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阐述了《植物化学保护》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意义,介绍了课件的主要内容及特色,提出了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12.
草茎点霉毒素对鸭跖草致病相关生理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茎点霉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研究草茎点霉毒素对鸭跖草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草茎点霉毒素使鸭跖草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20μg·mL-1的毒素处理叶片4h,处理叶片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是对照的3.65倍,Na 和K 的渗漏量分别高于对照57.80%和341.48%;毒素使叶片膜脂过氧化加强,MDA含量增加,毒素浓度为151μg·mL-1时,MDA含量最高,为313.60 nmol·g-1,比对照增加71.24%:毒素处理的鸭跖草叶片组织CAT活性3h下降最显著,比对照低58.51%,POD和APX的活性12h分别低于对照43.52%和39.74%.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与类型,以及在植物-病原物基因组测序、植物病害快速诊断、植物抗病基因的分离、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转基因植物的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简要介绍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鲜重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环境条件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露水期和光照对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的影响。结果表明,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要求最适的温度范围是28~32℃,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接种后露水持续时间至少需要48h。保湿期的光照时间与病害发生程度成反比,光照时间越短,病害发生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法与田间药效小区试验法,测定5%烯酰吗啉粉尘剂喷粉施药对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5%烯酰吗啉粉尘剂喷粉施药,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黄瓜无药害。盆栽试验中,按11.25ga.i.·(667m2)-1剂量喷粉施药1次,防效为89.13%;田间试验中,按11.25ga.i.·(667m2)-1剂量间隔7d喷粉施药3次,第3次施药7d后的防效达86.64%。  相似文献   
16.
绿色木霉TR-8菌株对尖镰孢的拮抗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绿色木霉TR-8菌株抑制尖镰孢的拮抗机制进行了研究。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绿色木霉生长快于尖镰孢FO-G1,接触后FO-G1生长停止,TR-8继续生长,覆盖FO-G1的菌落并大量产孢,但不形成抑菌圈。观察了TR-8对FO-G1的重寄生现象,TR-8菌丝首先向FO-G1趋性生长,然后紧贴FO-G1菌丝平行生长或穿入菌丝生长,最后FO-G1菌丝瓦解。在扫描电镜下可以看到FO-G1菌丝原生质凝结,菌丝上有孔洞出现。发酵7d,TR-8发酵液中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为20.15U/ml,几丁质酶的活性为11.67U。发酵原液对FO-G1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无抑制作用,但TR-8的挥发性分泌物对病菌孢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含有TR-8分泌物的培养基对病菌孢子萌发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高达75.06%。  相似文献   
17.
黄瓜枯萎病菌无毒突变株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非致病菌进行生物防治已有较多研究,但对其稳定性的研究较少。作者通过对黄瓜枯萎病菌进行紫外诱变,获得一株非致病性突变株,人工接种证明其对黄瓜枯萎病具有一定的防病作用。对该非致病菌有无可能扩散到其它瓜类作物上成为强致病菌,以及长期使用是否会突变成致病力更强的致病株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为其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从辽宁省不同地区的保护地中采集番茄灰霉病果或病叶,经单孢分离共获得番茄灰霉病菌70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嘧霉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已对嘧霉胺产生中等水平抗药性,抗性频率为20.0%。经室内药剂诱导获得了高抗菌株,抗性倍数最高达35.7倍。嘧霉胺与多菌灵及嘧霉胺与速克灵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野生抗性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连续转接9次后抗药性无明显下降。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鲜重和渗透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但该差异与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敏感性无相关性。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具有同样的致病能力。  相似文献   
19.
绿色木霉菌固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组合正交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测定绿色木霉菌产孢量和分生孢子萌发率为指标,分析比较了5种单一固体培养基和7种一般组合固体培养基的发酵结果,初筛出单一培养基玉米碎粒、稻壳和麸皮以及一般组合培养基玉米碎粒+麸皮+稻壳+脲为基本培养基。在此基础上选取玉米碎粒、麸皮、稻壳、脲为4个组分因子进行不同配比的正交试验,筛选出6号为最佳组合配方,其分生孢子量最高为9.90×1010个/g,比初筛出的最佳基本培养基麸皮+脲(3.37×1010个/g)提高约3倍,孢子萌发率为95.01%。  相似文献   
20.
番茄叶霉病菌对氟硅唑抗药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3年,从辽宁省不同地区番茄保护地采集番茄叶霉病病叶,经单孢分离共获得叶霉病菌51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各菌株对氟硅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测定的番茄叶霉病菌中,中抗菌株占15.69%,高抗菌株占11.76%。在对不同抗性菌株生物学特性比较中发现,高抗菌株和敏感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菌丝鲜重及渗透敏感性方面均达到显差异水平,说明高抗菌株的适合度下降。氟硅唑与速克灵、嘧菌酯无交互抗药性,但与腈菌唑、三唑酮有交互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