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6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东亚飞蝗对马拉硫磷抗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拉硫磷是当前防治东亚飞蝗的主要农药。通过东亚飞蝗对马拉硫磷的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用点滴法测定东亚飞蝗抗性为2.9倍,用浸虫法测定东亚飞蝗抗性为4.5倍。  相似文献   
22.
甘草地膜覆盖穴播栽培后,10cm土层地温明显高于露地,特别是春季有沙尘暴和寒流袭击时,能有效的提高地温,保护幼苗的正常生长;同一时期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均高于露地,具有明显的保墒效应,尤其浅层土壤(10cm深度)含水量高,保墒效果更好;植株地上高度、主根长度、芦径粗度明显高于露地,生长发育良好,植株生长茂盛,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均较高,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23.
“高效鱼虫灭”对草鱼,白鲢越冬鱼种48-72h的Tlm分别为2.5、2.33ml/m^3,安全浓度分别为0.75、0.699ml/m^3;对草鱼,白鲢越冬鱼种72h的最低致死浓度均为0.5-1ml/m^3,致死率分别为20%、25%;对鳙鱼越冬鱼种的最低致死浓度大于3ml/m^3;青虾,淡水白鲳、枝角类对高效鱼虫灭敏感。  相似文献   
24.
植物离体培养物中鱼藤酮的分离与HPLC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鱼藤(Derris elliptica (Roxb.)Benth.)和西非灰毛豆(Tephrosia vogelii Hook.f.)离体培养物经9:1CHCl3/MeOH溶剂提取,C-18柱层析分离后,在室温条件下以66:34MeOH/H2O或42:58CH3CN/H2O为流动相,支样品进行反相柱HPLC分析。结果表明,毛鱼藤和西百灰毛豆的愈伤组织均能合成鱼藤酮,但含量相当低,分别为17.4μg/g,1.8μg/g干重。经诱导生根分化的毛鱼藤愈伤组织鱼藤酮含量达136.2μg/g干重,为愈伤组织含量的7.8倍。西非灰毛豆悬浮培养物的鱼藤酮含量虽比愈伤组织有很大提高,但还不及毛鱼藤愈伤组织含量。结果表明,植物的基因类型在次生代谢上起重要作用,同时离体组织或细胞的分化有助于鱼藤酮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25.
以丙烯酰胺(AM)和马来酸酐(MAH)为单体M,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C,过硫酸钾为引发剂I,在一定中和度下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酰胺/马来酸酐共聚高吸水树脂PAMMAH,并进行了吸液性能研究,得到最优合成条件为:R(n (AM):n(MAH))=5:1,WM=25%,WC=0.02%,WI=0.4%,N=130%,30℃(4 h)→60℃(4 h)→80℃(3 h).最大吸液性能为:吸蒸馏水倍率Qw=3 193 g/s,吸0.9%NaCl盐水倍率Qs=213 g/g.PAMMAH树脂的吸蒸馏水倍率、吸0.9%NaCl盐水倍率与吸液时间的关系为:Qw=1 174.15 t0.2511和Qs=68.86 t0.2127.  相似文献   
26.
27.
圆口铜鱼维氏气单孢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濒死圆口铜鱼的脾和肾病灶部位分离优势菌,进行纯化分离并开展生理生化鉴定、16S r DNA序列分析以及常用抗生素药物的药敏性筛选,以期丰富圆口铜鱼病害防治的基础资料。分离出的1株优势菌在BHI固体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滑的灰白色圆形菌落,边缘整齐、不透明、稍隆起;序列长度为1 399 bp,与维氏气单孢菌的同源性为100%,与维氏气单孢菌(KT964297.1;KJ650080.1;KM362731.1)聚为一支,置信度99。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菌株为维氏气单孢菌。该菌株对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对利福平中度敏感,对新霉素等9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28.
根据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血卵涡鞕虫在GenBank中已发表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2对引物,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WSSV和血卵涡鞕虫的多重PCR方法,即通过一次PCR反应,同时扩增WSSV和血卵涡鞕虫2种病原的核酸。应用该方法分别对已知WSSV和血卵涡鞕虫阳性的样品进行PCR扩增,分别扩增出了2条特异性带———467 bp(WSSV)和168 bp(血卵涡鞕虫),与实验设计相符,且与常规PCR检测结果一致。特异性实验结果也表明,该方法对WSSV和血卵涡鞕虫的检测均具很好的特异性,而对三疣梭子蟹其它常见病原、梭子蟹DNA样本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10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结果与常规PCR检测结果符合率达到100%,说明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以用于三疣梭子蟹2种病原的快速检测和鉴别诊断,对养殖三疣梭子蟹的疾病及时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为解决梭子蟹单筐养殖模式下的自动投饲问题,设计了一套轨道式自动投饲系统。自动投饲系统由行走系统、投饲机、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在单片机系统的控制下,行车由直流电机驱动在轨道上行走,当行车上的定位传感器感应到养殖筐边沿上的定位识别板后,投饲机对一排养殖筐同时下料。当行车走到轨道末端时,行程开关可控制行车停止前进,避免行车脱轨。试验结果表明:自动投料系统实现了定量定位自动下料,称料误差在0.3 g以内,投料精度为97%,定位识别率为100%。当水位在0.5 m范围内变化时,定位误差小于3.5 cm,满足梭子蟹单筐养殖自动投喂的要求。  相似文献   
30.
海产蟹类血卵涡鞭虫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寄生于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中的血卵涡鞭虫虫体为抗原,制备了多克隆血清抗体.抗体经健康梭子蟹血淋巴吸附处理后,间接ELISA检测效价达7 680.应用该抗体建立了血卵涡鞭虫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FAT).采用常规显微镜检、PCR及IFAT 3种方法对采集的养殖青蟹、梭子蟹及海捕梭子蟹等18个样本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常规显微镜检阳性检出率为33.3%,而IFAT及PCR检测阳性率77.8%,符合率达100%;阳性虫体被染上黄绿色荧光,而正常梭子蟹血细胞则未被染色;可检测到血卵涡鞭虫不同生活阶段的营养体、腰鞭孢子及合孢体阶段.为血卵涡鞭虫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生活史研究提供了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