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7篇
  14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5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本文首次报导了通过硫酸铵沉淀法提取水稻细菌性条斑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以下简称细条菌)的蛋白质,并以它作抗原建立了4个杂交瘤细胞株E_5、E_8、A_5和F_(11),其培养物上清的ELISA效价为1:20~1:160,腹水效价为1:10~6~1:10~7。该4个细胞株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McAb)与58个不同来源的细条菌都呈阳性反应,而对参试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其它13个细菌种,均呈阴性反应。试验还表明,4种McAb是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的,其亲和力大小为:E_8>A_5>E_5>F_(11)。应用McAb进行种子带菌检验也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3.
采用数据包络(DEA)模型,利用2004—2012年全国甘蔗成本收益数据,对全国及甘蔗优势产区的生产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4—2006年间,全国及甘蔗优势产区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较高,甘蔗生产综合技术效率较高且稳定;2007—2012年间,甘蔗生产成本增速远超过产量增速,全国及甘蔗优势产区综合技术效率逐年下降;全国及甘蔗优势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不高,技术进步不足。应当加强甘蔗技术创新、技术推广应用与产业管理,经提高各优势产区及全国的甘蔗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4.
甘蔗杂交后代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用于构建甘蔗抗黑穗病基因连锁标记群体 15 0个杂交后代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 ,其株高、茎径、锤度、有效茎数、蔗茎重和锤重 6个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系数为 9.92 %~ 39.6 8% ,其中丛蔗茎重变异系数最大 ,锤度变异系数最小。有性和单系世代 6个性状间两两相关分析表明 ,除茎径与有效茎数间呈显著负相关 ,茎径与锤度间相关系数很小外 ,其余均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值较大 ,其中仅锤度与有效茎数间相关性 2个世代均达显著水平 ,株高与茎径、株高与有效茎数间显著相关仅出现于单系世代 ;6个性状的 2个世代值存在显著差异 ,同一性状在世代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并指出不同世代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45.
以磷酸盐为选择剂,采用多步正筛选系统,从高产低糖的甘蔗品系福农86/17中筛选抗性细胞系.与对照相比,变异系具有很强的抗选择剂毒害的能力,且对其他种类的磷酸盐也具有较强的抗性.在不含选择剂的培养基上继代3次后,其抗性表现稳定.田间种植观察表明,抗性细胞系植株群体含糖分较高,对照系植株群体含糖分较低.文中还对该品系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6.
47.
应用RAPD技术研究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间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DNA随机扩增多态性(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研究了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间的亲缘关系。选择20个引物扩增,在得到的193个片段中,有3个片段是10个材料共有的,多态性达9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甘蔗属可划分为两个组群,即热带种组群(包括热带种、印度种、大径野生种、中国种)和割手密种组群。该结论与Irvine的分类结果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48.
应用GGE双标图分析甘蔗品种(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GGE双标图分析7个甘蔗参试品种在7个试点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 云蔗05-51(YZ05-51)为单茎产量高且稳定性强的品种, 福农39(FN39)和柳城03-1137(LC03-1137)的单茎产量较高, 但稳定性较差; 福农38 (FN38)、粤甘35 (YG35)和新台糖22 (ROC22)有效茎数较高, 但稳定性较差; 福农39 (FN39)和云蔗05-51 (YZ05-51)为蔗茎产量较高且稳定性强的品种, 福农38 (FN38)和柳城03-1137 (LC03-1137)蔗茎产量高, 但稳定性较差; 福农39 (FN39)和赣南02-70 (GN02-70)为甘蔗蔗糖分较高且稳定性强的品种, 云蔗05-51 (YZ05-51)和福农38 (FN38)甘蔗蔗糖分较高, 但稳定性较差; 福农39 (FN39)为产糖量较高且稳定性较强的品种, 福农38(FN38)、云蔗05-51 (YZ05-51)和柳城03-1137 (LC03-1137)的产糖量较高、但稳定性较差。云南瑞丽和云南临沧2个试点单茎产量的代表性和区分力较强; 云南保山和广西来宾2个试点有效茎数的代表性和区分力较强; 广西崇左和云南临沧2个试点蔗茎产量的区分力较强; 广西百色和柳州2个试点甘蔗蔗糖分的区分力较强; 广西百色和云南临沧2个试点产糖量的区分力较强。  相似文献   
49.
我国甘蔗转基因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现对我国甘蔗转基因研究实践中使用的改良方法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国际甘蔗转基因研究的现状指出未来甘蔗转基因研究的发展方向。针对转基因研究的高度社会敏感性,阐述法定转基因检测机构对保护和促进我国甘蔗转基因研究健康发展将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斑茅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已知NBS-LRR抗病基因[含有核苷酸结合位点(NBS)和富亮氨酸重复(LRR)的胞内受体蛋白基因1NBS结构域蛋白质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对斑茅基因组进行体外扩增,获得了对应区段的DNA片段,回收、克隆这些特异片段,测序分析,共获得8个片段序列.序列分析发现其中7个编号分别为RGA-Q1、RGA-Q2、RGA-Q3、RGA-Q4、RGA-Q5、RGA-Q6和RGA-Q7的片段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具有典型的NBS结构域,即Ploop(GGVGKTr)、Kinase-2a(VLDDVW)、Kinase-3a(GSR/KILVTTR)及疏水结构域HD(hydrophobic domain).它们在NCBI上的登录号为EU685828、EU685829、EU685830、EU685831、EU685832、EU685833和EU685834.这些抗病基因同源片段(RGA)与已经克隆的N、L6、RPS2和胧等11个抗病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2.3%~39.8%.可进一步用作斑茅抗病候选基因的分子筛选及遗传图谱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