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农作物与农耕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古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科学技术是推动古代农业社会发展的动力。先秦时期,发达的农业是楚国强盛的基本条件,也是光辉灿烂的楚文化的物质基础,其中粮食生产在楚国农业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运用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对楚国粮食产量进行测算,并对楚国农业粮食生产水平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3.
略论明清以来河南旱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安强  贾兵强 《农业考古》2005,2(3):187-194,209
河南是一个灾害频繁的省份,旱、涝、风、雹、震、雷、雪等时有发生,常见自然灾害有春旱、夏旱、倒春寒、秋风、冰雹、大风、秋绵雨、暴雨洪涝、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等灾害,而其中旱灾频发性最高,对农业生产危害尤为严重。“河南灾害种类之多,地域之广,时间之长,均为全国之冠”,“成了一个全国罕见的集灾害之大成的省份”。  相似文献   
14.
国外农民教育及其对"科教兴村"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教兴村”计划的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农民教育是其重要的子工程。但是,我国的农民教育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如何搞好农民教育,国外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国外农民教育的发展,在提高国家农民素质,推动社会现代化层次,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外农民教育发展历史的考察,归纳概括出其主要的特点,并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旨在对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民教育的发展有所借鉴,对我国“科教兴村”计划的实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民培养与农民教育体系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也是构建和谐农村的主力军,农民素质高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上起主导性作用.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力发展农民教育,构建农民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素养,培养新型农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然而,在对农民教育体系的认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农民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地位和作用的论述,初步提出了构建新型农民教育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互动看"科教兴村"与农民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社会互动的原理出发,通过对科教兴村与农民教育二者良性运行机制的分析,着重强调了农民教育在科教兴村中的先导性作用和基础性地位,并提出发展农民教育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