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7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4篇
  13篇
综合类   211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64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热处理是南极磷虾粉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磷虾在热处理过程的特性变化对最终虾粉的得率和品质有较大的影响。为了研究南极磷虾热处理过程中不同中心温度下虾品质变化规律,采用常压水煮加热方式,设置热处理温度固定为100℃对南极磷虾进行热处理,以热处理损失率、固形物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组分含量、虾青素为品质评价指标,分别测定当中心温度在30℃~80℃区间范围、温度梯度5℃时南极磷虾的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热处理达到不同中心温度对南极磷虾的品质有较大影响(P0.05)。随着中心温度的升高,磷虾的热处理损失率和固形物含量先逐渐增加后减少并趋于稳定,脂肪含量不断增加;水溶性蛋白和盐溶性蛋白的含量大致呈随着中心温度的上升而减少,仅在55℃~65℃略微升高后继续缓慢下降;虾青素含量在温度30℃~55℃时随温度升高缓慢下降,55℃之后下降速率加快;虾粉得率随温度升高呈不断下降趋势。综合考虑各项指标,认为南极磷虾常压水煮加热时中心温度应尽量控制在55℃~60℃。  相似文献   
82.
本文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材料,开展了不同浓度β-1,3-葡聚糖对正常菲律宾蛤仔及副溶血弧菌(Viβrio parahaemolyticus)感染后蛤仔的存活率和凝集素基因(Lectin)、Toll样受体2基因(TLR2)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β-葡聚糖浸泡蛤仔可以有效提高副溶血弧菌感染后蛤仔的存活率,在1000 mg/L浓度下,存活率最高,未感染组的鳃组织中,TLR2在6 h时达到峰值,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在感染组中,TLR2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5 h时达到峰值。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Lectin表达均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3 h时,100 mg/L未感染组的Lectin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0 mg/L感染组(P0.05)。在外套膜中,感染组和未感染组TLR2在3~12 h之间表达量逐渐降低。在24 h时,1000 mg/L未感染组表达量最高。感染组Lectin在外套膜中,浓度为1000 mg/L的实验组比100 mg/L实验组各时段都有更高的表达量,但只有0和24 h时差异显著(P0.05)。蛤仔鳃和外套膜Lectin的表达模式不同,但β-葡聚糖的浸泡都促进了Lectin在感染初期的表达。从结果上看,β-葡聚糖的浸泡会增加这2种基因的相对表达,被β-葡聚糖浸泡过的蛤仔被副溶血弧菌感染后,会更为快速地表达TLR2和Lectin。本研究旨在通过不同浸泡浓度β-葡聚糖对蛤仔存活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了解β-葡聚糖对蛤仔免疫力的作用,为蛤仔亲贝的保种、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的疾病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试验选取27日龄断奶仔猪(长白×大白)72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不含抗生素的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基础饲粮+抗生素),微生物制剂组(基础饲粮+微生物制剂),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饲养至出栏。试验结果表明,(1)仔猪阶段,微生物制剂组仔猪腹泻率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1),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与料肉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肥育猪阶段,抗生素组猪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微生物制剂组与其他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抗生素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微生物制剂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微生物制剂组和抗生素组体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3组之间料肉比差异不显著(P0.05)。整个试验阶段,抗生素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微生物制剂组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微生物制剂组和抗生素组平均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3组料肉比差异不显著(P0.05)。(2)仔猪阶段微生物制剂组仔猪血液中碱性磷酸酶含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其余血液生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肥育猪阶段,各组间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3)微生物制剂组仔猪空肠黏膜中SIgA含量极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1),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微生物制剂组空肠黏膜中IgG含量极显著高于抗生素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微生物制剂组空肠黏膜中IL-1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4)微生物制剂组和抗生素组胴体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微生物制剂和抗生素组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3组肉质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微生物制剂可降低仔猪腹泻率,提高仔猪免疫能力,对猪肉品质无显著影响。研究为复合微生物制剂替代抗生素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4.
