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7 毫秒
21.
玉米是潜江市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发展好玉米产业对粮食生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分析潜江市玉米生产现状,从改善品质、改变发展方式及扩大玉米产业链着手,提出了潜江市玉米产业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2.
飞达(30%草甘膦可溶性粉剂)是由江苏省南通飞天化学实业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除草剂新产品。据介绍,南通飞天化学实业有限公司针对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在加工过程中因采用有毒易燃易爆的异丙胺作溶剂,导致了二次污染,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压...  相似文献   
23.
分析了潜江市“虾稻共作”模式下虾乡稻米的生产现状,虾乡稻米的品牌效益,阐述了发展“虾稻共作”模式生态稻生产的必要性、可行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生产精品大米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高温热害对潜江市中稻生产的不利影响愈来愈明显,成为制约潜江市中稻单产上升的因子之一。分析了高温热害对中稻生产的影响因素,阐述了中稻生产的主要措施,并研究应对策略,为水稻耐热性育种提供依据,对潜江市粮食生产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高温热害对潜江市中稻生产的不利影响愈来愈明显,成为制约潜江市中稻单产上升的因子之一。分析了高温热害对中稻生产的影响因素,阐述了中稻生产的主要措施,并研究应对策略,为水稻耐热性育种提供依据,对潜江市粮食生产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5种药剂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用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405g/hm2、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125mL/hm2、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g/hm2、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600mL/hm2、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g/hm2防控马铃薯晚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特别是前4种药剂的增产幅度达到40%左右,但以52.5%噁酮.霜脲氰的净收益最高,72%霜脲.锰锌次之。因此,湖北省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防治要做好预测预警、抓住关键时期、选用经济有效药剂、合理轮换用药,以保证马铃薯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27.
为了筛选出适合湖北省种植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早熟品种,对引进的7个品种安排5个冬种点进行了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的种植考察试验。结果表明,春薯4号因生育期适中、产量最高、商品性好、抗病性强,可作为早熟品种在湖北省示范推广;克新21因生育期早、单薯重和商品薯率高,可作为湖北省的早熟马铃薯补充品种;DE03-79-1、YS301两个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强,但生育期较长,可作为中晚熟品种在山区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28.
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在0-50cm土层均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中在25-50cm土层中土壤AWCD值达到显著差异。在0-25cm土层中,相对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McIntosh指数显著增加,且其微生物对胺类和酸类的利用率显著提高;而在25-50cm土层中,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显著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土壤微生物对糖类、醇类和酸类的利用率较中稻单作模式显著提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对碳源利用主成分起异作用的碳源为糖类和酸类。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25-50cm土层中显著低于中稻单作模式,其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下降了41.8%和34.8%,在0-25cm土层中不同模式的土壤养分无显著差异。由上可知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尤其对底层土壤的影响尤为显著,但降低了底层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29.
虾稻连作是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生态模式,由于此模式经济效益突显,种养规模迅速扩大,无害化生产尤显重要。本文研究虾稻连作种养模式下的生物多样性,提出了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30.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及其经济效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稻虾共作在稻田的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研究了不同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杂草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稻虾共作对田间主要杂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及水苋菜(Ammannia baccifera)均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防效可达85%以上,总体效果与化学除草处理36%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WP270 g(a.i)/hm~2相当。实施稻虾共作的稻田净收益为68 967.3~88 813.8元/hm~2,显著优于化学除草处理,较其收益增加4.7~6.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