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9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6篇
  13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为了确定南方浒苔(Ulva meridionalis)对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效率、最适藻体密度和最佳处理时长。[方法]实验以模拟水产养殖废水为藻体培养液,设置0.5、1.0、1.5、2.0、2.5 g/L(实验组)和0 g/L(对照组) 共6个藻体密度梯度,培养于bluepard生化培养箱内,在第0, 12, 24,36,48,60,72 h测定藻体培养液中NH4+-N、NO2--N、NO3--N、PO4--P的浓度。[结果]结果显示,南方浒苔对水产养殖废水具有显著的净化效果(P<0.05),其中净化养殖废水最适藻体密度为2.5 g/L。在南方浒苔最适藻体密度下有效净化水产养殖废水中NH4+-N、NO2--N、NO3--N、PO4--P时最佳处理时长分别为24、60、48、72 h,其去除率分别可达96.02%、51.83%、80.85%、97.67%。同时,南方浒苔对不同形式无机氮的吸收效率会受到水产养殖废水中不同氮源组成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先吸收 NH4+-N再吸收NO3--N 最后吸收NO2--N。[结论]研究表明,藻体密度为2.5 g/L的南方浒苔在水产养殖废水中处理72 h对废水中氮磷净化效果最佳。[意义]本研究可为生物净化水产养殖废水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2.
流沙湾养殖结构优化与生态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一种贝-鱼-藻养殖结构优化与生态环境生物修复系统,该系统通过网栏设置33.3hm2半封闭的养殖海区进行试验研究,在示范海区内设置3个功能不同的养殖区,贝类养殖与珍珠培育区、鱼类网箱养殖区、大型海藻栽培区,进行鱼类与大型海藻间养和珍珠培育。经过10个月的结构优化养殖和生态环境生物修复控制,示范海区水域水质和生物环境得以明显改善。示范海区透明度显著高于毗邻海区(P<0.05),悬浮物含量显著低于毗邻海区(P<0.05);示范海区总氮、总磷营养盐浓度随养殖期的延长逐渐升高,到9月份达到最高值,以后则逐渐下降;示范海区水域浮游生物数量随养殖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浮游生物量明显高于毗邻海区(P<0.05)。示范海区养殖生物生长良好,共收获鱼类21365kg、大型海藻3091.3kg、珍珠33.5kg。育珠贝存活率为73.9%、育珠贝留核率为49.9%,优质珠比率13.7%、珠层厚度平均472μm,珍珠质量明显提高。示范海区光能利用率为0.20%,总能量转化效率为34.58%,单位净产量耗总能为2.8919MJ/kg。  相似文献   
43.
云纹石斑鱼工厂化健康育苗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俗称草斑、油斑,属鲈形目,石斑鱼属,为冷暖水性(适应水温5~32℃)礁栖鱼类,其肉味鲜美、是海水石斑鱼类中的极品。它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适应  相似文献   
44.
秸秆还田对麦粱两熟农田土壤团聚体特征的短期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冬小麦—夏高粱种植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农业两熟制系统,是山西省杂粮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为阐明该种植系统农田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及稳定性对秸秆还田量的短期响应,试验基于麦粱种植系统,分析了不还田(CK)、半量还田(HR)和全量还田(WR)对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特征和稳定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能够显著降低0—30 cm土层 > 10 mm和 < 0.25 mm粒级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加0.25~2 mm各亚粒级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同时显著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和不稳定团粒指数(p < 0.05);全量秸秆还田后较半量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特征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但对10—20,20—30 cm土层改善效果逐渐减弱;全量还田相比半量还田,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和大团聚体(> 0.25 mm)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2.2%,23.0%和5.3%,并显著提升了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和大团聚体(> 0.25 mm)含量,降低了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p < 0.05)。此外,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含水量和作物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 < 0.05)。综合表明,全量还田在短期年限内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改善晋中区麦粱两熟农田土壤团粒结构和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5.
研究温度、光照周期以及盐度对刚毛藻生长的影响,以确定其最适应的生长环境。在实验室智能光照培养箱的培养环境下,用单因子实验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光照周期以及不同盐度对刚毛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刚毛藻最适温度条件为19.9~24.9℃,在温度为14.9℃和29.9℃时,刚毛藻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但依旧可以正常生长。当温度达到4.9℃时,刚毛藻出现负生长现象;刚毛藻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无法生存,但是当有光照的情况下,即使从来都没有接触到黑暗的环境,它都可以自然生长,当光照周期为12L∶12D时,其生长速度最快;而盐度对刚毛藻生长速度的影响虽然很显著,但刚毛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极其广泛,其在盐度为10‰~45‰的条件下均可以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6.
