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8篇
  11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将从培养瓶中移出的冬季(12-1月)或春季(3-4月)的香蕉组培苗置于大棚内,并在4种蔗荫水平下进行假植炼苗,相以强分别为100%(S100),33%(S33),10%(S10),3(S3)的光照条件。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下,单株香蕉苗的鲜茎重、鲜叶重、鲜根重、总鲜重、干茎重、干叶重、干根重和总干重都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的生物量性状对光照强度的反应程度不同,冬季或春季遮荫均不利于单株香蕉苗的物质生产,且随遮荫程度的加重,影响愈大,同时荫还改变物质运输分配到各器官的比例。此外,春季与冬季相比,春季地上部各器官物质积累大于冬季,而冬季地下部根系的物质积累又要大于春季地下部的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32.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然而目前,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乡村发展的人才短缺问题日渐显现。农民工回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有效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改善农民思想素质。而目前农民工回流还存在着政府重视程度不足、政策宣传度不高以及措施力度还需加大等问题,迫切需要用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去审视和推进农民工回引工作。通过建立农民工信息收集和数据管理系统、建立乡村发展需求对接机制、建立优秀农民工进入体制内的“绿色通道”等措施,让曾经“走出乡村”的优秀农民工“走回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33.
选取耐盐性较强的水稻株系‘Fl478’、‘JX99’、‘Pokkali’和盐敏感型品种‘IR29’,设置 6 个 NaCl 浓度梯度处理, 分别为 0、0.1%、0.2%、0.3%、0.4%、0.5%,采用桶栽土培的方法培育至孕穗期,研究盐胁迫对孕穗期水稻植株不同 器官 Na+ 、K+ 分配规律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胁迫下水稻株系不同器官 Na+ ,K+ 的积累效应存在差异,水稻 株系耐盐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根系,而叶鞘对 Na+ 、K+ 的吸收与分配的差异明显。(2)耐盐植株根系聚 Na+ 能力较强, 叶片、叶鞘积累较多的 K+ ,而感盐品种根系积累 K+ 和 Na+ 以缓解根系渗透胁迫,调节根系 Na+ /K+ 平衡稳态,保持水稻 正常的代谢活动。(3)叶鞘是水稻植株关键的 Na+ -K+ 调库,通过吸收和分配 Na+ 来调节根、叶、叶鞘 Na+ /K+ 平衡以提 高水稻耐盐性。(4)耐盐株系叶鞘向叶片选择运输 K+ 的能力、限 Na+ 运输能力强于盐敏感品种,叶鞘对 Na+ 、K+ 吸收 与分配运输能力的大小,决定水稻株系的耐盐性,具体表现耐盐品种叶鞘向吸收与运输 K+ 能力较强、根系限 Na+ 能力 显著高于感盐植株。(5)0.4%~0.5%盐浓度限制水稻叶鞘 Na+ -K+ 库吸收与分配能力,各组织中 Na+ /K+ 失衡,植株耐盐 性降低,受盐害程度加深。(6)盐胁迫促进水稻株系叶鞘向根系吸收较多 Na+ 和向叶片、根系输出 K+ ,却限制 Na+ 对 叶片的分配,保证根系保持较高的 K+ /Na+ ,耐盐幼嫩叶片积累较多的 K+ 以维持叶片组织保卫细胞渗透平衡,保证水稻 植株获得生活必需的光合原料,而盐敏感植株积累的 K+ 主要用于缓解组织渗透胁迫,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宫腔镜术后两种剂量戌酸雌二醇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86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采用宫腔镜治疗,术后第3天服用8 mg/d(对照组)或16 mg/d(观察组)戌酸雌二醇,连用21d,后5d加用10 mg/d黄体酮,共3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复发率、子宫体积、月经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0% vs67.4%),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6.3% vs 34.9%),子宫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43.85±7.39) cm3 vs (38.56±5.28) cm3],治疗后第1~3个月的月经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 mg/d戊酸雌二醇可有效预防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35.
通过稻草生料栽培法试验,研究了温度对不同侧耳品种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月积温、月最高温度、月最低温度与肺形侧耳的生物学效率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酷暑1号和假姬菇10号的相关关系不明显。在湛江地区栽培侧耳,假姬菇10号为典型的低温型品种,其适宜温度为5.5~29.0℃,最适温度为9.9~26.4℃,生物学效率达95%以上;肺形侧耳为高温型品种,其适宜温度为21.5~34.9℃,最适温度为23.6~34.3℃,生物学效率达61%以上;酷暑1号为中温型品种,其适宜温度为5.5~32.0℃,最适温度为12.5~32.2℃,生物学效率达65%以上。指出1~2月份和12月份适宜栽培假姬菇10号,6~9月份适宜栽培肺形侧耳,而酷暑1号的适应性较广,有8个月的适宜栽培期。  相似文献   
36.
