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了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临花5号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我们设置了6个处理(含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花生新品种临花5号实行60 cm垄距,单行播种,6 000穴/亩,每穴4粒,可以较好地解决花生通风透光问题,取得较高的产量。而播种覆盖地膜后在地膜上覆土,可以引导花生自动出苗,防止日灼幼苗,具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2.
谭忠 《广西植保》1992,(3):43-44
斯统普为暗琥珀色液体,是美国氰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农药。此药能抑制野草生长,用在烟草上能抑制烟株侧芽。 在烤烟生产上,抹杈除芽是一项花工多、成本高的工作。烟株侧芽需养份多,如不及时抹除,则会消耗烟株体内养份,降低叶片干物质的积累,影响烟叶的质量。 为了减少烟农劳动强度,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烤烟质量,1990年,笔者采用了斯统普乳油进行抑制烟株侧芽的小区试验,取得良好效果,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43.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畜牧水产业效益近几年来连续增长,不仅使肉类总产量大幅度增长,而且还实现了以乡村区域养殖为基地、以家家户户适度规模养殖为基础,开始向产业化迈进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44.
从不同品种栽培种菌丝生长情况、污染率、发菌时间、现蕾时间来看,临J-12品种最好;就菇体特点而言,临J-12、农大白鸡腿菇3号、鸡腿菇G015、鸡腿菇Cf10、鸡腿菇CC985、谷丰1号品种较好,表现为混生型,个体较大,子实体颜色洁白;就产量而言,临J-12产量最高,农大白鸡腿菇3号次之.综合考虑,临J-12表现最好,其次是农大白鸡腿菇3号,这两个品种适宜在临沂生产上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45.
花生油脂O/L比率及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分析万善勇(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谭忠山东农业科学。-1995,(1)-8~11以8个亲本双列杂交F1为试材,对花生油脂O/L(油酸/亚油酸)比率等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  相似文献   
46.
为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提高资源转化利用率,用农作物秸秆替代目前价格普遍上涨的木屑与棉籽皮,作为鸡腿菇的培养主料。通过不同秸秆基质代料配方的比较试验,筛选出以玉米秸为主料的适合鸡腿菇生长的高效培养料配方。  相似文献   
47.
鸡腿菇是中温偏高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出菇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20℃,在此温度环境下,子实体品质好,小区平均产量最高为155.0kg.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做好降温或升温工作.  相似文献   
48.
临花5号是由临沂市农业科学院以辐8707为母本、徐州68—4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高世代系统选择育成的优质、高产、早熟、多抗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属于中早熟普通大花生,株型直立,植株生长稳健.叶色深绿。根系发达,分枝较多.结果集中,成熟一致。具有早熟、高产、优质等突出特性。2009年3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2009038号。  相似文献   
49.
近年来,随着花生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花生白绢病成为花生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发生非常普遍,危害比较严重,一般病株产量损失达30%以上,病级高的植株基本绝产,并呈现逐年加重发病趋势。为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与蔓延,本文作者介绍了花生白绢病的发生原因、发病症状、发生规律,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0.
利用塑料大棚进行早春栽培的无子西瓜成熟采 收后,割去老蔓,通过肥水调控,促使植株基部潜伏 芽再萌发出新的秧蔓,重新开花结瓜,实现一次种植 两次收获的栽培方式即为一种两收。该方式产量一 般可达75000~90000kg/hm2,其中头茬瓜和二茬 瓜各占60%和40%,由于产量高,效益好,试验推广 后,深受瓜农欢迎,近几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主要 栽培技术如下。1 选用优良品种 适于一种两收栽培的品种,既要具有在早春大 棚中早熟、优质、抗病、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