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采用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核桃(Juglans regia L.)雌花芽生理分化期的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对比早实核桃与晚实核桃生理分化阶段营养物质含量的不同,从而为生产上调控核桃雌花芽分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核桃雌花芽生理分化阶段可溶性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淀粉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整体上升的趋势。通过不同品种间营养物质含量的比较可知,在核桃雌花生理分化阶段,早实核桃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淀粉含量高于晚实核桃,但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于晚实核桃。  相似文献   
22.
以6个核桃品种的青皮为试验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对不同时期、不同品种核桃青皮的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以期为开发利用核桃青皮多糖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通过试验发现:果壳硬化期核桃青皮多糖含量最高,其中"珍珠香"的多糖含量达12.99%;其次是果实速长期,其中"赞美"的多糖含量最高,为6.86%;成熟期的多糖含量最低,其中"艺核1号"麻核桃多糖含量仅1.73%;在6个品种中,"赞美"青皮的多糖含量始终高于其他绝大多数品种,"艺核1号"青皮多糖含量始终最低。  相似文献   
23.
辣椒开花结果期对干旱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遮雨网室以辣椒品种串串香、世纪红作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抗干旱能力的辣椒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效应.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辣椒叶片的叶绿素(Chl)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呈增加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活性则先升高后降低.品种串串香比世纪红有着相对较高的Chl含量、Pro含量及SOD 和POD活性(或活性的增幅),相对较低的MDA含量,表明串串香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相对较强,世纪红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4.
综述了中国蔬菜无土栽培基质的发展历史和基质的来源、成分与选择标准;总结了评价栽培基质优势的主要方法,包括:测定基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研究基质对蔬菜生产性状和农艺性状的影响,把基质的理化性质研究与蔬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指标研究相结合,研究基质和营养液共同对蔬菜品质及环境的影响,研究基质的经济性状;提出今后基质研究的基本方向是:加强对使用效果好、成本低的基质研究,向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方向发展,向经济环保型基质方向发展,向快速、简单、无公害的基质消毒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5.
综述目前用于蔬菜抗性研究的各种方法及鉴定的各种指标,并对这些方法和指标进行评论,同时对今后有关研究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6.
黄土高原发展集水农业的意义及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黄土高原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对本区发展集水农业意义进行了讨论,。并系统 黄土高原发展集水农业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7.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得到番茄SUT1基因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不同器官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叶片和果柄中SUT1基因表达量高于果实中;不同栽培措施对番茄SUT1表达量的影响各不相同,营养液的EC值较低水平时(1.8 dS?m-1)SUT1基因表达量高于EC值较高水平时(3.0 dS?m-1)、栽培密度较高时SUT1基因表达量高于栽培密度较低时、不摘叶时SUT1基因的表达量高于1/3摘叶及1/2摘叶,均一摘叶高于下叶摘叶。品种对SUT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比较复杂,叶片中莱邦索﹥麗容,而果柄和果实中反之,表明莱邦索比麗容更有利于蔗糖的转运和蔗糖在果实中的累积。SUT1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与番茄的单株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8.
以轮作7 a的蚕豆/玉米/甘薯旱三熟种植模式下的蚕豆农田(Vicia faba L)为研究对象,设置平作(T)、垄作(R)、平作+秸秆半量覆盖(TS1)、垄作+秸秆半量覆盖(RS1)、平作+秸秆全量覆盖(TS2)、垄作+秸秆全量覆盖(RS2)6个处理,测定了不同耕作模式下蚕豆各器官的碳氮含量、碳氮储量以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平作(T)相比,垄作、秸秆覆盖均能提高蚕豆的碳储量和氮储量,蚕豆单株碳、氮储量以垄作加秸秆覆盖(RS2)处理最高,较平作(T)分别增加了52.05%和59.99%;垄作(R)较平作加全量秸秆覆盖处理(TS2)的籽粒氮含量提高5.9%,平作(T)较平作加全量秸秆覆盖处理(TS2)的籽粒氮含量提高了10.25%;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RS2TS2RS1RTS1T;垄作、秸秆覆盖均显著提高蚕豆产量,RS2的产量较T处理显著提高了51.97%,保护性耕作措施下的蚕豆平均产量为2 619.15 kg·hm~(-2),且产量与农艺性状指标都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所有指标来看,在不同耕作模式中,以垄作加全量秸秆覆盖(RS2)处理对于增加蚕豆各器官碳氮储量及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效果最明显,进而促进蚕豆增产。  相似文献   
29.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内蒙古自治区2000-200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并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2010-2019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安全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承载力明显减弱,而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出现了生态赤字,这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其发展是以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代价,特别是对可再生资源(主要是耕地)和不可再生资源(能源)的过度开发.因此,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足迹进行动态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论西部地区现代农作制度发展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西部地区农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本区现代农作制度的7种主要发展模式,即:节水型农作制度、设施型农作制度、保护型农作制度、循环型农作制度、特色型农作制度、绿色型农作制度和观光型农作制度;并提出了实现西部地区农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