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综合类   52篇
水产渔业   8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日韩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性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南极磷虾(Euphausua superba)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上最大的单种生物资源之一,其巨大的生物量和潜在的开发价值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本研究以中国南极磷虾捕捞船队引进的日韩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为原型网,采用田内准则进行网具模型试验,比较分析其网具性能。模型网大尺度比λ分别为14(韩式网,Net B)和16(日式网,Net A),平均小尺度比约为3,速度比为3。模型试验于东海水产研究所拖曳水池中进行。模型网试验速度分别为:0.345 m/s、0.428 m/s、0.513 m/s、0.599 m/s、0.685 m/s。L/S取网具下袖端间距与下纲长度的比值,范围取0.4~0.55,以0.05为间距分4档。模型试验记录各档拖速和L/S下模型网的阻力和网口高度数据。按照模型换算准则换算得到原型网相应拖速下的阻力、网口高度和能耗系数等指标,分析网具的水动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韩式磷虾拖网(192.60 m×110.50 m)网具阻力小于日式磷虾拖网(185.40 m×128.50 m);(2)日式磷虾拖网在扩张性(网口高度、扫海面积)、经济性(能耗系数)以及滤水性(水动力性能)方面优于韩式磷虾拖网;(3)两顶拖网在水槽模型试验时,网口与网身水下运动时均可保持稳定,网身呈流线型,未出现凹凸现象;(4)日式南极磷虾拖网的阻力估算公式为:RA=1/2ρ(0.24 R-0.5 SV2e)T;韩式拖网为:RB =1/2ρ(0.177 R-0.542e)STV;综合两顶拖网得到的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的阻力估算式为:R=1/2ρ(0.209 R-0.52e)STV2。  相似文献   
92.
围网网具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国家与地区的围网渔业在近海和远洋都有着较快速的发展。随着渔业管理日趋严格、能源成本的提升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态保护和能源节约日益受到关注。围网网具的研究也步入到性能优化的阶段。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围网网具性能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概括了利用海上实测、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围网作业性能的热点问题(沉降性能,网具受力,网具形状等),为围网的网具结构设计、渔法改进和围网性能优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3.
中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是中国围网渔业最主要的作业海域。由于渔场存在年际间的剧烈变动,掌握渔场时空变动的预报越来越重要。本研究通过上海开创公司围网2011–2014年的渔捞日志数据,从Ni?o3.4指数和TAO数据(海洋表面温度和海表风)获得的海洋环境变量,采用时滞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渔场变动和渔场环境变动的规律;寻找合适的预报因子和延迟数;建立回归预报模型。在2011–2014年各月海洋环境分布图和渔场中心分布图中,发现渔场中心的变动和风场、温度场变动都有明显的关系。在时滞相关分析中发现:(1)中心渔场经度和180°E与165°E平均纬向风速异常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79和0.82,前者滞后1月,后者同步;和180°E与165°E平均经向风速异常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和–0.41,前者滞后2月,后者同步;和29℃等温线经度最大相关系数0.75,同步;和Ni?o3.4指数同步,相关系数为0.47。(2)中心渔场纬度与180°E平均纬向风速异常、165°E平均经向风速异常都是正相关,相关指数分别0.55和0.63,延迟2个月和1个月;而与该两处的纬向风速变异负相关,相关性都低于0.5,延迟3个月和同步;和Ni?o3.4指数相关性不显著。(3)通过逐步最优回归拟合,获得了中心渔场的回归方程分别为:GC_Lon=137.534+2.36159UA_165_t+0.159159SST_29_t,GC_Lat=0.236156+0.51587UA_165_(t–1)–1.12848VA_165_t。在渔场经度模型中,最优模型包括了165°E平均经向风速异常和29℃等温线经度值,模型相关指数平方R~2为0.72;而经度模型中,最优模型包括了165°E平均经向风速异常和纬向风速异常,其相关指数平方R~2为0.34。在预报模型预报结果中,预报结果和实际值在经度和纬度上都存在2度以上误差,产生差异原因是船队的在东部海域购买作业许可天数不够,而西部有余所致;模型的预报结果和中国租赁船队的渔场中心经度误差在0.5°以内,纬度误差在1.5°左右,较为理想。该研究发现了风速异常和温度线分布对渔场移动有显著性影响,但风速变异较少获得关注,尤其是位于165°E和180°E的纬向风速变异对渔场的影响超过了29℃等温线。这一发现可用于以后相关研究,以及建立的预报模型的可供围网公司购买渔业许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4.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ues)为底栖无鳔鱼类,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种。本研究通过自主构建的鱼类听觉测量系统,使用心电图法(electrocardiogram,ECG)分别以声刺激频率为60 Hz、100 Hz、150 Hz、200 Hz、300 Hz、400 Hz、500 Hz、700 Hz的正弦波纯音,对20尾牙鲆的听觉阈值进行测定,并绘制出牙鲆的听觉阈值曲线,研究了牙鲆的听觉特性。结果表明,20尾牙鲆均记录到声刺激诱发心率信号,牙鲆对60~200 Hz的低频音较敏感;最敏感频率为100 Hz,其听觉阈值为(94±1.5)d B。本研究可以帮助了解牙鲆的听觉特性,一方面可为鱼类听觉特性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今后我国牙鲆的增养殖工作,以及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5.
