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0篇
  3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1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重庆市油料作物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作为食用植物油主要来源的油菜,产量占全市自产油料的72%,常年种植面积仅有13.3~16.7万hm2,种植分散零星,平均单产1125~1200kg/ hm2,并且品质差,生产成本高,油菜籽总产量17.3万t,总产油量5.71万t,全市每年人均占用菜油仅1.9kg,缺口达14.44万t。由于生产原料来源不足,成本高,再加上大量调进成品油的冲击,严重影响了食品加工工业的发展。为此,重庆市近年来大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加油菜的面积,提高油菜产量和生产水平,以满足本市的需求。通过对重庆市部分地区推广、生产部门、农户和油脂加工企业的调查,本文分析了重庆市油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油菜生产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2.
甘蓝型油菜5个重要性状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种皮色泽差异显著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黄籽GH06和黑籽P174为亲本以及由它们构建的132个F2:3家系群体,对饼粕蛋白质含量、皮壳率、皮壳含油量、千粒重及种子含油量5个性状进行考察及QTL分析,5个性状均表现为连续分布,有的甚至表现出单向或双向超亲优势,表明5个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5个性状共检测到13个QTL,其中千粒重1个QTL,对表型变异贡献率为18.7%;饼粕蛋白质含量5个QTL,解释表型变异在7.8% ~14.4%之间;皮壳率3个QTL,解释表型变异在26.5%~32.8% 之间;皮壳含油量3个QTL及种子含油量1个QTL,解释表型变异在8.3% ~12.1%之间。在第20连锁群上,发现有饼粕蛋白质含量QTL与皮壳含油量和千粒重QTL重叠的区段。  相似文献   
63.
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再生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型油菜30个黄籽品系和50个黑籽品系为材料,对黄籽品系和黑籽品系的下胚轴芽再生频率以及黄籽油菜下胚轴和子叶的芽再生频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籽和黑籽品系的下胚轴芽再生频率无明显差异。从总体上看,黄籽品系的下胚轴芽再生频率都较低,品系间差异显著,部分品系如SH 21,SH 167,SH 34表现较好。甘蓝型黄籽油菜子叶的芽再生频率(平均89.49%)极显著地高于下胚轴(平均15.95%),但其差异随品系而异,特别是品系DH33,部分处理子叶芽再生频率为100%,而下胚轴芽再生频率却为0。  相似文献   
64.
对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S1A进行遗传分析,以核不育两用系S1AB,S 45AB,15AB,117AB互相杂交,结果表明,S1A核不育受隐性基因控制,S 45A,15A,117A核不育基因等位,但S1A与S 45A,15A,117A核不育基因不等位,S1A可能是1个新的隐性核不育突变体.  相似文献   
65.
采用异地异季和分期播种,研究了3个波里玛胞质不育系(Polcms)的育性变化,并与不同时期的温度进行相似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育性变化的温敏期为现蕾前后1个月左右的花粉粒分化形成期。其不育度与当时的均温呈正相关。育性变化的临界温度值约为日均温7~9℃,不同基因型不育系的临界值略异。由此认为,Polcms系的育性变化,是温敏基因在温度与营养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66.
两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差异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和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重组自交系GH06×P174(SWU-1)和GH06×中油821(SWU-2)群体在2个环境中含油量差值的QTL。以SWU-1群体在2个环境中检测到2个含油量差值QTL,分别位于2个不同的连锁群,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0.31%~12.45%;以SWU-2群体在2个环境中检测到3个含油量差值QTL,分别位于2个不同的连锁群,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60%~10.58%。分析结果表明,含油量受环境影响较大,差值的变异幅度达到0~18.66个百分点,变异系数达到58.24%,说明在油菜的油脂合成中,存在对环境敏感和钝感的基因。含油量差值QTL与2个环境中分别检测到的含油量QTL没有明显的连锁关系,初步分析说明对环境敏感或钝感的基因与油脂合成基因不是同一个系统。  相似文献   
67.
以8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氮素水平下粒色及其他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发现,施氮可使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明显提高,但同时种子含油量有下降趋势;施氮后多数基因型的胚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密度对黄籽油菜粒色、种子含油量的影响因基因型而异;密度对胚蛋白质含量有负效应,即密度加大,胚蛋白质含量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68.
油菜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系选育初报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我们首次合成了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系,该不育系中一半植株仍带有polcms特征,开花初期出现微量花粉,另一半植株表现核完全不育特征,且不受温度影响,核不育基因基本能在polcms系中正常表达,但也有一定的互作现象。本文还讨论了新不育系的遗传组成及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和机理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拓宽油菜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研究芸薹属物种起源与演化重要的手段之一.对红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的人工合成杂种进行各种性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杂种具有亲本互补酯酶同工酶酶带,植株形态相似于甘蓝型油菜,具有较强的营养体杂种优势;植株高度自交不亲和,和几个近缘种杂交亲和性较差,籽粒颜色为红色;杂种和白菜型亲本移栽大田后,同时感染病毒病,但是杂种表现较强的耐病性.  相似文献   
70.
采用ADM混合线性模型,对7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籽品系配制的双列杂交资料的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由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母体效应共同决定,环境效应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基因效应分析发现72-Regent,Andor的加性效应,88-14的母体效应,{[(tower×81008)×81008]×非野}×955选系组合的显性效应较符合品质育种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