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苏渝76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合作从徐薯18×苏薯1号的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而成,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为优质早熟食用型甘薯品种。1主要特征特性苏渝76顶叶绿色、叶脉紫、叶片心脏形,叶色和茎色绿,长蔓型,茎粗0.52cm左右,单株分枝5~8个,薯形下膨肪锤形,薯皮黄色,薯肉桔红色,干物率24%~28%,单株结薯数3个左右。抗根腐病,耐干旱性强。该品种栽插后发根还苗快,结薯早,结薯集中整齐,商品薯率高,熟食品质佳。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胡萝卜素含量为2.5mg/100g,维生素C含量为19.0mg/100g,总糖含量为5.8%…  相似文献   
52.
“苏渝 76”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合作 ,于 1992年以“徐薯 18号”为母本 ,“苏薯 1号”为父本杂交 ,经多年的鉴定选育而成。该品种于 2 0 0 2年 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为优质早熟食用型甘薯品种。1 产量表现苏渝 76于 1  相似文献   
53.
苏渝 76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合作从徐薯 18×苏薯 1号的杂交组合中选育而成的一个优质高产食用、烘烤用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鲜薯产量高 ,适应性广 ,抗根腐病 ;栽后发根量多、结薯早 ,薯块较大 ;宜适当增加栽插密度 ,可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54.
苏薯11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用苏薯1号为母本选育而成的一个高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薯块干物率和淀粉率高、抗根腐病等特点,2006年1月通过了江苏省甘薯新品种审定,2007年3月通过了国家甘薯新品种审定。文章介绍了苏薯11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5.
介绍了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渝苏8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为其推广种植提供参考.在2006-2007年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中,‘渝苏8号’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分别达36.22t/hm~2,10.48t/hm~2和6.86t/hm~2,比对照品种‘南薯88’分别增产10.81%,14.81%和16.88%.该品种萌芽性中上,大中薯率为85.60%,薯块烘干率为29.19%,淀粉含量为19.05%,中抗黑斑病,适宜长江流域薯区推广种植,但应注意预防茎线虫病.  相似文献   
56.
为满足鲜食甘薯食用品质标准化鉴定的需要,针对优质鲜食甘薯种质筛选和品种分类鉴定评价技术的特点,制定鲜食甘薯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技术规程.包括有关术语与定义、方法原理、评价流程、操作步骤、样品制备、品评方式、要求步骤、结果判定等,为评价的各个环节技术措施提出具体要求.期待该规程为鲜食甘薯食用品质标准化鉴定提供技术支撑,为促进专用品种的推广和商业化应用起到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58.
为了提高甘薯的抗逆能力,通过RACE的方法克隆到一个含有AP2结构域的ERF家族基因,该家族基因在植物逆境调控中起重要作用。该基因cDNA全长1025 bp,编码区为669 bp,编码223个氨基酸,该基因在甘薯中未曾报道,将其命名为IbERF3。通过进化树分析发现,IbERF3在茄目类作物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通过定量PCR研究发现,IbERF3在甘薯根、叶中都有表达,且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同时研究发现,在干旱、盐胁迫处理后IbERF3在根和叶片中表达量都显著上升。在用植物激素ABA处理后,IbERF3的表达量逐渐上升并在24 h时达到最大。因此,推测IbERF3在甘薯抗逆途径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为筛选适宜武陵山区种植的甘薯新品种,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甘薯淀粉用新品种彭苏3号。该品种在2015—2016年重庆市区试中鲜薯产量为31 597. 5 kg/hm2,比对照品种徐薯22减产1. 25%,增产点次达64. 3%;薯干产量为10 672. 5 kg/hm2,比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4. 79%,增产点次达64. 3%;淀粉产量为7 275. 0 kg/hm2,比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6. 62%,增产点次达64. 3%。该品种萌芽性优,商品薯率为87. 3%,薯块烘干率为33. 92%,淀粉含量为23. 15%,薯块熟食适口性评分为73. 8分,抗茎线虫病、中抗根腐病、感黑斑病,薯块耐贮藏。通过采用培育壮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技术措施可进一步提高彭苏3号的产量。  相似文献   
60.
在农户生产田中按2个栽植密度(3.75、4.8万株/hm2)探讨2个鲜食甘薯品种(西农431、济薯18号)的商品化生产效应.结果表明,西农431具有较高的商品薯产量,在普通基肥基础上增施硫酸钾225 kg/hm2,当栽植密度为4.8万株/hm2时,西农431商品薯产量为18 675 kg/hm2,济薯18号商品薯产量为6 91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