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5篇
农学   39篇
  3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2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LCT1可能是普通小麦Na 和Cs 吸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发掘小麦品种中LCT1自然变异,对于通过常规育种或基因工程提高小麦耐盐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小麦离子转运蛋白LCT1(low-affinity cation transporter)基因 cDNA序列(NCBI登录号AF015523),设计引物对8个小麦品种中LCT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克隆测序和全序列比对在8个小麦品种中发现10种LCT序列,分别命名为LCT2-1,LCT2-2,LCT2-3,LCT3-1,LCT3-2,LCT3-3,LCT3- 4,LCT3-5,LCT3-6和LCT3-7。结果表明:10种LCT均与LCT1存在差异。LCT2-1,LCT2-3,LCT3-2,LCT3-3,LCT3-4, LCT3-6和LCT3-7序列发生碱基缺失,缺失均发生在其氨基端。10种LCT序列单碱基突变既有颠换又有转换且均为有义突变。不同小麦品种含有的LCT种类差别较大,其中茶淀红最多(4种),而百农3217和苏麦3号仅发现1种。在 6个小麦品种中都发现LCT3-1。  相似文献   
52.
RFLP标记揭示的1RS/1BL易位系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含1RS/1BL易位染色体的多小穗小麦新种质10-A和普通小穗小麦品系88-1463,及其与非1RS/1BL易位系小麦川育12构成的重组系为供试材料,选用4个RFLP标记和1个醇溶蛋白标记Gld1B3分析了1RS/1BL易位系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RS/1BL易位系的每穗小穗数目和株高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非易位系,其千粒重略高于非易位系(p<0.1),而每小穗结实粒数却显著低于非易位系。抽穗期、穗粒数和穗粒重几个性状间差异不显著。1RS/1BL易位染色体在增加每穗小穗数目的同时还具有降低每小穗结实粒数的作用,这可能是导致易位系和非易位系间穗粒数差异不显著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3.
小麦-粗山羊草双二倍体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及其遗传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春单体分析表明,四倍体小麦-粗山羊草双二倍体Am6的抗白粉病基因位于1A染色体上,与24个已知抗白粉病基因比较说明,Am6可能为一新的抗白粉病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表明,在分布小麦7个部分同源群的36个探针中未找到与此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4.
55.
利用等电聚焦电泳技术,以小麦品种中国春为对照,对赖草属内5个物种的15份材料进行了Sod-1,β-Amy-1和α-Amy-2等3个生化遗传标记的分析,结果表明,不仅种间,种内产地间而且产地内材料间均存在遗传多样性;这3个生化标记电泳图谱上的差异,可作为5个物种间,种内产地间和产地内材料间等各个层次上相互区分,并在CS背景下识别其相应染色体部分同源群的生化遗化标记。  相似文献   
56.
指纹图谱在作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综述指纹图谱的特点、分类及其在作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7.
高产一直是小麦育种的基本目标,近几年来国内各育种单位又相继提出了优质问题。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是小麦营养品质的重要内容,国外从五十年代起就已发现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有随产量水平提高而下降的趋势。因此,高产与优质能否统一,已成为小麦育种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国外从七十年代起就有许多学者研究产量性状与品质的关系,因材料不同,所得结论差异甚大。小麦种质资源的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关系无疑将对  相似文献   
58.
本文在总结十余年小麦大粒种质资源工作的基础上,展示了我国小麦大粒种质的状况,提出目前我国小麦大粒种质的标准。根据小麦大粒种质的分布分析了粒重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及不同生态区相互引种的规律和利用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对珍、稀大粒种质的系谱分析为和用不同大粒源选育丰产新品种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59.
根据测序获得的1条261 bp cDNA片段,通过电子延伸、设计引物,从小麦Mardler/7*百农3217(Pm2)的cDNA中扩增获得1条651 bp的cDNA片段,通过同源比对发现其包含小麦LTP1 完整的编码序列.该片段包含基因的5'非翻译区42 bp,3'非翻译区261 bp,开放阅读框348 bp,编码115个氨基酸.预计蛋白的分子量为11.2 kD,等电点为9.46.此基因有8个位置保守的半胱氨酸(C)残基及25个氨基酸的信号肽,为典型的植物脂质转运蛋白基因.其基因序列数据库(GenBank)登录号为AY796184(基因)和AAV65513(蛋白).通过疏/亲水性分析,发现肽链分子具有较大范围的疏水面.  相似文献   
60.
本文概述了我国小麦大粒种质分级标准、生态区划、基因表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源的归类、遗传特点等方面研究进展。介绍了一批大粒与矮秆,早熟性状相结合的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