37.
盐胁迫下海水稻抗逆生理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水稻品种‘FL478’‘JX99’‘Pokkali’和盐敏感品种‘IR29’为材料,设置6个土壤含盐量(0 g·kg-1、1 g·kg-1、2 g·kg-1、3 g·kg-1、4 g·kg-1、5 g·kg-1),在防雨大棚下进行盆栽试验,孕穗期测定水稻叶片的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鸟氨酸-δ-氨基转移酶(δ-O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旨在探讨盐胁迫下海水稻渗透调节物质、抗逆酶与海水稻耐盐性的关系,为海水稻耐盐基因的发掘和耐盐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盐胁迫抑制了海水稻叶绿素的合成与积累,表现为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盐胁迫梯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其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盐敏感水稻品种。2)海水稻和盐敏感水稻的可溶性糖对盐胁迫的响应差异显著,其中土壤含盐量0~3 g·kg-1胁迫下,盐敏感水稻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显著高于海水稻,但是在土壤含盐量4~5 g·kg-1下,海水稻叶片的可溶性糖积累量显著高于盐敏感水稻品种。3)随盐胁迫加剧海水稻和盐敏感水稻叶片的丙二醛积累,造成细胞膜透性逐渐增大,但是海水稻品种丙二醛的积累量显著低于盐敏感对照,这表明海水稻叶片细胞膜损伤较小。4)盐胁迫下,4个水稻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和P5CS、δ-OAT、SOD活性随盐胁迫浓度增加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的趋势,海水稻和盐敏感水稻分别在3 g·kg-1、2 g·kg-1盐浓度达到峰值,而海水稻植株的游离脯氨酸积累量、P5CS、δ-OAT和SOD活性显著高于盐敏感水稻。5)盐胁迫下海水稻可溶性糖、脯氨酸和P5CS之间呈极显著正的简单相关和偏相关性。因此,海水稻的抗盐性为生理性耐盐:在盐胁迫下,植株脯氨酸合成酶P5CS和δ-OAT均被激活,脯氨酸合成的两个途径(谷氨酸→脯氨酸和鸟氨酸→脯氨酸)同时增强,促使植株游离脯氨酸的快速积累。同时,由于植株游离脯氨酸快速积累,也助于植株SOD活性的激活,有效降低活性氧的积累,并通过合成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协同缓解渗透胁迫,而表现为较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38.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池塘养殖废水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表面流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水产养殖池塘排放的废水,以减少水产养殖废水对周围水域环境的污染.结果表明,经湿地净化处理后,养殖废水中总氮、总磷、CODMn、氨氮分别从2.32、0.50、14.88、0.61 mg/L降至0.98、0.18、9.72、0.30 mg/L,叶绿素a从369.6 μg/L降至61.78 μg/L,水质明显得到净化.湿地植物存活时组织氮、磷含量明显高于死亡时,湿地植物死亡时梭鱼草、黄菖蒲、小香蒲的组织氮含量分别仅为存活时的18.8%、26.8%、38.1%.湿地植物死亡时收割可去除氮、磷含量分别为11.68 g/m2和4.81 g/m2,再力花去除氮、磷能力最强.在湿地植物死亡前收割能够提高湿地植物吸收所贡献的净化率.  相似文献   
39.
影响粤西甘蔗糖分的主要气象因子和糖分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粤西甘蔗糖分与气象条件进行相关分析、趋势分析和阶段分析,得出影响粤西甘蔗糖分的主要气象因子是10、11 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和11、12 月的雨日,用多重回归建立糖分预测经验方程,历史拟合及预测效果好。针对不利的气象条件提出了生产对策。  相似文献   
40.
太湖梅梁湾大型生态控藻围栏内鲢鳙的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营养化湖泊围栏养殖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控制蓝藻水华在生物操纵示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2004和2005年,研究了太湖梅梁湾生态修复区内大型生物控藻围栏中鲢鳙的季节生长特征,分析了影响其生长的因素。结果表明,鲢鳙生长受养殖密度的影响很大,鲢在养殖密度低的2004年和养殖密度高的2005年的日均增重分别为6.07 g和4.30 g,鳙则分别为11.29 g和5.09 g。鳙的生长速度比鲢快,但受密度影响的程度比鲢大。从季节变化来看,鲢属于单峰型生长,生长速度和水温显著正相关;而鳙一年中呈现出2个生长高峰期,分别在5~6月和9~10月,夏季爆发的蓝藻水华对鳙的生长速度有所抑制。为使当年投放的鱼苗在年底能达到出售的商品规格,太湖梅梁湾水域围栏养殖鲢鳙的初始鱼苗投放密度应低于12 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