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4篇
农学   13篇
  20篇
综合类   181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在福建蔗区,甘蔗花叶病田间发病率因地区和品种而异。供试9个种及品种对甘蔗花叶病毒株系A的反应为:割手密野生种表现免疫;闽糖70/611和桂糖11表现抗病;福引79/9,F134和闽选703表现中抗;福引79/8表现感病,NCo310和Co740表现高度感病。本文还对田间花叶病的发生特点与品种抗性的关系及品种抗性鉴定的依据和标准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2.
构建了包含水稻草矮病毒(Ricegrassystuntvirus,RGSV)NS3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BTNSv3,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NS3基因导入水稻愈伤组织中,获得了转RGSVNS3的水稻转基因植株,总DNA经PCR、Southern点杂交鉴定,初步证实NS3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3.
将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AY279219)插入到pKYLX71:35 S^2植物表达载体的HindⅢ/SacI位点处,构建了适于在双子叶植物中表达的载体,并经三亲交配法转入土壤农杆菌LBA4404,用于转化烟草品种K-326,分子鉴定表明绞股蓝RIP基因已经整合到再生烟苗的基因组中并发生了转录。  相似文献   
24.
水稻条纹病毒云南分离物CP基因克隆及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云南保山、楚雄、石林和宜良等4地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感病稻株,提取病叶总RNA,经RT-PCR扩增,获得4个RSV云南分离物的CP基因片段。序列测定表明,该片段长999 bp,其中CP基因由969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22个氨基酸。与其它已报道的RSV分离物CP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我国RSV分离物可以划分为2个不同的组,大部分RSV云南分离物为一组,其它的RSV 分离物为另一组。以RSV-CXi分离物的CP与纤细病毒属的其它5种病毒的CP进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RSV与MStV亲缘关系最近,而与RGSV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25.
福建马铃薯A病毒的分子鉴定及检测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26.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马铃薯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直接应用于马铃薯病毒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有 :RT PCR检测技术、指示分子 NASBA检测技术、核酸杂交检测技术三大类 ,以RT PCR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另外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NA介导的抗体制备及病毒单链抗体片段筛选等技术在马铃薯病毒免疫学检测技术中也有成功的应用 ,并解决了传统免疫学方法难以解决的抗原制备问题 ,使后者更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龙眼果实潜伏性病原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快速、简便的果肉分离法,从健康龙眼果实中分离潜伏侵染的真菌。经形态和致病性鉴定,2个分离频率较高的潜伏侵染真菌为龙眼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anae Chi]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riff.& Maubl.];不同发育阶段的龙眼果实分离结果表明,龙眼拟茎点霉在花期RH可侵染,而可可毛色二孢主要在龙眼果实膨大期侵染。研究结果为制定龙眼果实采后病害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根结线虫(Meloidogyne)侵染寄主对寄主体内核酸含量有影响,通过先提取核酸再用紫外光吸收测定核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植株体内根结中的核酸含量(包含RNA、DNA)比同株健部根及健株健根均高,用不同寄主和不同种线虫作材料,结果也证明根结内的核酸含量较健株及同株健部高。  相似文献   
29.
 水稻簇矮病的两种介体中,Nephotettix cincticeps的传毒率(为45.1%)显著高于N.virescens (24.7%)。但不同虫态、龄期和性别,以及采自不同产地的同一种叶蝉,其传毒力并无显著的差异。
病害的潜育期在17~29℃下为8~44天,随温度的上升而缩短。病害的发生发展与其有效毒源(带毒虫数量)、品种抗性及外界条件有密切关系。采用抗病品种(如赤块矮3号、包胎矮、珍龙13和珍龙410等),结合测报调节播插时间,必要时辅以育秧返青阶段做好治虫防病工作,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水稻齿矮病(Rice ragged stunt)是由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传播的一种病毒病,是1977年以来东南亚、东亚和南亚一些国家发生的一个重要病害。我国最初于1978年在福建和台湾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