根据2006年10月-2007年2月"金汇6号"金枪鱼围网渔船在中西太平洋海域的调查结果,对2 000尾鲣Katsuwonus pelamis渔获物的生物学数据进行了测定,并对起水鱼群和流木鱼群的鲣渔获物的叉长、体重、性比、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起水鱼群渔获物的叉长为331~738 mm,优势叉长为425~575 mm;流木鱼群渔获物的叉长为264~719 mm,优势叉长为325~475 mm.起水鱼群鲣渔获物的叉长组成明显大于流木鱼群(P<0.01),起水鱼群鲣渔获物中叉长超过450 mm的大个体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流木鱼群.起水鱼群鲣渔获物中雌、雄个体叉长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流木鱼群鲣渔获物中雄性个体叉长明显大于雌性个体(P<0.01).2)起水鱼群和流木鱼群鲣渔获物叉长与体重的组成服从正态分布,其关系式分别为W1=8.319×10-6L3.15F(R2=0.946)和W2=4.505×10-6L3.24F(R2=0.977).3)起水鱼群的雌、雄比为1:1,而流木鱼群的雌、雄比接近2:1.4)起水鱼群以Ⅳ期(30.49%)和V期(44.92%)性成熟度等级为主;流木鱼群以Ⅰ期(21.00%)和Ⅱ期(56.01%)性成熟度等级为主.5)起水鱼群以空胃(37.39%)、1级(28.61%)和2级(35.14%)摄食等级为主;流木鱼群基本上为空胃(99.50%)摄食等级.  相似文献   
96.
网目尺寸对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及网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和海上网具性能实测,并在听取生产第一线船长意见的基础上,把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现行金枪鱼围网主网衣下部约三分之一网衣的网目尺寸放大50%,即从260 mm增大到390 mm,以探讨改进围网渔具的沉降性能。实验应用田内准则换算并制作成模型网,在日本下关西日本日网公司专业围网动水槽进行模型试验,比较了侧流、背流、顺流(流速8 cm/s,相当实物网0.20 m/s)3种相对流向的放网模式下放网以及无流(0 cm/s)海况下放网,网目尺寸改变前后围网的沉降性能、网具形态和闭合效果。结果显示,主网衣下部网目尺寸从30 mm (对照网,相当于实物网网目尺寸260 mm)放大到45 mm (试验网,相当于实物网网目尺寸390 mm),网具的沉降深度和沉降速度分别提高1.6%和1.1%;试验网的收绞时间比对照网缩短14.3%,且能保持较好的形态;有流时的3种放网模式下,试验网和对照网浮子纲在放网结束时刻的初始包围面积基本相同;在收绞结束时,试验网浮子纲包围面积为对照网的1.33倍,绞纲结束前6 s,试验网沉子纲包围面积为对照网的1.79倍,说明增大网目尺寸有利于网具包围面积的增大,改善了被围鱼群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97.
网板是单拖网中实现网具扩张的重要属具,其稳定状态直接决定拖网网口扩张程度,进而影响渔获效率和经济效益。该研究以立式双曲面网板为研究对象,利用水槽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探究立式双曲面网板在不同倾斜状态(内、外倾斜,前、后倾斜)和冲角下的水动力性能变化,并对网板周围流场和表面压力进行可视化。结果显示:1)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网板升力系数均在倾角为0°,冲角为25°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9和1.88;而两者的阻力系数均随倾角增大逐渐减小。2)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升阻比均随倾角增大逐渐减小;当内倾角为5°时,两者的升阻比均达到最大,分别为3.27和3.69。3)压力中心系数Cpb随倾角变化基本保持不变;但当网板处于前倾状态时,Cpc随倾角增大而增加;而网板处于后倾状态时,Cpc随倾角增大逐渐减小。4)CFD结果显示,网板中心面后部旋涡随倾角增大逐渐减小;当网板处于内、外倾状态时,前端流速衰减区随倾角增大逐渐增加;但当网板处于前、后倾状态时,衰减区随倾角增大逐渐减小;网板处于前倾状态时,压力中心随倾角增大逐渐向网板上端翼弦移动,网板处于后倾状态时则出现相反结果。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研究网板稳定性和合理使用及调整网板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8.
根据2007年12月~2008年3月采集的热带大西洋(05°37′~12°01′N、29°00′~36°51′W)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物数据,分析了金枪鱼延绳钓兼捕鲨鱼的种类组成、渔获量、渔获率及其与表温的关系。本次调查共捕获鲨鱼8种,隶属3目7科7属,总渔获尾数为633 ind,总渔获量达26 837.4 kg,其中大青鲨为主要兼捕种类。各种鲨鱼渔获率平均值在0.003~1.524 ind/1 000 hooks之间,其中大青鲨最高,其值为1.524 ind/1 000 hooks,大眼砂锥齿鲨最低,其值为0.003 ind/1 000 hooks。各种鲨鱼渔获率月变化不明显(ANOVA,P=0.901)。鲨鱼总渔获率和大青鲨渔获率与表温都呈显著性负相关。大青鲨主要出现渔场的表温范围为24.6~25.8℃。  相似文献   
99.
100.
基于2010-2011年随大型拖网船“开顺轮”赴南极海域进行南极磷虾的探捕和商业性捕捞,对采集到的南极磷虾在人工条件的实验箱中进行活体暂养,并观察和记录存活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南极磷虾活体在人工条件下能存活,可以承受水温缓慢升高并不会马上死亡,水体水温5℃以下能保持正常生理功能,高于5℃后出现各种不适应现象,高于7℃后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