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4篇
农学   6篇
  11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黄芪幼苗丛枝菌根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灭菌条件下,研究了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与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形成丛枝菌根的过程及细胞结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黄芪接种34 d时,真菌菌丝开始侵染根表皮;44 d时菌丝在皮层细胞内逐渐增多,并且细胞间有极少量泡囊产生,形状为椭圆形;54 d时细胞内大量菌丝扩展;63 d时有大量真菌孢子萌发;84 d时细胞间有大量泡囊形成,呈圆形、近圆形或椭圆形,部分泡囊开始收缩衰老,同时皮层细胞内有少量丛枝并存。生长期间,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变化与丛枝菌根的发育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
以黄淮和南方两种类型共288份夏大豆为实验材料,用60个SSR位点进行多个遗传多样性指标的分析,旨在明确黄淮夏大豆(HHS)和南方夏大豆(SS)品种资源的遗传分化,为夏大豆品种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夏大豆中共检测到808个等位变异,每个SSR位点等位变异变化于2~38个,平均13.47个,其中HHS的等位变异数(725个  相似文献   
23.
AM真菌对草莓的接种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给草莓(Fragaria ananassa)菌根化育苗提供依据,以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为接种剂,研究了在土壤灭菌和非灭菌条件下,AM真菌对草莓生长、果实品质、植株和土壤中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后,草莓叶片个数、根长、株高有明显提高,并且地上部分干重在灭菌和非灭菌条件下,分别提高了15.9%和2.77%;提早开花2~3 d,果实提前成熟4~5 d;果实的单果重和Vc含量明显提高,有机酸含量明显下降;组织中氮、磷含量均有提高;明显提高了土壤中碱解N、速效P的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土壤灭菌条件下,AM真菌对草莓的促生作用较非灭菌处理更明显。  相似文献   
24.
通过从分布于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三省区12个样地中的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根围采集土样和根样,系统研究了柠条锦鸡儿AM真菌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在已分离鉴定出的12种AM真菌中,球囊霉属(Glomus)6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3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2种,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是优势菌种. AM真菌能与柠条锦鸡儿形成良好的共生结构,AM真菌平均总定殖率59.98%,平均孢子密度为830.59个/100 g土.不同采样地之间的AM真菌种类和分布差异显著.孢子密度与菌丝和总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N呈极显著正相关,丛枝定殖率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总定殖率和菌丝定殖率与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胡枝子(Leapedeza bicolor)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等3种豆科植物根际土壤样品和根样的采集和分析,研究了3种植物根际AM真菌的群落组成和生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在已分离出的3属28种AM真菌中,球囊霉属(Glomus)种类占绝对优势;3种豆科植物都有较高的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但不同种之间或同一种植物在不同样地之间的AM真菌种类和分布差异显著.AM真菌泡囊定殖率和总定殖率与土壤速效N有显著负相关,其定殖强度可能主要取决于宿主植物和AM真菌的相互选择性.  相似文献   
26.
陕西省菊科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共有54属100余种。区系成分多样,温带成分明显,热带成分占相当数量,并有东亚和地中海区系成分渗入,在地理分布上极不对称。  相似文献   
27.
VA菌根是麦田土壤中广泛分布的一类共生菌,其促进作物吸收矿质养分,提高作物抗逆性已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麦田土壤中,VA菌根真菌形成的菌丝网络系统能稳定土壤结构,通过与作物选择性亲和而对群落结构产生影响。烟熏、杀菌剂、重新接种、放射性示踪等研究方法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麦田土壤中VA菌根的功能。  相似文献   
28.
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实习目标,从教学实习大纲制订、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实习过程的具体实施、成绩评定等方面对植物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实习进行改革和探索,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9.
利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我国岩黄耆属21种植物的花粉形态作了系统观测。结果表明,21种岩黄耆属植物的花粉为长球形,大多具3沟,少数为3拟孔沟,沟长达两极,极面观三裂圆形,赤道面观长球形,沟膜外突或不外突,极轴长15.6~30.25μm,赤道轴长9.0~19.5μm,极轴/赤道轴为1.28~1.85,大小为22.16μm(18.03~27.55μm)×14.32μm(12.13~18.76μm),表面具穿孔状、网穴状、拟网状和网状纹饰。岩黄耆属植物花粉的大小、沟膜和外壁纹饰变异较大,这种变异与该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有关。同时,结果显示岩黄耆属与藏豆属较驴食草属更为近缘,但对其系统位置及亲缘关系的确立,还需要更多的资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30.
泡囊——丛枝菌根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泡囊--丛枝菌根(VA菌根)是广泛分布的一类内生菌根,能够促进寄主对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吸收,调节寄主体内的代谢活动,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有利于植物生长。综合有关研究资料,论述了近年来关于泡囊--丛枝菌根真菌的有效性,寄主特性及土壤环境条件等生态因子对泡囊--丛枝菌根效应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就,泡囊--丛枝菌根生态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为自然及农业大生态和微环境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