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7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诱变育种作为一种有效的创造新种质的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育种中,其诱变的方法也不断发展.目前诱变育种中常用的几种方法:电离辐射诱变、离子束注入诱变、激光诱变、微波诱变、磁诱变育种、化学诱变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航空诱变育种;对其诱变机理、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2.
大豆杂种F2代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亲本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14个优良的大豆进行杂交,配成16个组合,所得F2代进行发要种优势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2代各性状普遍呈负向优势,百粒重呈正向优势,F2代分离广泛,类型丰富,且存在较大的超亲分离,F2代主茎分枝数与高新(HP)、低亲(LP)及中亲值(MP)均呈显著正相关;主茎节数与HP、LP及MP,百粒重与HP和MP都 呈显著正相关。F2代的单株粒重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  相似文献   
23.
垦鉴豆41号是以绥农14号为母本,合丰25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2006年3月审定推广。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且综合性状优良。同时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一般产量3000~3450kg/hm2,比对照九丰7号平均增产8.8%,脂肪含量高达22.21%。  相似文献   
24.
高产、抗病春大豆新品种垦农17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垦农17”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所1988年以“黑农37”为母本、“钢8307—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原代号“农大9144”。2001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设置短日照(12 h)和长日照(16 h)两种光周期处理,并以春播模拟低温、夏播模拟高温条件,形成长日+低温、长日+高温、短日+低温、短日+高温4种光温组合。2007年对近年育成的10个北方春大豆[Glycine max (L.) Merr.]品种(系)和18个黄淮海夏大豆品种(系)进行了光温反应特性鉴定。2008年对50份材料进行了光周期反应鉴定。结果表明,不论在低温(春播)还是高温(夏播)条件下,短日照均加快大豆的发育进程,导致开花提前;不论在长日照还是短日照条件下,高温均减少出苗至初花的日数。光周期和温度对大豆的发育存在明显的互作,随着温度的升高,短日照促进大豆发育的效应有所加强;随着日照的缩短,高温加快发育的作用也有所增大。供试大豆品种生态类型在光周期反应敏感度(PRS)、温度反应敏感度(TRS)及光温综合反应敏感度(PTCRS)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北方春大豆品种的上述3个指标均小于黄淮海夏大豆品种,但前者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温度反应敏感度差值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光周期反应敏感度差值均较后者高,说明北方春大豆品种光温互作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26.
NaCl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其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胁迫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一种主要的非生物胁迫,研究NaCl胁迫下大豆种子萌发的相关生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本实验以抗线4号、垦丰16两个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5种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进行胁迫处理,测定了大豆种子萌发和大豆子叶生理变化。结果表明,NaCl溶液浓度低于100 mmoL.L-1时,对大豆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小,而当N...  相似文献   
27.
广适应大豆品种中黄13的光周期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黄13是我国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适宜推广范围覆盖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北方春大豆区、南部和南方多作大豆区部分区域,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为分析中黄13广适应的机制,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研究中黄13开花期、成熟期等生育期性状,株高、节数、分枝数等农艺件状和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品质性状对光周期的反应,比较中黄13不同性状间以及中黄13与成熟期相近的品种中黄24和凤交66-12间光周期反应敏感性的差算,并分析中黄13在各级区域试验中的产量稳定性,以期为中黄13的进一步推广和广适应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中黄13在短日照(12 h)、长日照(16 h)和北京自然光照条件下均能正常开花结实,生育期性状的光周期反应敏感性弱于中黄24和风交66-12.随光照长度的增加,中黄13的株制和农艺性状变化较为明显,但与中黄24和凤交66-12相比,其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顶端花序荚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等性状的光周期反应敏感性均较弱,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但其蛋白质含量受光周期影响较大.综合分析光照处理和区域试验的结果,认为光周期反应相埘钝感是中黄13广适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
高油高异黄酮大豆垦鉴豆43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垦鉴豆43号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科研所育种室1997年以垦鉴豆7号为母本,垦农5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2006年3月审定推广.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且综合性状优良,一般667m2产210kg以上,高产达270kg.  相似文献   
29.
“垦农18号”大豆为中早熟品种,茎秆强壮,抗倒伏能力强,百粒重18—20g,蛋白质含量35.32%,脂肪含量23.17%,为高油优质大豆。异地鉴定试验,平均产量3116.6kg/hm^2,比对照增产12.5%。全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425.3kg/hm^2,比对照增产9.9%。全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28.6kg/hm^2,比对照增产12.0%。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第四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30.
利用杂种优势是目前农业生产上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进步 ,对杂种优势现象的认识逐渐深化 ,利用方式也日益改进 ,应用的作物和范围也越来越普遍和广泛。杂种优势又是一种复杂的生物现象 ,并不是任何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 ,或杂种的所有性状 ,都表现杂种优势。利用杂种优势首先要选配优良杂交组合 ,使两亲本相交获得较大优势。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测亲本配合力的高低做为选配亲本的重要依据之一 ,但这种方法耗时长 ,工作量大。随着科技的发展 ,基因工程技术如分子标记、转基因的应用 ,对杂种优势群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