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为研究博斯腾湖河鲈(Perca fluviatilis)早期发育阶段繁殖水域的生境特征,于2014年3-4月对白海子及相邻水域的水体理化因子、鱼类组成、高等水生植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鲈在3月进入繁殖期,4月结束;虽然鱼类种类组成相似,但繁殖期白海子河鲈优势度明显高于相邻水域,白海子是河鲈主要繁殖水域;繁殖期水温8~17℃,繁殖盛期水温11~14℃,繁殖水深(1.4±0.2)m,DO(6.8±0.1)mg/L,pH 7.9,电导率(46.5±0.4)ms/m,矿化度(351.7±2.4)mg/L,总磷(0.02±0.00)mg/L,总氮(1.18±0.07)mg/L,氨氮(0.98±0.00)mg/L,叶绿素a(0.32±0.01)μg/L;白海子高等水生植物由臭轮藻(Chara foetida)单一群落构成,覆盖率约88.1%,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6154.7 ind/m~2和8346.4 g/m~2,相邻水域则由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mus)和白睡莲(Nymphaea alba Linn)等群落构成,覆盖率约66.7%,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71.7 ind/m2和2 097.8 g/m~2。白海子采集底栖动物5种,为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 Larve)幼虫、小斑蜻(Libellula quadrimaculata)幼虫、长叶瘦蟌(Ischnura elegans)幼虫、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和扁旋螺(Gyraulus comperssus),总密度和总生物量分别为23 150 ind/m~2、76.663 g/m~2;其中,栖于底泥的底栖动物仅羽摇蚊幼虫,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36.0±117.2)ind/m~2、(7.478±1.320)g/m~2,附着于臭轮藻茎叶表面的底栖动物有羽摇蚊幼虫、小斑蜻幼虫、长叶瘦蟌幼虫、耳萝卜螺和扁旋螺,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2 414 ind/m~2、69.185 g/m~2。相邻水域底泥及水生植物茎叶表面均未采集到底栖动物。水温、透明度及水深是影响河鲈繁殖水域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素,而附卵基质则是主要的生物因素;河鲈选择臭轮藻作为附卵基质有着明显的倾向性,其在避害、栖息、摄食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22.
Google Earth和GPS在渔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免费版Google Earth软件搜索出拟调查区域,获得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和交通道路等影像资料,结合渔业资源调查的要求,规划并标示出拟调查采样点和行车、行船路线,使调查路线和工作方案得以优化并可生成被称为地标文件的电子地图。通过GPSBabelGUI等格式转换软件,将地标文件转换成GPS仪可以识别的gdb、gpx等格式的文件。在渔业资源调查中,用GPS仪打开这些格式转换好的文件,即可实现调查点、调查路线的实时导航和调查点的精确定位等功能。  相似文献   
23.
使用免费版Google Earth软件搜索出拟调查区域,获得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和交通道路等影像资料,结合渔业资源调查的要求,规划并标示出拟调查采样点和行车、行船路线,使调查路线和工作方案得以优化并可生成被称为地标文件的电子地图。通过GPSBabelGUI等格式转换软件,将地标文件转换成GPS仪可以识别的gdb、gpx等格式的文件。在渔业资源调查中,用GPS仪打开这些格式转换好的文件,即可实现调查点、调查路线的实时导航和调查点的精确定位等功能。  相似文献   
24.
帕米尔高原典型鱼类长身高原鳅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高原环境下驯养、催产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河上游的长身高原鳅获得成功。受精卵在工厂化育苗车间孵化5天~6天破膜获得初孵仔鱼,仔鱼开口饵料为蛋黄及卤虫无节幼体。人工孵化培育的环境为:溶解氧6.6mg/L~7.9mg/L,水温12.5℃~18.3℃,流速0.3cm/s~0.7cm/s,光照强度150lx~600lx。3月龄,全长22mm~36mm,平均29.2mm;16月龄,全长101mm~133mm,平均117.9mm。  相似文献   
25.
新疆某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新疆某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特征。[方法]2016年对新疆某水库10个采样站位的浮游植物及水体主要理化因子进行了3次调查。[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6种(属),其中优势种(属)10种。种类组成上,由春季的金藻-硅藻型转变成夏季硅藻-绿藻型再到秋季蓝藻-硅藻型。浮游植物总平均生物量为7.32 mg/L,生物量季节变动显著,春季高于夏季,秋季最低。垂直分布方面,春季和夏季浮游植物生物量表层均高于中层和底层,秋季各水层间差异不显著。PCA分析显示库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从春季到秋季的显著梯度变化情况,入库水流与库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结论]研究结果为水环境评价与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