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5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玉米小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不同培养温度、不同培养pH值条件及不同营养条件对玉米小斑病病菌菌丝生长量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以PDA+VB1培养基培养的菌丝其生长速率及产孢量最大;②菌丝在30 ℃下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病菌孢子在25 ℃下萌发速度最快;③病菌菌丝在pH值为8时,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也最大.  相似文献   
14.
剑麻病虫害生态防治应用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剑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热带亚热带硬质纤维作物。植物病虫害生态防治是灵活应用病原菌与害虫、作物和外界条件三者间的生物学、生态学的技术关系,制定以生态系为基础的病害防治策略。剑麻病虫害的生态防治主要采取农业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及选育抗病品种等,剑麻病虫害的生态防治研究相对落后。因此,应借鉴其他作物生态防治的思路及成果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1株桑根腐病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出对桑根腐病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细菌,并测定其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健康桑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孢子萌发法筛选出对靶标菌株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gyr A和gyr B基因序列鉴定拮抗细菌菌株。设置田间小区试验,测定拮抗菌株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防效果。【结果】从桑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出8株对L.theobromae有抑制作用的细菌,其中菌株YZ14-3的抑制效果最好。该菌株及其培养液对L.theobromae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3.3%和55.6%,挑取抑菌圈上的L.theobromae菌丝镜检发现,菌丝畸形膨大;L.theobromae分生孢子在YZ14-3的培养液中不能萌发,且分生孢子因细胞壁降解而解体;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和基于gyr A和gyr B基因序列BLAST分析结果构建的系统发育树,YZ14-3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大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YZ14-3的生防效果达67.94%。【结论】B.amyloliquefaciens菌株YZ14-3对L.theobromae的抑制效果较显著,可应用于L.theobromae所致病害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6.
采用形态学鉴定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率法,对广西柚木上发生的弯孢霉叶斑病病原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柚木弯孢霉叶斑病的病原为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其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7.5~30℃,产孢最适温度为30℃,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5℃;光照不影响其菌丝生长,但对其产孢量有影响,24 h黑暗处理最有利于其产孢,12h光暗交替处理下该菌不产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p H分别为5~10和5;菌丝致死温度为54℃(20min),分生孢子萌发的致死温度为49℃(20 min);培养基PDA有利于菌丝生长,PSA有利于其产孢,但培养基Czapek均不利于两者;该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硝酸钾;对该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杀菌剂是咪鲜胺乳油,多·福的效果最差。该病害为柚木新纪录病害,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对药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给火力楠叶斑病防治提供依据,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方法和Koch’s法则,结合形态学鉴定方法和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采自广西南宁市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苗圃基地和博白林科所苗圃基地的2种火力楠叶斑病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明确其病害种类。结果表明:2种火力楠叶斑病菌初步鉴定分别为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叶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其中,火力楠炭疽病危害较叶斑病严重。叶斑病菌引起的火力楠褐斑病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一种提取真菌基因组DNA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对DNA纯度和含量要求较高,通过月桂酸钠法、CTAB法和酶裂解法分别提取真菌基因组DNA,然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Nanodrop 1000测定DNA浓度和纯度,结果证明月桂酸钠法提取的真菌基因组总DNA更适合应用于真菌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相似文献   
19.
由真菌类病原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感染桑树根部引起的桑树根腐病是广西蚕区桑园新发现的一种桑树根部病害。调查该病害发生与桑树树龄、桑品种及根部受根结线虫危害的关系,结果表明:桑树树龄越大,病害发生越严重;桑树对该病害的抵抗能力在品种间存在差异,桑品种抗青283和强桑1号的抗病能力较强;感染该病的桑树根部都受到根结线虫危害,但部分受根结线虫危害的桑树未见根腐病症状。研究光照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器与分生孢子形成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与黑暗条件下的L.theobromae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无显著差异,但持续光照有利于分生孢子器形成和分生孢子产生。加强田间管理、防治根结线虫及栽培对病害抵抗能力强的桑品种,可以有效减轻这种新的病原菌引发桑根腐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稻瘟病菌激发子诱导玉米抗小斑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稻瘟病菌菌株97-151a的菌丝细胞壁激发子(CWE)和玉米小斑病菌孢子悬浮液处理3个品种的玉米幼苗,研究CWE对玉米体内抗病防御酶变化及玉米小斑病发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CWE处理后,各品种玉米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和未经CWE处理而直接接种病菌孢子悬浮液的幼苗。经CWE处理后,玉米叶片上的病斑数量明显低于对照,且叶片上的病斑多为坏死型病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