研究了湛江半日潮红树林区地埋管网系统中3种保育密度对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中华乌塘鳢初始体质量为(45.39±2.36)g,体长为(12.51±0.35)cm,保育密度为A组4.3 kg·m~(-3)、B组5.0 kg·m~(-3)、C组5.7 kg·m~(-3),设置3个重复,保育周期80 d。结果表明,养殖终末各密度组的成活率在94.9%以上;各密度组间终末体长、特定生长率、体长增长率、肥满度、平均日增重以及增重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A组终末体质量显著高于C组(P0.05);C组饵料转化率显著高于A组(P0.05)。各密度组间终末体长变异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保育密度的增加各密度组间终末体质量变异系数升高,A组显著低于B组、C组(P0.05)。A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C组(P0.05),A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B组、C组(P0.05)。  相似文献   
47.
东南亚热带玉米种质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东南亚引进的21份热带玉米种质通过田间种植,对其株高等9个性状进行综合鉴定与评价,为热带玉米种质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和物质基础。设2行区,小区面积4.2 m~2,不设重复,人工播种,单株留苗。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产量、穗粒数、穗位高、穗长等方面都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抽雄期和成熟期对供试品种的千粒重、穗粒数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试验筛选出大穗丰产品种、大粒丰产品种、矮秆丰产品种各4个,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优异种质材料5个。该试验中,泰国种质材料表现突出,可为育种家对东南亚热带玉米种质材料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HJ-1A卫星CCD1数据具有免费、高空间分辨率等优点,但是由于受大气的影响,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失真。为了提高CCD1数据的提取精度,就必须对其进行大气校正。本文利用6S模型对2013年9月30日的HJ-1A卫星CCD1数据进行了大气校正,并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地表反射率数据对比2个方面对校正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NDVI的标准差校正前为0.179866,校正后为0.247689,大气校正能够有效地降低大气对遥感图像造成的影响,图像的层次更加丰富;在滇池的建筑物、水体、植被3种地物中分别选取1个像元,获得CCD1数据和MODIS数据分别在这3个像元上的反射率值。3种地物的地表反射率在2种数据中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4个波段的误差均在15%左右。对于水体,波段3和波段4的误差较小(10%),建议在进行滇池水质参数反演时尽量选用3、4波段。利用经过大气校正后的CCD1数据计算NDVI并结合密度分割的方法对滇池蓝藻信息进行了提取,提取的结果与滇池蓝藻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7703,说明利用HJ-1A卫星CCD1数据可以快速、动态地监测滇池蓝藻暴发。  相似文献   
49.
为研究4种常见的糖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肠道消化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为(0.36±0.02) 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从多种糖类中选择常见的4种糖(葡萄糖、果糖、淀粉、蔗糖)作为糖源配制饲料,实验共计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养殖周期为56 d,每种糖源的添加量为20%。结果显示,(1)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淀粉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但各组间的肝体比和含肉率无显著差异。全虾体成分,蔗糖组的粗脂肪显著低于其他3组,葡萄糖组的灰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粗蛋白与水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2)各组间对虾肠道的脂肪酶活性,淀粉组与蔗糖组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及果糖组,胃蛋白酶活性方面,淀粉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3)各组间凡纳滨对虾肠道的OTU、Ace指数及Chao指数无显著差异,Shannon指数淀粉组及蔗糖组显著高于葡萄糖组,Simpson指数淀粉组显著低于蔗糖组,而蔗糖组又显著低于葡萄糖组。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但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在纲水平上,各处理组间的对虾肠道菌群的差异性较显著,淀粉组对虾肠道中黄杆菌纲(Flavobacteri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及噬纤维菌纲(Cytophagia)是明显高于蔗糖组与葡萄糖组。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对淀粉和蔗糖的吸收利用优于葡萄糖和果糖,同时,淀粉和蔗糖对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影响,淀粉和蔗糖为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适宜糖源。  相似文献   
50.
木薯花叶病(CMD)是由双生病毒引起的,是木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可由烟粉虱携带病毒传播.作者于2019年和2020年采用踩踏调查和五点取样法,对贵州望谟的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贵州)备份基地的木薯种质资源进行木薯花叶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和烟粉虱种群数量调查.结果表明,2019年共计12个发病种质,平均发病率在8%~55.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