[目的]不断优化红掌组培高效再生体系.[方法]以4个红掌盆栽品种的叶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红掌初代培养诱导愈伤组织的品种差异性.[结果]品种SAM、SST的愈伤组织形成能力强于SDM、SHG,其中品种SAM、SDM、SHG的叶片再生能力强于叶柄,而品种SST的叶柄再生能力较强.品种SST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TDZ 4.0 mg/L+2,4-D 0.2 mg/L,出愈率可达87.5%;品种SAM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TDZ 2.0 mg/L+2,4-D 0.2 mg/L,出愈率高达90%;品种SDM、SHG叶片愈伤组织诱导适宜的培养基为1/2 MS+ZT 2.0 mg/L+2,4-D 0.2mg/L,出愈率分别可达59.34%和79.63%.[结论]在构建及优化红掌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时,除了品种因素以外,还需考虑不同外植体类型的分化能力差异.  相似文献   
85.
不同复垦方式下土壤无机磷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济宁地区引黄充填复垦、引湖充填复垦和预复垦3种复垦方式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复垦方式下土壤无机磷(Ca2-P、Ca8-P、Al-P、Fe-P、O-P、Ca10-P)的空间分布情况,并找出影响复垦土壤速效磷偏低的原因。结果表明:(1)3种复垦方式下的复垦土壤全磷含量在0.42~0.77g/kg之间,土壤速效磷含量在0.65~5.22mg/kg之间,复垦土壤全磷含量丰富而速效磷含量偏低;(2)复垦土壤中各无机磷形态以难被植物利用的Ca10-P和O-P含量最高,易被植物利用的Ca8-P和Ca2-P含量最少,不同复垦方式下的土壤各无机磷形态含量略有差别,与一般土壤相比,复垦土壤中第二磷源Ca8-P含量占到3%,比重相对降低,难利用磷源O-P含量占到32%,比重大幅升高;(3)复垦土壤无机磷总量和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在表层积累,随土层加深,其含量和有效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引黄充填复垦和引湖充填复垦无机磷含量和有效性优于预复垦;(4)复垦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与土壤压实度呈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r=-0.554*(p0.05),与难溶性Ca10-P呈极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0.650**(p0.01)。复垦土壤压实度偏高和有效磷源含量缺乏造成复垦土壤全磷含量丰富而速效磷偏低,比较而言,预复垦方式受到更多的机械碾压而磷素状况更差。  相似文献   
86.
为进一步了解上部烟叶烘烤特性,探究叶片与主脉失水的动态协调关系,采用高温高湿变黄的方法,研究了上部叶烘烤过程中叶片与主脉含水率变化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黄期处理与对照均易变黄,定色期处理定色效果较好,干筋期对照主脉较难干燥,处理烤后上等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变黄期通过高温高湿的方法使叶片凋萎与主脉发软同步,能够有效提高烤后烟质量,从而提高上部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87.
试验探讨了离体培养条件下温度与光照条件对桑树突变体Cty Ym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2 0~30℃条件下 ,突变体都表现叶色黄化的遗传特性 ,黄化与否与温度变化无关 ,但黄化程度受温度影响。在 2 5℃条件下黄化程度有所减轻 ;在不同光照条件下 ,突变体Cty Ym也表现稳定的遗传变异 ,但叶绿素含量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适温及长光照条件虽然有利于突变桑 (Cty Ym)的生长发育 ,但该突变体类型并非属于温敏型或光敏型。  相似文献   
88.
桑椹与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方法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适合于桑树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以桑品种"大10"的桑椹与叶片为材料,探讨了桑树蛋白质不同提取方法对凝胶电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酚提取法与常规的SDS提取法、尿素/硫脲提取法相比,电泳图谱清晰,分离效果良好,能检测到更多的蛋白质组分,适用于桑椹与叶片蛋白质IPG-IEF/SDS-PAGE双向电泳及SDS-PAGE电泳的样品制备。  相似文献   
89.
分别从家蚕5龄幼虫和蛹期不同发育阶段提取雌、雄蚕血液总蛋白质,采用一维电泳-液相色谱-质谱(1DE-LC-MS)技术分析家蚕血液蛋白质的差异性表达及差异蛋白组分。在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与种类方面检测到与性别及发育相关的差异性表达,数据库检索结果共获得96个相匹配的候选蛋白质,剔除冗余部分后鉴定其中的27个蛋白质组分,分别属于13种蛋白质或其亚基。雌、雄蚕之间的差异组分主要出现在分子质量70~100 kD之间,其中芳基贮存蛋白、卵黄蛋白原、抗胰凝乳蛋白酶因子为雌特异性表达组分。30K蛋白家族是家蚕血液中高丰度表达的蛋白组分。这些差异蛋白质的鉴定与功能分析为研究家蚕性别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90.
对1997年以来的65只猎豹人工育幼过程中,疾病种类和频次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