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7篇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试验研究——以白城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共设计了5个脱硫石膏施用水平(0、11.25、22.5、33.75、45 t/hm2).通过种植向日葵进行了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的施用量试验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苗期向日葵在不同脱硫石膏施用水平条件下的出苗、株高、根重、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施用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pH值和提高向日葵的出苗率,综合土壤pH值和全盐量以及向日葵的出苗和生长指标,初步得出脱硫石膏施用量为33.75t/hm2时,对重度盐碱土的改良效果最好,最有利于向日葵的出苗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流动沙丘与丘间低地过渡带的生态过程,探讨过渡带的时空格局及其对流动沙丘-植被面积的关系的调控作用。【方法】在科尔沁沙地西部乌兰敖都地区,利用样带法在所选择的流动沙丘背风坡迎风坡与丘间低地的连接处,测量沙埋高度、宽度以及风蚀深度,并在生长季末调查样方内植物的丰富度和多度。【结果】1)流动沙丘背风坡在风力作用下,沙子埋压丘间低地植被,导致部分沼泽-草甸植物退出丘间低地;沙丘迎风坡底部的裸沙带,每年生长季初有沙丘先锋植物侵入,在生长季末形成建植种群,最终形成迎风坡过渡带。迎风坡过渡带的宽度为3~5 m,背风坡过渡带的宽度为4~6 m,因此,流动沙丘与丘间低地过渡带属于小尺度过渡带。2)流动沙丘背风坡-丘间低地过渡带的宽度与丘间低地面积及其垂直风向宽度都呈显著负相关(P <0.05),而迎风坡过渡带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但与丘间低地植被扩展宽度呈显著正相关(P <0.05)。3)流动沙丘区的植被覆盖面积呈增加趋势。4)面积大于5 hm2的丘间低地,垂直风向宽度大,且植被密度大、植株高,容易形成风障,降低风速,致使背风坡沙埋速度慢,而且迎风坡植物入侵速度快,导致丘间低地植被宽度和面积增加。【结论】在自然条件下,流动沙丘区的植被恢复开始于迎风坡过渡带;迎风坡过渡带和背风坡过渡带的权衡直接调控丘间低地植被的覆盖面积和格局。另外,大面积的丘间低地对于流动沙丘区的植被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碳排放测算与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9—2016年吉林省的统计数据,运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18年来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并运用LMDI模型分析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碳排放总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速为2.83%,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2)农业碳排放结构以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化学化为主,两者占比达90%以上,是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碳排放来源。(3)农业生产效率、产业结构和劳动力规模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农业产出规模是导致农业碳排放量上升的驱动因素。为此,要推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协调好农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走低碳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许清涛  李玉波  李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50-16851
利用白城市气象局提供的1990~2005年白城地区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距平和极值分析法,对近16年来白城地区气温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6年白城地区春季气温变化趋势稳定且有增暖趋势;夏季气温较高,但气温变化恒定;秋季气温变化较稳定,增温趋势较小;冬季气温有变冷的趋势。气温变化幅度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冬季、春初,变化平稳的主要集中在夏季、秋初,变暖趋势主要集中在春季、秋初,变冷趋势主要集中在秋末、冬季。  相似文献   
15.
16.
在流动沙丘区植被恢复中,多年生植物有性繁殖的作用被低估。本研究旨在阐明多年生植物芦苇的有性繁殖在流动沙丘植被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监测2个流动沙丘与丘间低地过渡带的芦苇幼苗的出土和定居;同时还监测土壤水分和芦苇的土壤种子库。研究表明:在多数幼苗出土时,土壤水分和出苗率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幼苗的定居和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生长季末期54.1%的幼苗都定居下来。这些结论显示:1)在雨季来临之前,种子传播;2)一旦接触潮湿的土壤表层,种子就能萌发,其萌发和出土依赖于良好的土壤水分。在过渡带的裸沙区,多年生植物的有性繁殖开始一个新的植被演替过程,在流动沙丘的植被恢复中起到重要作用;过渡带导致良好土壤水分的风蚀作用有利于多年生植物的种子萌发、出苗和定居。  相似文献   
17.
以流动沙丘—丘间低地过渡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生态组群植物侵入迎风坡过渡带的时间顺序,分析了过渡带变化对流动沙丘—丘间低地单元植被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动沙丘区的沙埋导致背风坡过渡带部分沼泽—草甸植物退出丘间低地,风蚀导致典型沙生植物侵入迎风坡过渡带,从而在丘间低地呈现出一种特有的植被空间动态变化过程;(2)芦苇和黄柳对于迎风坡过渡带植被恢复的作用大于沙蓬和乌丹蒿;(3)流动沙丘迎风坡—丘间低地过渡带植物种类比流动沙丘的多、但远比丘间低地少,具有流动沙丘区特有的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18.
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重度苏打(Na2CO3)盐碱地施用脱硫石膏对土壤理化性质、紫花苜蓿出苗率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脱硫石膏(对照)相比,土壤pH值降低15.6%~17.5%,EC值提高0.50~1.65 m S/cm;紫花苜蓿出苗率提高7~29百分点,干生物量提高11.17%~50.20%,株高增加0.75~8.34 cm,分蘖数增加4%~75%,苜蓿含水量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根据吉林省西部土壤、气候条件,结合土壤pH值、EC值的变化与紫花苜蓿的出苗率、生物量、株高等数值指标,建议脱硫石膏施用量为15 000 kg/hm2,以改良白城市重度苏打盐碱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