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宁紫薯1号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育成的一个紫心甘薯新品种。该品种的薯块平均干物率27.2%,薯块花青素含量22.41mg/100g,总可溶性糖含量5.6%,抗茎线虫病和根腐病。2005年3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2006年通过了江苏省甘薯品种鉴定,目前已获得了国家新品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92.
为了探明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苏薯11号的高产生理特性,对该品种的群体生长特征及个体发育特点进行了动态比较研究.以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苏薯11号为材料,苏渝303和南薯88作对照,动态比较分析了其高产生理特性.研究显示苏薯11号具有栽后地上部早生快发,前期茎叶生长快并形成较多分枝,中期比较平稳,后期下降缓慢;地下部结薯早,薯块膨大早且保持较高增长速率和较长的持续时间.群体结构保持较高的相对生长率,叶面积指数和净同化率也是其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苏薯11号具有"源"强、"库"大,"流"畅的特点,这些群体生理特性为其高产栽培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3.
为了充实甘薯的基因库,1977—1985年我所先后从国外引进了86份甘薯种质资源,并对这批材料进行了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以及品质分析和配合力分析,从中筛选出几个优良的材料。1.南丰(农林34号):1975年由日本九  相似文献   
94.
对部分甘薯品种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1) 甘薯品种(系)间薯块内的淀粉、蛋白质、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可溶性糖等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2) 环境条件对甘薯营养成分有一定的影响。同一品种在不同地点种植,其薯块内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种植,其薯块内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差异较大,而淀粉、维生素C含量差异较小;(3) 薯块内的蛋白质含量与17种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5.
食用甘薯新品种苏薯2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薯22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万9902-7×浙薯132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1个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苏薯22号的块根平均干物率为24.2%,鲜薯总可溶性糖含量5.13%、胡萝卜素含量57.0 mg/kg。该品种具有鲜薯产量高、商品性好、熟食品质优、耐贮藏等特点,2014年2月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96.
紫甘薯花色甙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紫甘薯花色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花色甙具有一般花色甙类色素的光谱特性,在pH值3.0以下的水溶液中呈现稳定红色,蔗糖和抗坏血酸都有使其增色的效应,金属离子Fe^2 、Fe^3 和Al^3 对其无不良影响,其耐还原性强,尤其是耐热性和耐光性较好,是一种提取优质天然红色素的上好原料。  相似文献   
97.
甘薯品种宁薯192的高产生理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宁薯192为研究对象,以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食用型甘薯品种苏薯8号为对照品种,在南京的土壤条件下对宁薯192的高产生理与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高产生理特性为栽后发根还苗快,茎叶生长势旺,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在整个生育期中均高于对照品种苏薯8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表明,肥料处理间的生物产量差异极显著,生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栽插密度对总薯块数、商品薯块数、单薯块重有显著的影响,总薯块数及商品薯块数随栽插密度的提高而增加。肥料和密度对各性状均没有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98.
宁薯192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苏薯5号为母本、苏薯4号为父本杂交后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属高产烘烤食用型甘薯品种。该品种于2003年和2004年先后通过江苏省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99.
甘薯抗黑斑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抗黑斑病育种研究进展谢一芝邱瑞镰戴起伟张黎玉徐品莲吴纪中(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210014)甘薯黑斑病(CeratocystisfimbriataElisetHalsted)是为害甘薯最普遍而严重的病害。该病于1890年首次由Halsted在美...  相似文献   
100.
利用苏薯16号和宁紫薯4号两个鲜食甘薯品种比较了不同肥料配比处理对薯块产量和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P-K(16-8-18)复合肥600 kg·hm-2配施硫酸钾75 kg·hm-2,两个品种鲜薯产量最高,分别比对照相增产14.9%和23.5%。复合肥配施有机肥对提高苏薯16号的鲜薯产量没有明显效果,而宁紫薯4号的鲜薯产量增加显著。配施有机肥可改善苏薯16号的食用品质,而对宁紫薯4号没有效果。配施有机肥的处理,两个品种的薯块烘干率略有降低。建议鲜食甘薯生产时,正常条件下一次性施基肥即可,N-P-K(16-8-18)复合肥600 kg·hm-2、硫酸钾75 kg·hm-2、有机肥15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