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5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冬小麦新品种陇中5号以F_2代杂交组合200616为受体进行回交,以外源DNA偃麦草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人工导入技术,在不同生态区域经过多年采用"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而成。在2014—2016年度甘肃省陇中片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4 875.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6.50%。陇中5号强冬性,中晚熟,生育期288~293 d,越冬率85%~94%。株高75.3~80.1 cm,穗长6.4~8.0 cm,结实小穗15~18个,穗粒数38~51粒,穗粒重1.7~2.6 g,千粒重37.2~48.5 g,容重781~790 g/L,蛋白质含量(干基)145~150 g/kg,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46~316 g/kg。对条锈病免疫。抗寒性3级,抗旱性3级(抗旱指数0.985)。高抗蚜虫,抗蚜比值0。适宜在甘肃中东部、宁夏固原、青海贵德、陕西宝鸡等年降水量350~450 mm、海拔1 700~2 380 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新品种陇中4号以F_2代杂交组合200616为受体进行回交,用外源DNA堰麦草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人工导入技术,经过多年"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在不同生态区域条件下鉴定选育而成。在2012—2014年度甘肃陇中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 9点(次)折合平均产量4 590.9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7.28%。陇中4号属强冬性,中晚熟,生育期246~282 d,越冬率85%~90%。株高70.0~93.5 cm,穗长7.0~8.0 cm,穗粒重1.7~2.6 g,千粒重40.5~48.5 g,容重704~754 g/L。对条锈病免疫;抗寒性3级;抗旱性3级,抗旱指数0.914。适宜在甘肃定西、白银、平凉、庆阳,宁夏固原,青海贵德等地年降水量350~450 mm,海拔1 700~2 380 m的干旱、半干旱区种植。属优质抗寒抗病旱地品种。  相似文献   
13.
陇中5号是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本单位选育圃F2代杂交组合200616[F2代200510(苏引10号×9715-2-2-1)]×[9767-1-1-2-1(88113-28-4×陇原935)]为受体进行回交,以外源偃麦草DNA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人工导入,经过多年“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而成,原代号200707-4-2。2018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180007。  相似文献   
14.
15.
优质抗病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陇中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新品种陇中3号以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育抗条锈病、品质优异的品系D5815-5为母本,60077-6-0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经不同生态区域鉴定的方法选育而成的。在2010—2012年进行的甘肃陇中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折合平均产量3 468.8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7.36%,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该品种株高85~120 cm,穗长6.3~8.0 cm,千粒重43.0~47.5 g。容重807.6 g/L,蛋白质含量(干基)165.6~168.0 g/kg,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22.0~379.0 g/kg,赖氨酸含量(干基)4.15 g/kg,沉降值(14%水分基)37.0 m L。经鉴定,苗期对条锈混合菌表现免疫至高抗,成株期对HY8、水4及混合菌表现免疫至高抗,对条中32、水14(条中33号)、水7表现免疫。抗旱性3级,抗旱指数1.094 5;抗寒性2级。适宜在甘肃定西、白银、平凉及宁夏固原等地年降水量250~400 mm,海拔2 300 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高海拔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1 品种来源 定莜5号是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1990年用当地"大莜麦"作母本、"和丰1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多点试验选育而成的抗旱、抗病、丰产稳产、适应性广的莜麦新品种.2005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17.
高产稳产广适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陇中6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中6号为2007年由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外源DNA导入技术,以9767-1-1-3为受体,外源米高粱DNA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回交,采用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成的高产稳产广适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在2016—2018年进行的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4 468.5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2.20%;在2018—2019年度进行的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4 666.5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2.10%。该品种平均株高74.6 cm,穗长6.0 cm,穗粒数42粒,穗粒重1.85 g,千粒重37.6 g。籽粒含蛋白质(干基)124.0 g/kg、湿面筋(14%水分基)249.0 g/kg、赖氨酸(干基)3.4 g/kg,沉降值(14%水分基)30 mL,容重808.0g/L。抗寒性强,抗旱性中等,对条锈病免疫。适宜在甘肃省中部旱地冬麦种植区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莜麦是一种高营养的禾谷类作物,具有抗寒、耐旱、耐瘠、适应性强、用途广等特点,是我省中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省常年莜麦播种面积为6.67万hm2,定西地区莜麦年播种面积为2.67万hm2,占全省莜麦种植面积的40%.为发展中部地区莜麦生产,定西地区旱农中心经过多年的努力,育成了莜麦新品系8309-6.由于该品系表现抗旱、抗病,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已在全省莜麦种植区大面积示范种植2.41万hm2.  相似文献   
19.
12个冬小麦品种在定西市干旱半干旱区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定西市干旱半干旱区进行的冬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育8号、陇中4号、陇鉴108折合产量居参试品种(系)前3位,分别为7 175.0、6 750.0、6 733.3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14.3%、7.6%、7.3%。这3个品种出苗率、成穗率高,抗旱性强,条锈发病率低、耐倒伏,未发现白粉病,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生长势强,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