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综合类   52篇
水产渔业   8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31.
大西洋中部大眼金枪鱼垂直分布与温度、盐度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根据2001年7月4日至10月27日3艘在大西洋中部公海海域作业的中国金枪鱼延绳钓船上随机观测到的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上钩钩号,应用悬链线钩深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各钩号的钩深;根据STD仪测得的温度、盐度的垂直分布以钩深为引数,查出该尾鱼捕获时的温度和盐度数据。根据大眼金枪鱼的取样数据,利用频度统计的方法,推算出各水层、水温、盐度范围的渔获率。渔获率最大的水层、水温、盐度范围为大眼金枪鱼的最适水层、水温和盐度范围;渔获率为前3位的水层、水温、盐度范围为大眼金枪鱼活动较频繁的水层、水温和盐度范围。结果表明:大西洋中部,大眼金枪鱼的最适水层为240.00~269.99m水深、最适水温为12.00~12.99℃、最适盐度为35.00~35.09;大西洋中部渔场大眼金枪鱼活动较频繁的水层为240.00~329.99m水深、水温为10.00~12.99℃、盐度为35.00~35.29。  相似文献   
132.
大眼金枪鱼一直是我国印度洋金枪鱼船队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其产量占到船队金枪鱼总产量的40%以上。大眼金枪鱼分布与温跃层关系较为紧密,但在实际生产中,要探明准确的温跃层深度仍是个棘手的问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渔业数据较为少见。本文利用GIS叠图和数值分析方法,以水层温差代替温跃层研究其与大眼金枪鱼钓获率的关系,为渔业生产提供参考,对渔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3.
东海南部鲐Shen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晓荣  许柳雄 《海洋渔业》2001,23(3):117-121
本文对东海南部鲐Shen鱼类的叉长、体重及性腺成熟度等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1999年5月份东海南部鲐鱼优势叉长组为26-28cm,优势体重组为200-300g;7、8月份优势叉长组为24-26cm,优势体重组为100-200g。蓝圆Shen优势叉长组为20-21cm。2000年7、8月份鲐鱼优势叉长组为24-26cm。1999年鲐鱼叉长组成基本呈正态分布。2000年鲐鱼叉长组成明显存在两个峰值,2000年相同叉长的鲐鱼体重要略低于1999年,认为跟1999年、2000年海洋环境因子变化有关,从相关系数来看,2000年的曲线更贴近实际情况,并认为5月份北上参加产印洄游的鲐鱼群体,其性腺已开始发育成熟,并沿途产卵。  相似文献   
134.
声音在鱼类声通讯交流、定向、觅食和方法等行为中起到关键作用。综述了鱼类听觉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鱼类听觉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内容和目的。并结合近年的研究动态,分析了鱼类听觉研究在海上环境噪声评价、音响驯化型海洋牧场、新渔具渔法开发、和鱼类健康养殖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旨在为我国今后鱼类听觉研究及其在渔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5.
明确大眼金枪鱼(Thunnusobesus)的生物学特征是进行种群资源评估并依此制定和实施养护管理措施的重要前提.为掌握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东太平洋大眼金枪鱼种群特征,本研究利用2013-2019年执行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资源探捕调查期间采集的大眼金枪鱼渔获数据,对东太平洋南、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净重、摄食等级...  相似文献   
136.
根据 2003年 1~6月大洋性延绳钓作业中测定的数据,对印度洋大眼金枪鱼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印度洋大眼金枪鱼的饵料种类较杂,鱼的优势叉长为 121~180cm,优势体重在 41~90kg, 雌雄比例为 1∶1.3。原条鱼重量与加工后重量之间的关系为 y=1.1345x+1.4879,相关系数 R= 0.9969;原条鱼重量与叉长的关系为 y=6×10-5 x2.7781 ,相关系数 R=0.9829。  相似文献   
137.
周成  肖宇  万荣  许柳雄  王禹程  谢程兰  肖俞辰 《水产学报》2023,47(7):079702-1-079702-16
【背景】回声探测浮标能够为金枪鱼围网渔业远程持续地提供漂流人工集鱼装置(DFADs)的精确地理定位以及金枪鱼集群生物量的估计,有效减少围网船队搜索鱼群所产生的“碳足迹”和船队运营成本,从而提高船队的成功捕获率。除了在商业中的应用外,回声探测浮标有潜力作为观察远洋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平台,为科学研究提供描述远洋鱼类活动模式的数据来源。【内容】本文介绍了DFADs的定义、类型和结构、生态影响及相关管理措施,以及回声探测浮标的发展沿革、种类和数据结构,并重点从金枪鱼随附鱼群生物量评估、鱼群随附行为和DFADs生态影响评估方面回顾了回声探测浮标在金枪鱼围网渔业中的应用。【总结展望】本文展望了回声探测浮标今后在技术上支持降低非目标物种和目标物种幼鱼死亡率的发展趋势,并从渔业资源可持续管理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讨论了利用浮标观测数据结合渔业数据进行资源评估,以及探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生态系统影响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8.
139.
了解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拖网网身大网目的选择性,对于提升应用渔业数据进行磷虾资源评估的准确性具有实际意义。为此,作者在FAO 48.1亚区执行项目调查期间,利用小网目(2a=5 mm)附网绑缚在“龙腾轮”所用拖网的第一段网身(400 mm网目,无内衬网)后端和第二段网身(200 mm网目,内衬网16 mm)前端,收集穿过网目的磷虾。根据附网内取样磷虾的体长分布,结合网囊内取样磷虾的体长分布等数据,选用logistic曲线方程,分析磷虾拖网大网目的选择性。结果表明:(1)“龙腾”轮拖网的磷虾逃逸主要发生在第一段网身大网目处,装配内衬网(2a=16 mm)的第二段网身近乎无逃逸发生。(2)磷虾接触网身第一段大网目的概率(Pc)范围为5.85~69.52%,平均为(23.17±14.80)%。昼夜间接触概率相似,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50%选择体长(L50)为25.05~47.74 (32.68±4.92) mm;L50在白天(30.06±2.23) mm显著(P<0.05)低于夜间(35.81±5.48) mm。选择范围(SR)为2.07~19.08 (7.65±4.02) mm;SR在白天(7.11±4.41) mm略低于夜间(8.30±3.53) mm,但是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弥补了拖网整体选择性中网身部位选择性研究的空白,并考虑了昼夜间磷虾选择性的差异,可为科学评估磷虾资源量和开发生态友好型磷虾拖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