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4篇
农学   13篇
  20篇
综合类   181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水稻瘤矮病毒(Rice gall dwarf virus,RGDV)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植物呼肠孤病毒属(Phytoreovirus),由介体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其基因组第12条片段编码的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Pns12)是提供病毒复制和子代病毒粒体装配场所——病毒原质(viroplasm)的组分之一。为了明确Pns12在RGDV侵染介体电光叶蝉培养细胞中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的Pns12蛋白免疫注射兔(Oryctolagus cuniculus),制备Pns12抗体,并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和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研究Pns12在介体培养细胞内的定位和参与病毒原质形成的过程。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病毒侵染的细胞中,与荧光素交联的Pns12抗体特异地标记在病毒原质上。干扰Pns12蛋白表达后,可有效地阻碍病毒原质的形成、子代病毒粒体的组装和病毒非结构蛋白Pns12和外壳蛋白P8蛋白的表达,表明Pns12作为病毒原质的组分参与了RGDV在介体培养细胞内的复制。也表明,Pns12可作为理想的靶标用于阻断电光叶蝉携带和传播RGDV。  相似文献   
62.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转折关头。从今年开始,国家要把与农林相关的科研工作,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生存的需要。 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和国家科委副主任徐冠华、韩德乾等,在全国“人大”、“政协”会议刚结束,就一起来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看望战斗在林业科研第一线的科技人员,同院所两级负责同志座谈。这里刊登的是宋健同志3月22日讲话的摘要。  相似文献   
63.
水稻簇矮病的研究Ⅴ.病害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区四个县和非病区一个县1976~1990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簇矮病毒(RBSV病害的发生、消长在年际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随着稻株易感阶段介体叶蝉的种群数量及其传病潜能一一带毒率、亲和率和传毒天率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年份虽然介体叶蝉带毒率不高,但其绝对虫口密度大,也能导致病害的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64.
 本文首次报道甘蔗白叶病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等蔗区的发生及其病原体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研究表明:上述蔗区中有与国外和我国台湾报道相同的白叶病发生,福建蔗区尤为严重;调查过的200多个甘蔗品种或品系中,发病品种有闽糖70/611、闽选703、F134、桂糖-11、云蔗71/388、PR77/3120、Q88、Co740/Co281/PR64/610、H54/775和H54/432等近20个品种;症状上主要有白化和草苗化两类;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病叶韧皮部筛管细胞中有类菌原体存在,球形或椭圆形等,直径约80-800毫微米,健株中则否。  相似文献   
65.
通过RT-PCR克隆获得水稻条纹病毒(RSV)编码的蛋白NS2和拟南芥柯浩体蛋白Atcoilin的cDNA,将两者分别与表达载体pEarley102(带青色荧光蛋白,CFP)和pEarley101(带黄色荧光蛋白,YFP)同源重组.将构建好的重组载体分别转化到农杆菌EHA105中,通过农杆菌接种法将两者共同注射到本氏烟叶片表皮细胞中进行表达.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NS2-CFP与Atcoilin-YFP能重叠在一起,表明RSV NS2定位于柯浩体.  相似文献   
66.
 首次测定了我国水稻条纹叶枯病常年流行区的云南楚雄(CX)及病害暴发区的江苏洪泽(HZ)的RSV 2个分离物RNA1片段的全长序列,这2个分离物RNA1片段的全长序列均为8970 nts。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HZ与日本T分离物的亲缘关系较CX与T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通过对纤细病毒属病毒RNA1编码的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RdRp)氨基酸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该蛋白除了具有RNA聚合酶特征的基元序列结构外,还存在mRNA的转录过程中所采取的加帽起始机制的保守性结构域位点,这表明,纤细病毒属病毒和布尼安病毒科病毒及甲型流感病毒一样,都是采取加帽起始机制进行转录的。  相似文献   
67.
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于20世纪初始发于日本关中一带,1963年在我国苏、浙、沪一带首次爆发成灾,现已扩展蔓延到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水稻种植区。从2000年该病害在江苏、河南等地再次爆发成灾,发病面积达50%以上,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稻米生产,已成为该地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 RSV是纤细病毒属(Tenuivirus)的代表种,其 RNA4编码的病害特异性蛋白(disease specific pro- tein,SP)在病叶的积累量与病害症状的严重度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发生于云南和江苏不同稻区的RSV的SP基因进行了分子克隆和序列比较分析,并对纤细病毒属6种病毒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8.
我国水稻条纹病毒种群遗传结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生呈上升趋势,2001年又在江苏、河南、山东、北京等省市的一些地区大范围暴发,而在云南省则持续流行。  相似文献   
69.
湖北发生的水稻矮缩病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华东等地区暴发流行,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而湖北一直未有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的报道。然而,2009年和2010年在湖北省长江沿线的荆州、孝感、咸宁、黄石、鄂州、黄冈等水稻种植区普遍发生水稻矮缩减产的现象。经过症状观察、dsRNA电泳图谱分析、RT-PCR等方法,诊断该病是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说明该病毒已经随介体昆虫白背飞虱从我国南方传播至中部水稻种植区。  相似文献   
70.
茶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品质安全附加值大,病虫防控是保障茶叶品质安全的关键环节。传统病虫防控的负外部性明显,生态调控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弄清茶农采纳生态调控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是重要的科学命题。为此,随机选取福建省五大茶区的517位茶农进行调查,对获取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茶农采纳生态调控技术的显著性影响因素,进而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分析这些显著性因素间的层次结构,从茶农特征、技术认知和环境特征3个方面探讨因素间的内在逻辑。结果表明,在茶农采纳生态调控技术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层次结构中,表层直接因素有茶叶年收益、销售模式、培训次数、政府抽检频率、往年病虫情况,中间因素有新技术成本和收益变化的认知、是否合作社成员、茶园面积,根源因素有文化教育程度、年龄,各层次因素沿根源层、中间层、表层、目标层逐级向上影响。据此,本文从合作、培训、监管、示范等方面提出了对茶树病虫生态调控技术推广进行宏观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