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盐优1号系盐城市盐都区农科所用自育BT型不育系“盐粳5号A”与自育恢复系“盐恢93005”杂交配置而成的迟熟杂交中梗新组合,2002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号:苏种审字第200118号)。适宜江苏沿  相似文献   
22.
当前农资市场有机肥料供应品种颇多,农户选择购买时存在种种疑虑,因此特进行了几种有机肥料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各有机肥料产品的田间肥效及安全性表现均良好,均能够应用于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23.
盐都区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其发病率与带毒灰飞虱的虫量、水稻的抗病性及栽培方式相关密切。在防治上选用抗病品种、扑杀带毒虫源、适当的栽培方式等综合防治对策,能够有效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与流行。  相似文献   
24.
盐粳10号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271×盐粳94173)F1为母本,以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通过6代自交选育而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手插秧、机插秧、直播等多种方式栽培  相似文献   
25.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其发病率与灰飞虱的虫量、带毒率、以及水稻的抗病性、栽培方式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盐都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调查研究,历经多年试验总结,在防治上采用抗病品种、扑杀带毒虫源、适当的栽培方式等综合防治对策,能有效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与流行.  相似文献   
26.
盐粳11号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早熟优质中间材料盐粳93272与抗条纹叶枯病高产品种镇稻88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种.其全生育期152 d左右,株高95 cm左右,密穗型,大穗,每穗总粒数140~145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6~26.5 g;植株生长清秀,灌浆速度快,熟色好;稻米品质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米饭晶莹,口感柔软,富有弹性,冷而不硬;抗条纹叶枯病,中感白叶枯病,抗稻瘟病ZC15、ZD7、ZE3、ZF1、ZG1 、ZC5 、ZD5小种,感ZB21、ZA5 、ZB13小种,感穗颈瘟和纹枯病;适宜在淮北地区稻麦两熟和轻型耕作栽培.  相似文献   
27.
水稻新品种扬育粳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育粳2号是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盐稻7号为母本,徐稻3号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配组,异地多代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全生育期155 d左右,属迟熟中粳类型。具有株型理想,受光率高,抗逆性强,高产稳产,耐肥抗倒等特点。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下种植。文章对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8.
“盐粳10号”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经过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种植,表现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性强等特点。为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点介绍了“盐粳10号”在稻鸭共育生长模式下的群体构成及产量表现,研究了其茎蘖动态、产量构成等农艺性状的变化原因,通过与对照比较,总结出该品种在稻鸭共育生产中的高效集成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9.
盐粳13号的特征特性及稳产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水稻新品种盐粳13号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以2012年江苏省迟熟中粳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对盐粳13号、镇稻14(CK1)、淮稻9号(CK2)的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等方面分别进行丰产性能、稳定性和适应性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盐粳13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定性,且适应种植范围广。  相似文献   
30.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温暖潮湿和半潮湿地区广泛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小麦病害,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东北东部春麦区为主要小麦病害,危害十分严重。近年来随气候的变化,小麦赤霉病已向淮河和黄淮流域蔓延扩展。小麦赤霉病在江苏省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