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采用浸叶法测定10种杀虫剂对海南省海口、三亚、儋州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10种药剂对海口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氟啶脲>多杀菌素>茚虫威>虫螨腈>阿维菌素>丁醚脲>虫酰肼>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三亚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多杀菌素>氟啶脲>茚虫威>虫螨腈>阿维菌素>虫酰肼>丁醚脲>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儋州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多杀菌素>茚虫威>氟啶脲>虫螨腈>阿维菌素>丁醚脲>虫酰肼>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3个地区  相似文献   
32.
随着经济贸易及各方面交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海南岛面临越来越大外来生物入侵的压力,呈现出传入数量大、种类多、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损失重等特点;提出"预防为主、及早发现、消灭和控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3.
不同小菜蛾性诱剂诱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性诱剂能有效诱杀小菜蛾的成虫,减轻其发生为害,并降低农药用量。通过大田实验,对6种小菜蛾性诱剂品种的诱捕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30d内,诱芯A、B、F的日平均诱蛾量相近,极显著高于诱芯C、E、D,它们在诱蛾灵敏度和最高单日诱捕量方面的差异亦然。但在不同时段内,其诱捕性能表现各异。在1-10d内,诱芯A显著高于B、F,诱芯E、C 显著高于诱芯D;11-20d内,诱芯A和诱芯B的诱捕量相近,诱芯F的诱捕量较低,诱芯E高于C、D;21-30d内,诱芯A、B、F的诱捕量相似,但是以诱芯B的略高于A、F。  相似文献   
34.
瓜实蝇为害对苦瓜产量的影响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棚笼罩,人工接虫试验,确定了瓜实蝇种群发生密度对苦瓜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瓜实蝇为害对苦瓜平均单果长度和平均最粗处周长无影响,而与苦瓜数量和产量显著相关.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苦瓜数量和重量显著下降.在研究产量损失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产量水平下苦瓜的经济允许损害水平和瓜实蝇防治的经济阈值.当产量为1 500 kg/667m2时,苦瓜的经济允许损害水平为13.07%,瓜实蝇防治的经济阈值为2对成虫.  相似文献   
35.
用10%氯虫酰肼微乳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甜菜夜蛾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不仅速效性较好,药后第3天相对防效可达99.24%,持效期也较长,药后第14天的相对防效仍维持在94.00%,且对作物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36.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香蕉枯萎病在海南省发病程度逐年加重,扩散蔓延速度快,成为海南省香蕉产业的最大威胁。根据多年的实践,认为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香蕉抽蕾前20d,抽蕾期、抽蕾后20d连续用必扑尔防治处理叶斑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必扑尔防治香蕉叶斑效果良好,可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8.
黄守瓜是海南葫芦科作物的主要害虫,笔者曾用甲胺磷、敌敌畏、杀虫双、兴农1号针剂等进行防治、效果甚微。1999年8月16日,采用美国陶氏公司生产的农地乐进行防治,取得良好的防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52.50%农地乐EC(美国陶...  相似文献   
39.
贮存蛋白是昆虫体内一类特异性蛋白质,幼虫或若虫期的脂肪体内合成,并释入血淋巴中。化蛹时经脂肪体摄取,在细胞中以蛋白颗粒形式贮藏,贮存蛋白对成虫的变态发育和生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昆虫贮存蛋白分类和功能,其主要功能包括蛋白质和氨基酸储存库、参与表皮的形成、载体运输功能及其它功能,进一步分析了贮存蛋白的调节机理。  相似文献   
40.
对琼海、乐东、三亚等主要鲜食玉米种植区为害玉米的蛀果性害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海南鲜食玉米蛀果性害虫主要有4种,隶属鳞翅目夜蛾科和螟蛾科。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田间为害率最高达72.2%,其次顺序为粘虫、棉铃虫和条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