.5d的鼠胎儿脑蛋白样品及出生后7d幼鼠脑蛋白样品的蛋白组成,研究了鼠大脑发育过程中出生前后脑蛋白质组成的差异。分离后的凝胶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得到的电泳图谱分析结果表明,采用8%的分离胶时观察到4条电泳条带存在差异,而采用15%的分离胶时则有2条电泳条带存在差异。由此表明,在2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样品中共发现有6条蛋白质条带存在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