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林业   2篇
  3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国林业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核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人类无序地对森林源进行开 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基于此,加强人工造林技术的应用,是快速恢复森林资源的有效手段。本文就营林生产中的 造林规划设计、林技术进行分析,并具体提出改善森林问题的途径,以期提升森林中营林技术水平,推进生态环境建 设。  相似文献   
12.
白龙江林区人工造林适宜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白龙江林区沙滩林场天保工程中所造人工林生长状况,对白龙江林区人工造林适宜树种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龙江林区海拔1 800~2 800m营造针叶树种时应选择细叶云杉和粗枝云杉,海拔1 800m以下宜选择油松;阔叶树种中应选择山杨与其他树种混交造林,以增强林内生物多样性;选用灌木造林时,应以柽柳、中国沙棘为主,同时配置其他树种。  相似文献   
13.
甘肃子午岭林区是庆阳地区主要的国有林区,其发展直接关系着庆阳市林业和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文章在分析现阶段子午岭林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林区发展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甘肃子午岭林区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陈航  许靖  张岩 《畜禽业》2019,(9):71-72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对人的健康危害严重,略阳县属狂犬病历史疫区,针对略阳县狂犬病防控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狂犬病防控建议及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产量水平的玉米田养分利用效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不同土壤肥力水平和不同管理措施导致产量水平明显不同的玉米田中,对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运转及利用效应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玉米对N、P吸收呈双峰趋势变化,吸收高峰均为拔节—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成熟期,K呈单峰吸收,但高产田和常规田出现在大喇叭口—吐丝期,低产田K吸收高峰提前至拔节—大喇叭口期。与常规田和低产田相比,高产田玉米对N、P、K养分的累积量、玉米营养体贮藏N、P、K养分的运转量和运转率,以及玉米营养体N、P养分向籽粒的转移效率均明显提高,但单位养分的生产效率以及氮、钾养分的生理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了林业碳汇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的概况,然后说明了林业碳汇对三北防护林的作用,如,缓解工程资金压力、采用先进工程技术、促进林业工程发展等,具体分析了目前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现状,并着重强调了林业碳汇推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工程法律制度、强化林业碳汇创新、完善林业交易体系、加大碳汇宣传力度,以此达到良好的效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白龙江水源涵养林不同林龄土壤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研究甘肃南部白龙江水源涵养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土壤养分含量,为白龙江上游水源涵养林生态修复、环境保护营造和抚育提供有益借鉴。[方法]以白龙江林区4种林龄人工油松林类型0~40cm土壤层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工油松林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1)不同林龄斑块之间土壤水分有显著的梯度变化,白龙江人工油松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均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大;pH值差异不显著,无明显变化规律;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均随树龄的增加而变大;速效磷差异不显著;(2)随着树龄的增加,树龄大的土壤孔隙度、持水能力、渗透性明显好于树龄小的,随森林坡位的降低,坡下孔隙度明显高于坡上,通透性能不断增强,pH值在坡上坡下没有明显的差异;(3)有机质与全氮、碱解性氮、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全氮与碱解性氮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养分循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植被涵养水源的一个重要标志。[结论]该研究为白龙江林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土壤系统磷锌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土壤系统磷锌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制定合理的玉米高产施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磷锌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各处理玉米干物质和磷锌积累量均呈"S"型变化;不同施肥模式中,各生育时期高产田的土壤速效磷较常规田和低产田分别提高6.2%~15.2%和41.6%~87.0%;成熟期植株干物重分别提高8.3%和25.4%,植株磷累积量分别增加14.6%和43.5%,植株锌累积量分别增加40.2%和74.0%。[结论]高产田中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玉米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达12 286.7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