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17篇
园艺   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通过实施不同土壤肥力条件、施硼与否以及不同施硼方式、不同栽培品种和采收时期等田间试验处理,研究了这些因素对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L.vat.italica Plench)花球黑茎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提示该病可能属病理性病害,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持土壤较高肥力,将有助于降低黑茎病发生和危害,此时不做施硼推荐;而在较低土壤肥力条件下,追施硼肥可降低此病危害。此病对不同品种间的危害不同,可考虑进一步鉴定筛选品种间的抗、耐病差异,选用抗、耐病品种。另外,适当推迟播种期,相应延长采收期可能有利于降低黑茎病危害。  相似文献   
12.
分子标记技术在蔬菜品种检测鉴定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蔬菜品种的选育和定型是通过大量基因的组合或重组实现的.而进行品种检测鉴定就是寻找、比较研究遗传变异的标记,这些标记可以来源于表型变异、染色体多态性、蛋白质多态性和DNA多态性.现就蔬菜品种检测鉴定若干技术方法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是精准农业支持技术的核心部分之一,也是温室生长智能化操作与管理软件的核心部分。本文综述了作物生长模型建立的过程,及目前国内外在精准农业和智能温室中的运用现状,进一步提出现阶段我国开展蔬菜作物模型和专家系统研究的若干方法。并展望了蔬菜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精准确农业和智能温室应用领域中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越冬花椰菜氮磷钾平衡施肥效应和阶段施氮效应函数模型,用于计算推荐施肥量,为花椰菜不同生产目标的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越冬中熟花椰菜品种‘120天’为材料,通过“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和单形格子设计,分别开展氮磷钾平衡施肥效应和阶段施氮肥效应的田间试验研究,建立花椰菜氮磷钾平衡施肥的产量、外观成品率和与营养品质有关的硫苷含量效应函数模型,以及阶段施氮肥的产量效应函数模型。在不同地块土壤养分分析基础上,将施肥效应函数模型运用于花椰菜测土配方施肥。【结果】花椰菜产量、外观成品率与氮磷钾肥料施用量码值之间回归关系极显著并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寻优得到最高产量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372.83、P2O5 89.65、K2O 201.41 kg•hm-2,其最高产量为19 089.25 kg•hm-2,进一步通过频率分析寻优,获得最高产量下基肥、前期追肥、后期追肥的较优施氮比例为0.4313﹕0.2427﹕0.3260。寻优得到最高出口成品率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434.20、P2O5 90.11、K2O 213.92 kg•hm-2,其最高成品率为84.95%。通过对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效应函数模型模拟及主效分析,花球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主要受氮肥含量的影响,施氮量为394.62 kg•hm-2时,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的含量达到极大值。结合施肥模型,在分析土样养分含量基础上,运用推荐施肥量计算函数,完成30份地块不同生产目标的氮、磷、钾施肥量推荐。结果表明,生产目标和土壤基础肥力不同,施肥模型推荐的最优施肥量均有差异。以追求最高产量下不同地块的施肥推荐为例,氮、磷、钾最大推荐施肥量比最小推荐量分别高7.92%、10.21%和68.39%。【结论】建立施肥效应函数模型,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的推荐施肥量计算函数,可以对花椰菜不同生产目标下的地块进行施肥推荐。  相似文献   
15.
以青花菜Ogura胞质不育系XY及其保持系XYF基因组DNA为材料进行SRAP分析,共筛选了146对SRAP引物,其中8对引物在两系之间表现差异,经单株验证只有引物对Me6+Em7没有交换单株,找到不育系与保持系间的特异扩增片段M6E7-700,该片段仅在不育系中稳定扩增。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全长为689bp,经Blast分析比对,该片段与已报道的所有育性相关基因序列均不同源,而其部分序列与大白菜BAC克隆KBrB042N05和KBrB041L12的部分序列高度同源,表明该片段是一段新发现的与胞质不育育性相关片段,且该片段可能来自核DNA。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1对特异引物,将M6E7-700标记转化为更稳定的SCAR标记。本研究首次发现芸薹属作物Ogura-CMS不育系和保持系的核DNA也存在差异,该结果为从质核互作角度解释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丙酮沉淀法对甘蓝、萝卜和辣根中的黑芥子酶(Myrosinase)进行了提纯与活力比较研究.在相同提纯条件下,辣根中的黑芥子酶比活最高,萝卜次之,甘蓝最低;当V(粗酶液):V(丙酮)为1:1、提取时间2h时,辣根源黑芥子酶比活达到3.32×104U/g.综合考虑黑芥子酶比活、回收率和提纯倍数,辣根作为原料进行提取优于甘蓝和萝卜,提纯条件以150%丙酮用量、提取2 h较为适宜,黑芥子酶活力回收率可达75.40%,酶比活达1.41×104 U/g,酶提纯倍数为6.76.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了解青花菜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花球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的影响,分析了生长在2006—2008年3个不同栽培年度和2008年内3个不同栽培地点共5种不同栽培环境条件下,11个基因型青花菜花球的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基因型、栽培年份、栽培地点等环境因素对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的影响及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中,各参试材料间的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均存在差异。同年份不同地点硫苷含量的稳定性普遍较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稳定性高。在3年内5种不同环境条件下,基因型、地点、年份、基因型与地点互作、基因型与年份互作效应的变异来源分别占总变异的67.3%、0.8%、0.2%、3.8%和1.4%。基因型对青花菜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栽培地点的影响及与基因型的互作效应均显著(P0.05),而栽培年份的影响及其相关互作效应均不显著。研究结果为筛选稳定性好的高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材料来培育具保健功能的优质青花菜新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肥对大葱商品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通过氮、磷、钾肥配比田间试验,建立大葱施用氮、磷、钾肥对大葱株高、葱白直径、产量及施肥利润的效应函数。结果表明,株高极大值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371.30、P2O5 157.50、K2O 309.58 kg/hm2,此时的株高为92.88 cm;葱白直径极大值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350.63、P2O5 157.50、K2O 225.00 kg/hm2,此时葱白的直径为1.769 cm;最高产量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394.08、P2O5 193.62、K2O 225.00 kg/hm2,此时产量为55805.06 kg/hm2;最佳施肥利润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391.35、P2O5 192.97、K2O 225.00 kg/hm2,其最佳施肥利润达136865.60元/hm2,经济产量达55802.74 kg/hm2。  相似文献   
19.
阶段施用氮肥量对青花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3,2}单形格子饱和设计,在施氮总量为300 kg/hm2条件下,设置青花菜氮肥分期施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氮肥对青花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立了青花菜氮肥分期施用比例对产量影响的数学模型.通过频率分析寻优,获得基肥、前后期追肥的较佳施肥比例为0.404:0.265:0.331,即基肥重、前期追肥轻、后期追肥适量的结构,对应的施肥量分别为121.212 kg/hm2,79.464 kg/hm2和 99.324 kg/hm2,按此条件有望获得较高产量1029.56 kg/hm2.基肥重、前后期追肥适当有利于青花菜花球Vc含量的提高,现蕾期氮肥的用量对花球总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青花菜和花椰菜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采用甲醇-水(体积比70∶30)混合溶剂进行提取,通过醋酸型DEAE-Sephadex A-25阴离子交换柱进行纯化并加入硫酸酯酶脱硫,超纯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青花菜花球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明显高于花椰菜。花椰菜不同品种花球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无明显差异,而青花菜则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