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林业   11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44篇
园艺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3 毫秒
51.
目的百合是世界上主要的商品花卉之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目前的主栽东方百合品种耐旱和耐盐碱性较差,对其进行改良是提高百合价值的关键因素。方法对已获得的含抗逆相关基因P5CS-F129A的东方百合‘索邦’单拷贝转化株系L89和双拷贝株系L31进行了4年的组培继代培养和1年的温室栽培,检测了目的基因的稳定性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表型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经Southern印迹杂交和cDNA检测显示目的基因能够稳定遗传。结果干旱胁迫处理结果表明:两个转基因株系叶片脯氨酸含量均高于普通‘索邦’,其中株系L31的脯氨酸水平最高;虽然干旱胁迫下两个转基因株系和普通‘索邦’叶片相对电导率均有所升高,但转基因株系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低于普通‘索邦’,重新灌水后,转基因株系恢复正常水平,普通‘索邦’未恢复;在表型性状等方面,经过胁迫并复水的株系L89和L31总体长势良好,两株系之间长势无显著差异,而普通‘索邦’叶片黄化严重,生长受阻。结论转P5CS-F129A基因植株具有更强的耐旱性和遗传稳定性,对抗逆性百合新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我国部分百合野生资源的亲缘关系及其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国部分野生百合资源的遗传相似性及其地域分布特点,对其亲缘关系进行评价,为百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25个百合野生种及其不同种源地的2个变种,共计69份样品为材料,利用11对SSR引物,对69份样品进行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通过Powermarker 3.25软件对SSR位点基因型数据进行处理,通过NTsys 2.11构建遗传相似性矩阵及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并进行主坐标分析。结果对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学参数进行分析,发现百合SSR位点多态性较高。69份样品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化范围为0.289 7 ~ 0.981 3:不同种之间,淡黄花百合和泸定百合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平均值是0.953 3;而卷丹和玫红百合、卷丹和大理百合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小,平均值是0.289 7。聚类分析表明,69份供试材料主要分为5类,第I类包括大百合属的大百合,第II类主要由卷瓣组和喇叭组组成,同时也包括轮叶组和钟花组,第III、IV、V类主要由卷瓣组组成,其中包括豹子花属的滇蜀豹子花。主坐标分析表明种源地位于四川、重庆、云南地区的百合大多聚在一起,位于陕西、湖北、湖南、河南地区的百合大多聚在一起,位于辽宁、内蒙古地区的百合大多聚在一起。结论本研究表明喇叭组a亚组与b亚组亲缘关系较远,a亚组的麝香百合、台湾百合明显与卷瓣组亲缘关系较近;属外种大百合与百合属亲缘关系较远,滇蜀豹子花与野生百合资源的亲缘关系较近,因此本研究支持豹子花属并入百合属这一观点;从地域上证明,不同种源地的同种百合随地域差异变大导致遗传相似系数降低,进而导致其在进化上产生分歧,不同种野生百合空间地理分布较近的因生境相似而对环境有相同的反应,有趋同进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3.
对内蒙古荒漠地区一些较珍稀的野生花卉资源进行野外调查,重点阐述40种可引种利用的珍稀野生花卉资源的形态特征、观赏特性和自然分布区域,分析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及其园林应用前景;对于濒危植物提出在注重资源保存、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引种驯化和合理开发利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54.
朝鲜冷杉(Abies koreana Wils.)为常绿矮生树种,高达1 m,树冠塔型,树皮褐色,大枝轮生平展,叶条形,正面为亮绿色,背面被两条白色气孔带,具有鲜艳美丽的球果,观赏价值较高,在韩国为优良地貌风景林树种和行道树种[1],并在欧美等国家园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目前未见有引种报道.在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的资助下,引进朝鲜冷杉的种子,但其种子具有一定的休眠习性,如不经过任何处理,发芽率仅为40%左右,且不整齐,严重抑制了种苗的生产,提高了成本.国内外学者对冷杉属(Abies Mill.)部分植物的种子休眠习性和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5.
