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0篇
  3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1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2 mmol/L草酸溶液进行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幼苗高度等指标,以相对活力指数评价油菜资源对草酸的耐性.结果表明:不同遗传来源的46个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平均相对发芽率为78.22%,平均相对茎长系数为66.85%,平均相对活力指数53.13%,体现出不同材料耐草酸性的遗传差异.在鉴定的材料中挑选26个草酸耐性不同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在苗期进行离体叶菌核病接种鉴定,其病斑直径与耐草酸活力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可以用该方法来进行油菜耐菌核病的鉴定和筛选.  相似文献   
102.
以4个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为试验对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预培养基中2,4-D和6-BA浓度、预培养天数、分化培养基中NAA和6-BA浓度组合、AgNO3浓度等对下胚轴芽再生频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萌发培养基中添加6-BA和NAA对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培养基中2,4-D及6-BA浓度是影响再生的主要因素;不同材料和不同处理间芽再生频率差异显著,且材料与处理间有明显的互作效应;萌发培养基中添加6-BA和NAA对再生频率无明显影响,但对芽苗的正常形态建成不利.  相似文献   
103.
红光和蓝光对甘蓝型油菜黄籽和黑籽粒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甘蓝型黄籽和黑籽油菜种子发育时期用红光和蓝光处理植株,待种子成熟后,分别测定其种皮中的PAL活性及蛋白质,多酚,花色素和黑色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蓝光可降低PAL活性,增加蛋白质含量、减少多酚,花色素和黑色素的合成,PAL活性对甘蓝型油菜种皮色泽有影响,且对黄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4.
甘蓝型油菜质不育与显性核雄性不育遗传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显性细胞核不育受2套完全不同的基因体系控制。如果没有显性上位抑制基因的作用,显性核不育基因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中都能够稳定表达。在波里马不育胞质中显性核不育基因抑制核质互作不育基因而表现出显性核不育特性.  相似文献   
105.
甘蓝型油菜角果皮叶绿素含量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蓝型黄籽油菜GH06和甘蓝型黑籽油菜P174为亲本,通过“单粒法”连续自交6代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而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对2007年和2008年群体中每个株系的角果皮叶绿素含量进行QTL分析。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结果共检测到9个QTL,单位点贡献率在5.75%~10.82%之间,其中在第7连锁群有QTL重叠的区域。本研究认为油菜角果叶绿素含量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很大,与这些QTL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可以对油菜角果叶绿素及其相关光合性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为探讨不同田间环境条件下,同一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各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GH01为材料,研究了由播期与密度形成的9种田间环境条件下粒色及其它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黄籽度与胚含油量、种子含油量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17和r=-0.7458*),胚含油量与胚蛋白质含量、种子含油量之间仍保持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071**和r=0.8973**)。【结论】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种子含油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随供试基因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另一些品质性状(含油量、蛋白质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并不因供试基因型间的差异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7.
为促进数字图像分析法在油菜种子颜色评价中的应用, 研究开发了全自动分析软件RSCA(rape seed color analysis). RSCA基于Delphi 7.0平台和BDE(Borland database engine)数据库连接技术, 包含自动测量油菜种子的颜色和几何特征、颜色空间转换、色差计算和绘制颜色频率分布图(直方图)等功能. 特别是全自动批量分析功能, 极大地提高了数字图像分析法在油菜籽粒颜色评价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8.
 【研究目的】为探讨不同田间环境条件下,同一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各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GH01为材料,研究了由播期与密度形成的9种田间环境条件下粒色及其它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黄籽度与胚含油量、种子含油量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17和r=-0.7458*),胚含油量与胚蛋白质含量、种子含油量之间仍保持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071**和r=0.8973**)。【结论】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种子含油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随供试基因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另一些品质性状(含油量、蛋白质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并不因供试基因型间的差异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9.
收获期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等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籽度随收获期的推迟而逐渐降低.即收获得越早,种子颜色愈黄;但种子含油量却随收获期的推迟呈先上升后又略有下降的变化趋势,只有适时收获才能保证高种子含油量。随收获期的推迟。胚蛋白质含量呈先略有下降后又有上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0.
王瑞  徐新福  李加纳  唐章林  谌利 《作物学报》2007,33(12):2001-2006
利用甘蓝型油菜4个显性纯合两用系与7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广义种子遗传模型分析甘蓝型油菜硫苷组分的胚、细胞质和母体植株3套遗传体系的基因主效应和基因型×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硫苷组分性状受制于基因主效应,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作用较小。2-羟-3-丁烯基、3-丁烯基以胚主效应为主,分别占75.21%和58.25%。4-羟-3-吲哚甲基、苯乙基以细胞质效应为主,分别占74.19%和69.54%。4-戊烯基由胚主效应和细胞质效应共同控制,分别占50.29%和38.12%。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中,4-羟-3-吲哚甲基仅受制于细胞质互作效应,其余硫苷组分均以显著的胚互作效应和细胞质互作效应为主。5个硫苷组分均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互作狭义遗传率较低。在普通狭义遗传率中,2-羟-3-丁烯基、3-丁烯基以胚遗传率为主,分别为71.61%和53.76%。4-羟-3-吲哚甲基和苯乙基以细胞质遗传率为主,分别为68.21%和68.47%。4-戊烯基以胚遗传率和细胞质遗传率为主,分别为47.81%和36.24%。在互作狭义遗传率中,5个硫苷组分以细胞质互作遗传率为主,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亲本遗传效应值预测表明,选用D3AB、D21R作为硫苷品质改良亲本有利于降低杂种后代油菜籽中2-羟-3-丁烯基和3-丁烯基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