56.
6个东方百合品种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雪  张铭芳  封紫  袁晓娜  贾桂霞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0):137-140,144
采用染色体常规制片技术,对Parasol、Corvara等6个东方百合品种进行了染色体形态研究。结果表明:Parasol的核型公式为2n=24=8m(1SAT)+6sm(1SAT)+6st(1SAT)+4t,Corvara的核型公式为2n=24=6m(1SAT)+8sm(3SAT)+8st(2SAT)+2t,Lido的核型公式为2n=24=6m+6sm+12st(2SAT),Alessia的核型公式为2n=24=12m(3SAT)+4sm(2SAT)+8st,Anaise的核型公式为2n=24=10m+8sm+6st,Crystal Blanca的核型公式为2n=24=14m(4SAT)+4sm+6st。Alessia、Anaise和Crystal Blanca 3个品种的核型类型为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范围为64.81%~66.1%;Corvara和Lido的核型为3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范围为70.71%~70.74%;Corvara的核型为2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0.3%。除Anaise外,其他5个品种的染色体均有随体,其中3个品种的第2对染色体上均携有随体。  相似文献   
57.
外生菌根提高树木抗旱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外生菌根提高树木抗旱性机理研究的现状与进展,认为外生菌根主要通过形态特征的变化,生理生态特性的改变,以及酶活性的提高来增强林木在干旱胁迫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并提出在积极建立干旱、半干旱地区外生菌根真菌资源库,开发优良乡土菌株的基础上,尝试引入适应性强的优良外来菌根真菌,或采取基因重组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培育抗旱性菌株的思想,这将为菌根技术在西部极度干旱及退化的生态系统中植被恢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8.
河北省龙头山区野生草本花卉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龙头山区草本花卉有 5 1科、16 7属、2 6 7种 ,其中观赏价值较高的有 10 0多种 ,以菊科、毛茛科、唇形科、豆科、玄参科、禾本科、十字花科、蔷薇科居多。这些野生花卉在花形、花色上具有鲜明的特征 ,是花卉育种的重要物质基础。介绍了龙头山区野生草本花卉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在园林中的应用 ,重点阐述了 35个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种的自然分布区域、特征、生境、种子萌发特性及在花卉产业、植物造景中的作用 ,并就其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9.
磴口县沙冬青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沙冬青的株高和冠幅进行分级,研究磴口县3个沙冬青种群的大小结构和年龄结构,应用扩散系数C、负二次指数K、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数I、Cassie指数1/K、聚块性指数m*/m和扩散型指数Iδ7种聚集度指标确定不同生境条件下沙冬青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和动态,考察沙冬青种群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沙冬青种群结构有差异,但都呈现衰退趋势.不同生境的沙冬青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和聚集强度不同,聚集强度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样地2在25和100 m2的范围内集群分布, 样地3在150 m2范围内集群分布, 样地1在7个取样面积下,均成随机分布.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的分布格局为:幼龄和老龄植株均成随机分布,中龄植株呈聚集分布.环境是沙冬青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0.
常绿阔叶植物越冬期间叶片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北京自然越冬条件下, 黄杨叶片组织结构变化最为明显, 叶肉海绵组织分层, 被认为是避免胞内结冰的适应性变化。黄杨、扶芳藤、大叶黄杨、八角金盘、洋常春藤、女贞、广玉兰、火棘等超微结构均发生明显变化, 主要发生在叶绿体、脂质体、液泡膜及原生质膜。叶绿体的破坏及修复、液泡膜的活动特点及质壁分离程度都表现出和物种越冬能力的相关性。气孔行为及叶表皮蜡质的变化也与植物抗寒性有一定相关性。表明常绿阔叶植物在秋冬可以通过结构上的适应性变化提高抗寒性, 但种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